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靖萍,于西全,袁 欣,宋洪濤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藥學科,福建 福州 350025)
近年來,藥物利用分析(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DUR)在醫院逐步展開,并從單純的消費量研究擴展到藥物消費結構、處方行為研究、藥物經濟學分析、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等多個領域,其目的在于促進用藥合理化,不僅從醫療方面評價藥物臨床效果,而且還要從社會、經濟等方面考慮其合理化,以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1]。為了解醫院近年來的用藥現狀,筆者對某院2007年至2008年的藥品應用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從HIS系統《藥品綜合查詢》中收集2007—2008年某院藥品相關信息,包括藥品分類、名稱、劑型、消費金額等。根據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第16版《新編藥物學》和藥品說明書,采用金額排序法,用Excel2000進行數據分類統計,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藥品分類使用消費金額排序情況見表1。抗微生物類藥物消費總金額有所增加且仍居首位,但其構成比呈下降趨勢,兩年平均構成比為15.87%,低于全國醫院經濟信息網統計的27.97%[2]。2008年中成藥消費金額的構成比有所下降,原因可能與一些中藥注射劑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而被停用有關。2008年抗腫瘤藥消費金額增長了40.81%,這是因為該院腫瘤科是國家重點科室,近年發展較快,收治的患者日益增多,加上目前化療藥物和腫瘤治療輔助藥品種增加。循環系統的藥物消費金額兩年均列前3位,從流行病學到臨床觀察均發現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等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續上升[3],藥物費用也相對較高。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統的藥物和維生素類藥物作為各科室輔助治療用藥明顯增加,年增長率均高于21.00%,其合理性有待探討。
表1 主要藥品分類消費情況
銷售金額排序前10位的口服藥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抗排斥反應藥物消費比重大,這與該院就診的肝、腎移植患者較多,抗排斥反應藥物被大量使用有關。他克莫司膠囊雖然價格較貴,但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患者較易接受,因此連續居首位。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注射劑分析見表3。結果表明,抗菌藥物消費金額雖有增長,但構成比呈下降趨勢,說明該院抗菌藥物使用有所控制;營養、輔助性用藥金額比重大,使用頻率高,0.9%氯化鈉注射液(袋裝)消費金額逐年遞增,氯化鈉注射液不但能起溶液的等滲作用,而且對大多數抗生素是一種安全的良好溶劑,另外還由于袋裝不易破裂,易運輸、貯存,因此使用量較大;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兩年來均進入前10位,與其有良好的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和促進胃腸黏膜修復作用有關。據調查,奧美拉唑在該院相關科室經常被作為胃腸道保護藥使用。
表2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口服藥[萬元(%)]
按劑型分類分析結果表明,該院兩年來各劑型的消費金額隨著總金額的增加而上升,構成比變化不大。其中注射劑占全院藥品消費總金額的69.22%。盡管注射用藥起效快、作用可靠,但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并有潛在風險,應盡量減少使用。而緩控釋片劑、膠囊等服用方便、安全、療效確切,應提倡使用。
表3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注射劑[萬元(%)]
電解質平衡調節藥:見表4。可見,0.9%氯化鈉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消費金額有所增加,但構成比呈下降趨勢。據觀察,果糖、混合電解質、肌苷氯化鈉、轉化糖電解質、木糖醇等作為溶劑使用的情況明顯增多。此類注射劑作為專科治療用藥較安全,但作為其他藥物的溶劑會增加風險和不良反應,除特殊需要外,從安全經濟的角度考慮,建議臨床盡量避免使用以上藥物作為溶劑。
表4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電解質平衡調節藥[萬元(%)]
抗菌類藥物:見表5及表6。可見,口服藥中以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的使用頻率最高,而注射劑中,以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為主,其中3代頭孢類使用率最高。
中成藥:見表7及表8。可見,單品種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中成藥品種基本無大的變化;口服中成藥以泌尿系統類為主,而中藥注射劑以心血管類和抗腫瘤藥為主,消費金額都在上升,但總構成比呈下降趨勢。因近年中藥制劑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國家加強了中藥注射劑的生產和臨床使用管理,該院也采取了干預措施,規范了臨床使用。
抗微生物類藥物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其中第3代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使用最多。頭孢菌素類具有廣譜、耐酶、高效、低毒、過敏反應較青霉素低等優點[4],但過多使用易產生耐藥性。該院2007—2008年細菌平均耐藥檢出率為54.25%,說明無指征濫用和不按藥物敏感試驗結果提示使用抗菌藥物是造成細菌耐藥的主要原因。國家應逐步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機制,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建立健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明確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預防和糾正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現象。
表5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抗菌類口服藥[萬元(%)]
表6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抗菌類注射劑[萬元(%)]
表7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口服中成藥[萬元(%)]
抗腫瘤藥物的年增長率為29.98%,用藥總金額升至第2位[5]。這是因為腫瘤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主要疾病之一,化療是其治療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腫瘤治療輔助藥使用增多,特別是對免疫功能有調節作用的藥物,合理使用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應盡量避免同一患者同時使用數種作用相似的輔助藥物。
維生素類、營養、輔助性藥物使用頻率高,如注射用腦蛋白水解物、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注射用左卡尼汀、胸腺五肽注射液、脂溶性維生素注射液等。這些藥物針對性不強,對多種疾病都可應用,以致成為消費金額最高的幾類藥物之一。建議臨床若非必需就盡量少用,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在全國開展注射劑類藥品生產工藝和處方核查工作中,部分省局發現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品種在藥品標準和執行工藝處方等方面存在著較突出的問題,為確保公眾用藥安全,臨床上應慎用此藥。復方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需要應用時,能口服者應盡量口服,以確保用藥安全。
表8 消費金額排序前10位的中藥注射劑[萬元(%)]
關于溶劑的選擇,除需特殊溶劑外,應盡量用氯化鈉或葡萄糖稀釋藥物。果糖、混合電解質、肌苷氯化鈉、轉化糖電解質、木糖醇等作為溶劑使用費用相對較高,而且所致不良反應造成的傷害逐年增加,應盡量少用。靜脈滴注藥物治療因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是臨床急救首選救治手段,但為了用藥安全有效,臨床醫生開具處方時要了解藥品說明書,正確選擇給藥途徑和溶劑;護士要做到核實患者姓名及用藥,并以正確劑量、方法和給藥途徑操作,這樣才能保證安全用藥。
目前中藥注射劑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尚無統一標準,質量不穩定,因此,臨床應辨證施藥,嚴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療程,合理選擇給藥途徑,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合用藥。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用藥應慎重,同時還要加強用藥監護,確保用藥安全。
從以上調查看,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有所控制,使用率逐年下降,這說明監管有成效。合理用藥任重道遠,需醫院多部門共同參與,而藥師責無旁貸,應對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使用監管、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盡職盡責。
[1]袁 欣,萬日義,吳運林.我院2003—2006年藥物利用分析[J].中國藥業,2007,16(17):38.
[2]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中國醫院藥品商情數據分析[J].中國醫院藥品商情,2004,1(3):5.
[3]董 燕.心血管疾病臨床用藥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10):909.
[4]洪輝波.我院2005年5月—2006年4月門診藥房抗菌藥物利用分析[J]. 中國藥房,2008,19(2):102-103.
[5]俞 沖,薛博瑜,陳炯華.國內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情況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15(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