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兗州市鐵路醫院藥劑科,山東兗州 272100)
抗菌藥物是治療各種感染必不可少的藥物,也是臨床使用最普遍的藥物,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新的抗菌藥物的增多,為治療感染性疾病開辟了新的篇章,使許多嚴重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1]。為了了解我院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抽查了2007年所有門診處方,進行統計分析。
抽取2007年門診的所有處方(電子處方),應用微機進行統計分析。
對抽取的所有處方,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合理性,統計門診應用抗菌藥物的品種、數量、消耗金額、數量百分比以及抗菌藥物消耗金額占全部藥品金額的百分比,同時將門診使用的抗菌藥物按用量大小進行排序。
品種、數量、消耗金額所占百分比及其排列順序見表1。

表1 2007年門診患者抗菌藥物消耗數量、金額及其百分比Tab.1 The quantities,amount of money and percentage of antibacterial agent in out-patient in 2007
藥品總金額為1140067.86元,其中抗菌藥物的消耗金額為152384.86元,占藥品總金額的13.4%。由表1可知,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應用主要集中在β內酰胺類及氟喹諾酮類,其中青霉素應用數量最多,占44.8%,由此可見,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近年來,國內大多數醫院以頭孢菌素類和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新品種應用較多[2],而我院門診抗菌藥物以價格低廉、療效高的青霉素應用最多。
調查發現,本院抗菌藥物的使用主要以靜脈為主,約占89%,口服給藥約占11%,有文獻報道[3],臨床醫師用藥已達成共識,能用1種不用2種,能用便宜的不用價格昂貴的,能口服的不注射。
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未查明原因的情況下即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結果有可能治療無效,造成菌群失調,延誤治療時機,給患者造成經濟和身心方面的損失。因此,醫師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給予對癥治療,減少細菌耐藥性產生,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存在用藥時間過長和用法不當的情況。如青霉素的半衰期短,每日用藥一次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導致治療失敗。這就要求醫師應熟知藥理及相關知識,慎重、準確地使用藥物,盡量避免不合理用藥的發生。
藥物的聯合應用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聯合的藥物愈多,產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愈大。因此[4],應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特別是“開大處方”、“亂放箭”的處方用藥辦法一定要注意避免。
利益的驅動使個別醫師選用檔次高、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大材小用,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使“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眾所周知,藥品具有雙重性,可治病也可致病,而抗菌藥物使用量的多少與細菌耐藥性密切相關[5],因此,合理選擇、正確使用抗菌藥物,防止耐藥性產生,避免出現二重感染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1]張靜華.醫院藥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155.
[2]陳畫虹.571例住院患者抗生素應用頻度及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房,2003,4(3):59.
[3]梁新亮,李敏.抗生素合理應用臨床督導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4,24(7):426.
[4]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4.
[5]夏培元,肖光夏.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一個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J].中國燒傷雜志,2001,17(20):71.
[6]劉鑾妹.我院兒科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146.
[7]王智穎,徐雪榮.我院醫院制劑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143-144.
[8]楊建玲.我院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體會及53例ADR報告的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1):76.
[9]張尚鵬.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3):71.
[10]張萬智.9819張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