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林
高校教輔期刊的發展需要整合高校資源,而教輔期刊也開發了高校資源,使高校資源走出象牙塔,為基礎教育所用,為社會所了解,形成教學科研理論和教育產業互動發展。
在中國的期刊陣營里,教輔類期刊擁有著龐大的學生消費市場,因而一直是期刊界的發行“大戶”。中國期刊協會統計的發行量過百萬的23種期刊中,教育教輔類期刊占8種之多。教輔期刊,主要面向中小學生,也稱學生輔導期刊、教學參考期刊等,傳統的教輔期刊往往由知識講解和練習、中小學課外知識等組成。教輔期刊使用者包括中小學生、教師及教研員等。中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輔導期刊有200多種。其中,高校主管主辦的教輔期刊有50多種。高校主辦的教輔期刊形成了眾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期刊和期刊群,如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的“中學教學參考系列”、廣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的“大王系列”(《作文大王》、《英語大王》、《數學大王》等)、通化師范學院的《英語通》、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高中數理化》、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學生英語》,等等。高校教輔期刊反映基礎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版品質優良,發行量大,已經成為中國教輔期刊中的生力軍。
高校教輔期刊的發展與高校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具有密切的關系。高校教輔期刊的發展需要整合高校資源,而教輔期刊也開發了高校資源,使高校資源走出象牙塔,為基礎教育所用,為社會所了解,形成教學科研理論和教育產業互動發展。
高校品牌資源是高校教輔期刊的
無形資產
高校在社會大眾中有良好的品牌認知。這種品牌資源是高校教輔期刊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辦刊中“作者”、“讀者”兩個重心工作涉及編輯、宣傳、發行等,高校品牌資源對這些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作者工作方面,高校教輔期刊的組稿能夠利用高校品牌資源,對作者形成向心力。以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出版集團出版的“中學教學參考”系列期刊為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雜志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是專門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和考試的教學輔導類期刊,在辦刊理念上,“積極倡導一綱多本的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學及教學方法,為全國優秀的教學實驗、教學實錄等提供展現教師才智的舞臺,探索高考中考命題規律,充分體現教與學、學與考的有機結合”。而主管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西北唯一教育部屬的重點師范院校,在西北基礎教育界具有重要的影響。有這樣的高校背景,在中學教師中就具有品牌認知度,便利了組稿工作。高校在中小學生及學生父母、老師中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聲譽。期刊的主辦單位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對讀者會有良好的品牌暗示。例如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高中數理化》雜志,依托北京師范大學這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具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名校,“把刊物辦成高中生提高理科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征服高考的良師益友”。這樣的辦刊背景對作者和讀者無疑具有較強的品牌感召力。
高校辦刊背景對期刊的營銷同樣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如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的“中學教學參考系列”期刊群的宣傳和發行,就充分利用了陜西師范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和遍布西北地區各級中學的校友,取得很好的成效。
高校人力資源是高校教輔期刊的
人力資源保障
高校教輔期刊的主辦者大多有教學科研學術背景,能夠在辦刊中以前沿視野引領教學科研的潮流,相應地,這些刊物也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在同類期刊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打造了自己的金牌主編。
如創辦《英語輔導報》和《英語通》雜志的包天仁,是吉林通化師范學院院長、外語系的教授,在教學科研之余,研究英語“四位一體”中考、高考復習教學方法,研究我國外語教學類型的選擇,明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提出英語教學的方法,建立教學、科研立體網絡。他將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辦報辦刊資源,開發教育產業,促進教育發展,所辦的教輔報刊成為風靡全國的名牌報刊。而包天仁通過辦教輔報刊,實踐了自己的教學科研理論成果,也成為蜚聲海內的英語教學專家,擔任國際英語外語教師協會中國分會(IATEFL CHINA)會長和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學研究中心(NBELTRC)秘書長等學術職務,還是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英語學家專家委員會成員。又如,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的“中學教學參考系列”期刊的辦刊團隊,參與16個全國性教育學會(研究會)的領導工作。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10人,除11個編輯部及相關科室外,還依托學校資源創辦承擔4個國家級課題開發的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網站,其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的主編葛宇虹和《中學生物教學》主編梁秋英已經成為廣受中學教師歡迎的專家型主編。另如,廣西師范大學雜志社“大王”系列期刊的梁藝、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創新”系列期刊的黎海英等,也都依托各自所在的高校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研究特色。
高校教輔期刊還擁有重要的“外腦”人力資源。例如,廣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的“三王”期刊群,《作文大王》編校質量連年都在萬分之零點五以內,名列廣西社科期刊第一名;《英語大王》連年取得中國外語教學期刊質量檢測中心“優秀”的測評結果。這樣的成果得益于雜志社和80多位具有學科研究背景的廣西師范大學中文、外語、教育專家組建的期刊質量保障體系人才資源庫。《作文大王》雜志創辦時,就提出對讀者來信做到“每信必復”。為此,近10年來,雜志社依托廣西師范大學,從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里招聘培訓了500多名兼職“讀者輔導員”,免費復信、打電話為小學生讀者解疑答惑,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學生父母的歡迎,極大地推動了編讀交流,促進了期刊的宣傳和發行。很多同類期刊試圖復制這個模式,但是由于沒有雄厚的高校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很難做到。
高校教研資源是高校教輔期刊的
智力資源庫
正如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高中數理化》雜志的征稿啟事中說的,“依托百年師大強大的高中教材、教法、學法研究隊伍和各附屬中學的先進教學成果,借助與權威命題部門和教育科研機構的親緣聯系,發展并依靠全國各地一大批專家作者”,高校教輔期刊擁有高校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高校是高校教輔期刊社辦刊的智力資源庫。
以廣西師范大學雜志社為例,《作文大王》創辦以來,主辦單位利用廣西師范大學教學科研資源,邀請張葆全、張明非、范肖丹等一批知名教研專家擔任雜志的專家編委。在辦刊過程中,來自高校的專家編委和編輯部一起積極調研漢語作文教學的現狀和走向,實踐中小學生作文教育改革,提出了“自由的表達、平等的交流、愉快的抒寫”的作文教學理念,推動中小學作文教育改革,反映中小學作文教學最新成果。《作文大王》創辦10年來,雜志社依托廣西師范大學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深入一線的調研,把漢語作文教育當作一個與辦雜志緊密相關的重要基礎教育課題來研究,以“中小學作文生活化與作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作文語言訓練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等為題,積極探索作文課程改革的新思路。雜志社由于身在高校里,可直接從大學里吸收具有寫作學、教學論博士碩士學歷的專業教學科研人員充實編輯力量。與此同時,編輯們積極參與中小學教學科研的研究,研究中國寫作史,探討隨著“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普及教育”轉型的時期以及作文教育的改革趨勢,使自己也成長成為漢語作文教育的專家。有了這樣的專業背景,編輯在辦刊過程中,能夠做到在內容上既反映教學一線師生的需求,又能夠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對讀者“引領半步”的目標,讓讀者能夠在雜志中看到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在改制背景下,企業化改革是高校教輔期刊社突破現狀、謀求高速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輔期刊社改制后,與主管主辦單位之間只是管理體制、資本關系的變化,而非品牌、人力、科研資源等辦刊核心資源的剝離和放棄。改制后,高校期刊社要加強高校資源的整合和開發,使教輔期刊的含金量得到不斷的提高;而高校在主管主辦教輔期刊過程中,也要加大對教輔期刊支持力度,更好地實現雙方的資源整合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