劉香君
地處桂林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在2009年7月出版了《魅力漢語》對外漢語系列教材,在東南亞來華留學人員和東南亞孔子學院學生中使用后,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推廣效果,在東南亞地區成為對外漢語教材知名品牌。作為定位為區域化的對外漢語教材,能夠得到讀者的歡迎,值得分析研究。
根據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年統計,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3000多萬人學習漢語,海外2500所大學和上萬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2008年,這個數字提高到4000萬。(《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8月4日)2010年,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預計達到1億。“漢語熱”使對外漢語教材的出版成為國內出版社關注的選題。早在2007年,介入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出版社就有90多家(《推行走出國門戰略,中國對外漢語教材“墻外香”》,《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5月28日),到2009年,增加到120多家。除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對外漢語教材出版“四大社”之外,各地出版社根據自身地緣優勢,也開發出一些對外漢語教材。地處桂林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在2009年7月出版了《魅力漢語》對外漢語系列教材,在東南亞來華留學人員和東南亞孔子學院學生中使用后,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推廣效果,在東南亞地區成為對外漢語教材知名品牌。作為定位為區域化的對外漢語教材,能夠得到讀者的歡迎,值得分析研究。
對外漢語教材的因地制宜
對外漢語教材市場雖然大,但具體分析起來,數千萬的漢語學習者散布在世界各地,學習漢語的集中群體是華裔子女群,東南亞、北美都有自己的漢語中心,我國出版物打入歐美華裔主流市場并不容易。不同國家的學習者學習漢語,在發音、語法、書寫上差別極大,任何一套教材都無法“通吃”,教材的研發需要具有針對性,細分市場。例如,“由于母語遷移、目的語規則的泛化、語言學習環境以及個人因素的影響,造成越南人學漢語的語音出現偏誤”,這種偏誤具有越南學生的自身的特點。在編寫針對特定區域的漢語教材時就要注意到這些問題。因此,在對外漢語教材的編輯策劃上,既要從漢語學習規律、漢民族習俗等考慮問題,也要從學習者角度研究學習者的地域民俗、學習心理、母語教材的編寫特點,做到從讀者研究人手,來編寫適合讀者的漢語教材。語言具有社會性、民族性、地域性特點,對外漢語教材需要針對讀者對象,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根據特定讀者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有針對性地通過漢語的教學,使其了解漢語及漢語承載的漢民族的民族特點、民族文化特點以及民族心理特點。
《魅力漢語》針對東南亞學生學習漢語遇到的問題,加強了語言規范訓練,采取了不同于常規對外漢語教材的多種教學方法。由于針對性強,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對外漢語教師和留學生的認同。
對外漢語教材的時尚生活元素
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對海外學習者來說,具有神秘性,具有語音上的音樂美、詞源與同義詞豐富、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學習難度大。傳統的對外漢語教材,往往學術嚴謹性強,趣味性和參與性弱。國內編寫的針對外國人的教材口語實用性比較差,歐美學校較少采用。原中國科學院陳明遠研究員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出版的對外漢語教材)反映的往往是中國人自己看待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視角,有的只是冠以外國人的姓名而已。而且,他們普遍覺得中國國內編寫的漢語教材比較枯燥,幽默感和趣味性低。”許多來華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大多感嘆:“學中文非常難!漢語的聲調發音很難,學寫漢字最難!比學俄語、阿拉伯語還要難!”許多外國人公認:“學漢語漢字,唯一的辦法就是到中國本土。自學英語、法語很容易,但要自學漢語,基本不可能。”
那么,如何讓對外漢語教材具有吸引力,值得編寫者和出版者研究。《魅力漢語》的編寫注重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與參與性學習,加入了時尚元素。在漢字的學習安排上,《魅力漢語》遵循漢字規律和由易到難的編排原則,例如,初級上冊的前13課,編者選擇了最常用、構字能力極強的70個獨體字(平均構字為6個)和漢字筆畫,按照字義類聚安排,配合筆畫展示。14到30課,則以這70個獨體字為偏旁或構字部件構成合體字64個,結合課文生詞重現,做到字、詞一體,按偏旁組合分布,每課的獨體字都配有筆畫、筆順及漢字形體演變圖片。這些課程以情境化的語言實踐來引導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容易引起學生共鳴。
總體而言,國內出版的對外漢語教材整體策劃含量尚需提高,宜擺脫“為學語言而學語言”的呆板課程設置,增加教材的動態化和生活化,使古老的漢語加入時尚的生活元素,激發學習者學習。這個方面,由美國新聞總署贊助,美國Prentice Hall,INC,制作,獨家授權的美語教材《走遍美國》的策劃和出版很值得借鑒。
《走遍美國》采用“電視影集”式的組織形式,是在向全球105個國家的英語教學者廣泛咨詢后才決定采用的,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電視劇情節感人,能吸引學習者的興趣。這樣的情境教學模式對外國人學習漢語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值得對外漢語教材編寫者和出版社深入研究。中國古老文明的生活元素,比如“尋訪象形字”、“游覽少林寺”、“練習太極拳”、“街頭看下棋”、“住北京四合院”、“泰山”,等等,編寫成外國人與中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交流,把學習漢語與了解中國古老文明和現代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對外漢語教材便成為“活教材”,而不是機械板滯的書本教材。這樣的教材開發和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需要國家相關基金的資助來實施。
對外漢語教材的文化內涵
