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奎 蘇 睿
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一個異常重要的發展路徑,即依托出版經紀人開展國際版權貿易和出版業務合作,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和普遍認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基本規模和整體效益。
“走出去”戰略作為我國出版界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目前,依托傳統的版權貿易合作、參加大型國際書展、中外出版企業之間的圖書項目合作、中國出版企業的海外投資和設立分支機構等多種發展路徑,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但是,長期以來,作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一個異常重要的發展路徑,即依托出版經紀人開展國際版權貿易和出版業務合作,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和普遍認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基本規模和整體效益。
一、國際出版經紀人對于推動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作用
近些年來,由于政府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得力措施,圖書版權貿易的輸出與引進比由最高時的1:15逐漸變化為1:4.5左右。即便如此,我國版權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的狀態。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天然障礙,加之中外出版業的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中外文化界、學術界和出版界之間的交流仍然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限制了中國的圖書在更廣大的范圍內為外國所了解、認同和傳播。但是,究其根源,還是在于缺乏一支優秀的國際出版經紀人隊伍。
事實上,優秀的國際出版經紀人不僅具備一般出版經紀人的基本職能,而且還具有諸多獨特的優勢,具體有以下幾點:
1熟知中外文化生活背景和國際出版慣例。他們能夠洞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和思維差異,能夠使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或方式開展有效溝通,從而能夠比較好地幫助雙方達成共識。他們也非常熟悉并遵守國際出版慣例,能夠按照行業內慣用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規則辦事。
2具有比較好的全球重點區域的版權貿易網絡。由于國外的代理機制比較成熟,出版經紀人作為圖書代理商,作者一般不與出版公司和發行公司建立較好的合作關系。因而,能夠比較好地游說作者接受圖書的版權定價,并擴大其在全球的發行量。
3善于捍衛作者合法權益。當前,許多圖書出現了各種附屬權利。所謂附屬權利,是除了書稿權利之外的其他相關權利,例如將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戲劇,或將書中的人物化為玩具、文具制品的商品化權利。隨著視聽工業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電視、電影、網絡游戲從小說中尋找題材,許多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也改編自圖書。這種改寫改編的方式使得原作品實現價值增值和擴大收益。因而,為客戶開發各種附屬權利也成為出版經紀人的重要任務。
英國著名的文學經紀人托比·伊迪,迄今已經將8位中國作家成功推向西方世界,例如張戎的《野天鵝》、馬建的《紅塵》、欣然的《中國好女人》等作品在20世紀90年代初風靡西方。近兩年,經過他和一些同事的努力,中華書局的《于丹<論語>心得》不僅賣出了國內圖書單筆最高額為IO萬英鎊的版權預付金,而且已經簽訂了該書的21個語種、26個版本的國際版權,發行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他看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成長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中國出版“走出去”時總有點“隔”的感覺。為了打破這種“隔”,他組織了一次名為“放眼看今日中國”的活動,攜英國企鵝、哈珀·柯林斯、蘭登書屋、法國羅伯特·拉封等著名出版社的高級編輯和一些國際版權代理人來華訪問北京、西安、上海三座城市,見了數十位中青年作家。“我希望能在5年之內,激發西方對中國‘冰凍了的好奇心,讓中國題材成為西方出版舞臺上一支重要力量?!蓖斜取ひ恋险f。
著名作家阿來的《塵埃落定》一書經過一個比較有思想、有實力的出版經紀人的操盤,共出版了17種語種,包括塞爾維亞、以色列這樣的小語種,賣到了20多個國家。當時他們預付的版稅是15萬美元,大概是圖書總碼洋版稅的7%-9%。在他看來,國外的出版代理制非常值得國內出版界借鑒。此外,西方人做事比較看重“誠信”,比如他們一般都會將作家剩余的版稅一筆筆付清。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曾指出,當前中國文學出版“走出去”最大的障礙是中介,其中的核心就是缺少一支高水平的出版經紀人隊伍。
