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瀾
美國漢學家顧立雅認為,中國科舉制度的重要性要超過物質領域中的四大發明,堪稱“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一年一度的高考,稱得上是舉國關注。對中國的高考制度,贊之者有,毀之者也不少。伴隨著考試成績的陸續出爐,不出例外,總會有些人跳出來,說這種制度扼殺了多少人才,云云。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科舉制。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科舉在中國廢除已有百年,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科舉制似乎是腐朽落后、扼殺人才的代名詞。但如果聽聽西方學者對其的評價,我們可能會大吃一驚。
1835年,僑居中國的英國人羅伯特?英格爾斯預言道:“中國人首創的這一原則,或許將來某一天,完全像火藥和印刷術一樣,在國家制度,甚至是歐洲的國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偉大的變革。”
與英格爾斯同時代的英國傳教士郭士立則在其著作《開放的中國》一書中說:“這一偉大帝國的各項設施中,沒有一項能像科舉那樣,給予其創立者這么大的榮耀。在中國,學而優則仕,人人機會均等,這一原則出類拔萃,完全值得其他國家采納”。
美國學者柯睿格1947年說:“以科舉考試為核心的中國文官行政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對世界的最重要貢獻之一。”而在中國京師同文館擔任教習的美國人丁韙良,在著作中表示,“科舉是中國文明的最好方面”。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極為賞識“通過層層嚴格考試的人才能進入……衙門任職”的中國行政機構,認為“人們全然不可能設想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 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狄德羅、盧梭、魁奈、孟德斯鳩、亞當?斯密、愛默生等,也都高度評價中國的科舉制度。
西方有識之士對中國科舉制的推薦,徹底沖滌改革了西方各國授官賜爵時任人唯親、濫用職權的慣例,要求向中國學習、實行公開競爭、通過考試擇優錄用文職官員的呼聲越來越高。1570年,英國規定凡要進入政府各部門工作,都必須經過競爭性考試,許多人稱這一制度為中國制度。1883年,美國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爾后,西方各國步英、美等國后塵,以中國科舉制為藍本,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公職官員的制度。中國獨創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全世界接受,“今天的文官制度雛形和考試制度都是受益于這個偉大的貢獻。”
1983年,美國人事總署署長艾倫?坎貝爾應邀來北京講學時曾說:“當我被邀來中國講授文官制度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在我們西方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中,當談到文官制度的時候,都把文官制度的創始者歸于中國。”可以說,在西學東漸的浪潮中,科舉制是獨一無二被西方學習的中國制度。不少西方人認為,這一制度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如何看待考試選才機制
1905年,在中國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制被清政府廢除。13年后,社會學家潘光旦在談到英國學者歇雷認為中華民族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科舉制度時,不忘挖苦一句:“也就是三十年前一班講維新的學者們攻擊得最厲害的一種制度,也就是梁任公先生以居然能夠打倒引以自豪的一種制度。”然而,潘光旦不知道的是,梁啟超并不因此自豪,科舉制廢除5年后,他后悔了,轉而稱贊“此法實我先民千年前一大發明”,說廢除科舉是大錯特錯的一件事。
的確,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專制時代,這是罕見的一項平等而又具有現代性的制度。與世卿世祿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幾種選舉制度相比,科舉制開創了平民成為管理國家官吏的通道,不拘出身,無關財貌,人人都有盼頭,基本實現了機會公平和程序公平,保證國家能夠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進入行政管理系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舉時代并不是一句空話。在實行科舉制的1300多年內,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多半都是科舉選拔出來的,如朱熹、王安石、海瑞、林則徐、蘇軾、文天祥等。
當然,科舉制本身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科舉用僵化的理學統一思想,壓制個性和創造力;只考死知識,忽略了能力和道德方面的素質等等。到了清末,科場操作上的腐敗尤其引起社會反感,終至廢除。
在廢除科舉后的相當一段時間內,科舉曾被唾罵為與纏足、鴉片、納妾一樣腐朽落后的東西,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實際上,科舉制既沒有19世紀以前一些西方人說的那么好,也沒有20世紀許多中國人說的那么壞。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與關系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人情的泛濫,中國人發明了考試。產生于等級森嚴的君主專制時代的科舉制,從考試內容上說深含古代精神,具有某些過時的糟粕,然而從公開考試、平等競爭的形式上說,則具有一定的現代性,這種平等擇優的競爭方式,具有超越帝制時代的生命力。科舉時代多次廢科舉卻行不通的史實、“文革”中推薦上大學導致“走后門”盛行,以及前些年保送上大學異化為“送官不送民”的現象,都證明了這一點。
科舉制雖然消失了,但它所昭示的精神和理念是有永恒價值的。它代表的是一種趨勢和追求,包括對知識的追求、對人才的渴望和不問背景的公平競爭。可以說,人類迄今為止還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考試,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更適當的新辦法,畢竟每個人在試卷面前還有相對的平等。所以,科舉制雖然已經廢止,但卻沒有完全作古,它還以不同的形態復活于現代社會。看今日社會,招生考試、招聘考試、托福考試、公務員考試、律師資格考試……到處飄蕩著科舉制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