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丙超,何明利,徐英達,趙紹林
(徐州醫學院附屬連云港醫院神經內科,江蘇連云港 222002)
急性腦梗死患者常伴有纖溶系統功能失調或障礙,易發生血液學的多種改變。為了解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水平的變化,筆者用ELISA法測定3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水平的變化,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1.1.1 患者組 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均為我院神經內科經臨床明確診斷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檢查項目包括癥狀、體征、CT或MRI及實驗室有關指標。
1.1.2 正常人組 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均為我院體檢中心經健康體檢合格的正常人,無心、肝、肺、腎等主要臟器疾病。肝、腎功能檢查結果正常,無心、腦血管病史。
1.2.1 血漿HCY、vWF水平測定 用真空負壓管取被檢者清晨空腹血3 ml,以9∶1的比例抗凝,輕輕搖勻,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上機檢測,ELISA法。試劑盒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
1.2.2 血清P-選擇素水平測定 用真空負壓管取被檢者清晨空腹血3 ml,輕輕搖勻,3000 r/min離心10 min,上機檢測,ELISA法。試劑盒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
患者組治療前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人組(P<0.01),經溶栓等措施治療1個月后與正常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正常人和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含量()

表1 正常人和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含量()
與正常人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n HCYvWF(%) P-選擇素(μmol/L) (ng/ml)正常人組358.2±2.575.46.5±3.1患者組 治療前3245.0±27.6**102.6**9.8±4.5**治療后3112.6±4.8*82.5*7.2±3.4*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漿HCY水平與vWF、血清P-選擇素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5184,P<0.01;r=0.6018,P<0.01)。
文獻報道,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國已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是目前人類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2],目前廣泛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HCY作為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子[2-3],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改變凝血因子的功能,增加血栓幾率。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它是人體內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產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高濃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血凝是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4]。本研究結果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血漿HCY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組(P<0.01),經過1個月治療后與正常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其升高的機制是:①由于同型半胱氨酸可產生超氧化物及過氧化物,這些產物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和導致功能障礙[5-6]。②HCY主要造成內皮功能紊亂,DNA低甲基化,脂質代謝異常和血管內膜中層增厚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并可通過損傷血管內皮干擾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聚集和減弱纖溶作用,致血栓形成及血管性疾病發生[7-8]。③HCY還可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參與粥樣硬化形成,其是否與細胞免疫抑制有關尚待探討。
vWF是血管內皮細胞和骨髓巨核細胞合成的一種大分子糖蛋白,當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時,vWF能夠從內皮細胞的韋伯-潘拉迪小體分泌到血漿或血管內皮下,內皮下組織的vWF在調節血小板黏附到血管壁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血小板膜糖蛋白IB2X介導血小板與內皮下膠質的黏附,成為血小板與內皮下成分黏附的橋梁。當血管內皮受損時,內皮細胞中的vWF大量釋放入血。因此,血漿中vWF含量及活性增高,故被認為是血管內皮受損的主要標志物。此外,vWF介導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受損的血管內皮下啟動凝血,從而導致血栓形成。Cha等[9]研究發現,血小板膜糖蛋白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持續增高,并與臨床惡化程度明顯相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vWF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P<0.01),經1個月治療后與正常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接近[10]。
P-選擇素是細胞黏附分子的一種,黏附分子是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細胞間質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征性標志之一[11-12]。本研究結果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前血清P-選擇素水平顯著高于正常人(P<0.01),經1個月治療后與正常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P-選擇素表達的增加是判斷血小板活化方面最靈敏的指標。其升高的機制可能是由于患者血管發生血小板聚集而血液黏附的增高和纖維蛋白原增加之故。
本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漿HCY水平與vWF、血清P-選擇素水平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漿HCY水平與vWF、血清P-選擇素水平呈明顯正相關(r=0.5184,P<0.01;r=0.6018,P<0.01)。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檢測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HCY、vWF和血清P-選擇素水平的變化對了解病情及觀察預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1]Warlow CP.Epidemiology of shock[J].Lancet,1998,352(Supp 3):SⅢ1-SⅢ4.
[2]Aronow WS.Homocysteine,the associa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s in older persons[J].Geriatrics,2003,58(9):22-24.
[3]周國忠.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梗死和腦溢血的關系[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5,18(1):65-66.
[4]劉麗艷.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CY,FA,VitB12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6,19(6):492-493.
[5]Stemler TS,Osbome JA,Tarak O,et al.Adverse vascular effects of homocyteine are modulated by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and related oxides of nitrogen[J].J Clin Invest,1993,91(1):308-318.
[6]Durand P,Prost M,Loreau N,et al.Impaired homocysteine metabolic and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J].Lab Invest,2001,81:645-672.
[7]邵燕,章成國,胡學強.血漿同型關胱氨酸及其酶基因多態性與老年腦梗死的關系[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9(1):22-23.
[8]Eikelboom JW,Lonn E,Cenest J,et al.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pidemioligic evidence[J].Ann Intern Med,1999,131:363-375.
[9]Cha JK,Jeong MH,Kim EK,et al.Surface expression of P-selection on platelet is related with clinical worsen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Korean Med Sci,2002,17(6):811-816.
[10]張祖平,張德忠.HHCY患者血檢前病態分子標志物的變化[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3):265-267.
[11]Stenberg PE,McEver RP,Shuman MA,et al.A 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is expressed on the plasma membrane after activation[J].J Cell Biol,1985,101:880-886.
[12]Suzuki H,Abe K,Tojo S,et al.Postischemic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immunoreactivity in rat brain[J].Neuro Lett,1997,228(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