知名策劃人楊文軒認為,目前的版權內容越來越多,需要專業的出版經紀人來打理。“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版權與有形物質資產不同,它有多項權利,而且可以重復銷售。版權內容越來越豐富,合作方式也越來越復雜,同一作品,可能要形成多重銷售的格局,聯系、開發這些權利,需要更專業的人來處理,版權經紀人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楊文軒還認為“除了傳統的紙書以外,手機圖書、e-book、有聲圖書、電子雜志等數字閱讀方式風起云涌,并且大有超越傳統出版之勢。而且同一形式的載體,可以在多平臺發表,譬如一本書既可放在方正閱讀平臺上,也可以在書生閱讀平臺上,大量閱讀平臺紛紛爭奪內容資源,選擇什么樣的發表平臺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收益,需要專業人士來做這些事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曾說:“長篇小說是目前最靠近市場的一個門類,經紀人的作用也就最明顯,無論是作者還是出版社都有這方面的需求?!钡皇侨魏稳硕加匈Y格做經紀人,他指出,做文學經紀人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要懂文學;第二,要了解市場;第三,要有經濟常識;第四,要有豐富的選題策劃能力和經驗;第五,還要有比較廣泛的社會關系。更重要的,是要有眼光,有判斷力和決策能力,有信譽和良知。
二、創新出版經紀人制度的基本舉措
我國出版經紀人制度的缺席,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觀政策層面的,也有微觀市場主體層面的;既有體制機制層面的,也有思想觀念層面的;既有長期的歷史原因,也有短期的現實困難。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1加強出版產業市場化。豐富并完善出版產業鏈條。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條條”和“塊塊”的體制機制束縛,以及僵化落后的思維慣性的影響,中國出版業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嚴重滯后于中國宏觀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生產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不夠完全充分,市場化程度比較低,改革發展步伐比較緩慢,從而導致出版業的產業形態缺乏市場化因子,使得出版產業鏈條不夠豐富完整。傳統的以編、印、發為標志的產業鏈條和組織形態,嚴重地削弱了出版經紀人在產業鏈條中的基本功能,限制并壓抑了其作用空間。因而,需要大力推進出版業的改革發展,加大機制體制創新力度,不斷培育新型市場主體,逐步建立作者、出版社、出版經紀人、市場營銷者四方之間明確的契約關系,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四方作用的產
業鏈條。
2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建立出版經紀人執業制度??梢詤⒄兆C券業、房地產業、汽車業、典當業等行業,制定出版經紀人執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將其新增為一種獨立的職業資格,開展行業準入資質和職業資格認證。保護出版經紀人的合法權利,同時也將其經營行為納入法律管理的框架內。
3重塑業務流程。完善利益保障機制。由于中國出版市場還不是成熟的壟斷競爭市場,中國出版業的發行環節占據了行業過多的利潤,使得作者從出版社獲得的收入有限,一般版稅在10%左右。而且,國內圖書的出版周期相對較長,尤其是經典作品的出版周期往往需要好幾年,本土作者10%-15%的版稅根本無法養活出版經紀人。因而,有關管理部門還需從經濟上多關心出版經紀人的職業地位,完善產業組織形態和出版物的市場鏈條,重新設計新穎適用的業務流程。
4弘揚誠信文化。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誠信問題是困擾中國出版業尤其是發行業的老大難問題。由于缺乏深厚的契約文化和健全完備的法律規章,不少企業常常面臨比較嚴重的信用問題,不按規則辦事、言而無信之事時有發生。出版經紀人要不斷增強信用意識,牢固樹立信譽即生命的觀念;行業管理者則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對信用不良者予以曝光。
5苦練內功。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一個優秀的國際出版經紀人不僅需要跨越語言和交流的障礙,還需熟知國際出版慣例,具備國際視野。充分占有各種高端出版資源和市場資源,善于將中外出版業各自不同的運作模式、辦事程序加以無縫對接。這就需要出版經紀人不斷增強國際交往能力,通過各種學習培訓以及具體實踐來不斷增長才干,扎實地練好基本功。
6拓寬視野。加強與國內外同仁的密切交流。專門組織一流的國際出版經紀人隊伍到中國開掘本土作者資源和產品市場;開設國際出版經紀人培訓課程,邀請國內外出版經紀人授課講學;舉辦出版經紀人論壇或者相關的資訊交流與情感交流活動。
總之,出版業是一個古老而現代的行業,出版業要大力推進改革,建立專業的出版經紀人隊伍,為出版產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注:何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博士;蘇睿,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