語言的社會性在于語言反映了社會現象,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價值觀、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對語言的影響和制約。東南亞國家華人眾多,儒家文化是當地華人重要的社會文化基礎。《魅力漢語》教材以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為重要切入點來學習漢語,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因而容易被東南亞留學生所接受。在實際的教學中,留學生還提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教材中介紹的多,融入生活的少等問題。作為教師,筆者認為,對外漢語教材的文化內涵不是簡單地通過“孔子”、“中庸”、“禮儀”等元素的知識性介紹而體現的,宜重在“融會”在語言的教學之中。《走遍美國》的內容以住在紐約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為中心,內容涉及美國各地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把美國價值觀融會在英語的學習內容之中、貫穿在體現美國時尚生活場景的劇情中,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地學習者的認同。
目前,《魅力漢語》在文化融會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深入去做的地方。筆者指導的一位來自泰國的漢語本土教師談
到,她找了很多針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教材來研究,總體看來面目雷同。這位泰國老師建議筆者帶的留學生班以陽朔西街為生活背景,編寫100集生活短劇,比如“問路”、“洋女婿的尷尬”、“送禮”、“陽朔攀巖”、“騎自行車”、“過節”、“太極拳”、“看中醫”,等等,把2000個漢字按照難度等級嵌入短劇中——這樣的教材可以應用于教學短劇的表演中,讓更多的留學生參與教學。而中國文化就融會在短劇當中。同時,這樣的短劇又可以是開放性的,讓學生直接到陽朔街頭去,依照教材的設計去深入民間學習漢語。這樣的想法在目前對外漢語教材的策劃中尚未見到,具有創新性,值得出版社研究其可行性。目前,桂林市提出“文化立市”戰略,把陽朔開發成為對外漢語教學基地,是令人期待的事情。
對外漢語教材的產品鏈
相對來說,對外漢語教材的開發和出版,具有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例如,外研社為了進入漢語教材出版領域,在2005年提出了“對外漢語出版工程”的建設,涵蓋圖書產品15個系列,累計近2000個品種,計劃每年投資1000萬,十年陸續投資1個億,用于漢語的國際推廣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魅力漢語》項目雖不大,但投入不小。因此,對外漢語教材的產品鏈開發是提高教材出版效益的必由之路。例如,作為教材,《魅力漢語》在東南亞的成功,對形成區域性對外漢語教材產品鏈作了鋪墊。
如《走遍美國》,除了紙質教材之外,還配有CD-ROM光盤,包含了原教材全套錄像、錄音素材和課文、注解等內容,同時增加了相關的練習、日常用語、詞匯學習、美國生活介紹等輔助性學習內容。《魅力漢語》目前的紙質教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后續如果形成對外漢語教材品牌,多媒體光盤、互動學習機、MP3等電子產品可以跟進。此外,《魅力漢語》還可以出版反映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連續出版物,以推進教材的后續開發和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有了《魅力漢語》連續出版物,還可以開發漢語教學廣告,形成以《魅力漢語》教材以及具有“魅力”特色為核心的對外漢語教學,開發具有“魅力”特色的漢語教學課程模式,形成品牌連鎖辦學,把教材出版與文化輸出做到海外去,從而實現由出版經營到中國文化經營的延伸,實現出版利潤的最大化。
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牌建設
近十年來,廣西的主要高校與一大批海外高校建立了交流。由于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廣西與東盟各國的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廣西在東盟各國招收留學生人數占中國東盟國家留學生總數的1/10。
在這樣的中國經濟和泛北部灣戰略引發的“漢語熱”大背景下,廣西師范大學共接收了4700余名長期留學生和7000名短期留學生。留學生教育層次從漢語進修擴展到本科、碩士教育,專業從漢語言文學擴展到旅游管理、經濟學、法學、計算機科學、體育等20多個學科。目前,廣西師范大學有留學生1800人,其中長期留學生有800多人,來自30多個國家,主要生源地為東南亞。廣西師范大學每年接收500余名來自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漢語教師進行師資培訓和各種短期語言文化活動,培訓了多批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但是,如果沒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對外漢語教材,將難以有更多的作為。因此,如何深度開發《魅力漢語》,使之成為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經典之作,需要出版者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者進一步研究。
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牌建設,需要及時修訂,更新換代,以延續品牌生命力。《魅力漢語》作為教材,通常來說,第一版是無法盈利的。教材的生命力在于再版。紙質教材目前為品牌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加入電子出版元素的更新換代迫在眉睫。只有不斷開發新品種,教材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牌建設,需要注重機制建設,保障品牌的持續成長。《魅力漢語》的主編身處對外漢語教學科研一線,教材的施教者主要是廣西對外漢語教師,而作為教材使用者的學生多為東南亞華裔,出版社需要注重教材管理機制建設,通過教材的研發和修訂、使用,把主編(作者)、教師、學生資源整合起來,保證教材品牌的持續成長。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牌建設,需要關注對外漢語教學最新科研成果,不斷為教材注入新的內涵。《魅力漢語》這樣地域性強的對外漢語教材只有具有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趣味性、參與性的內容,才能在全國數以千種的對外漢語教材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