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盛,雷凱君 ,吳聲振 ,朱國嬋
(1.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廣東佛山 528000;2.深圳市中醫院藥學部,廣東深圳 518033)
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上消化道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臨床使用西藥(三聯方、四聯方序貫法等)根除Hp的方案均有較高的療效,但由于西藥不良反應及長期使用出現的耐藥問題,使臨床效果受到影響[1]。我國具有豐富的中醫藥資源,近年對Hp感染相關疾病的研究具有長足發展,筆者總結我院應用“三黃滅幽湯”治療Hp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證實其具有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因上消化道疾病癥狀在我院門急診就診,經診斷符合以下條件的患者共280例,①臨床表現為腹脹、納差、噯氣或泛酸、胃脘隱痛或灼痛;②電子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③黏膜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14C-尿素呼氣試驗(14C-UBT)檢查Hp均為陽性;④無胃部外科手術史、肝腎功能正常,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所有入選患者年齡18~72歲,平均(41.15±9.20)歲,隨機分為三組。中西醫結合組90例,男57例,女33例;慢性淺表性胃炎46例,消化性潰瘍33例,萎縮性胃炎11例。西藥三聯組90例,男59例,女31例;慢性淺表性胃炎45例,消化性潰瘍34例,萎縮性胃炎11例。中藥組100例,男63例,女37例;慢性淺表性胃炎51例,消化性潰瘍36例,萎縮性胃炎13例。三組病例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醫結合組給予“三黃滅幽湯”(黃芩10 g,黃芪10 g,黃連 6 g,魚腥草 20 g,丹參 10 g,甘草 8 g,木香 8 g,延胡索9 g,海螵蛸 8 g,水煎 2次,合并成 500 ml,每天分 3次,早、中、晚餐前服用),同時服用奧美拉唑膠囊20 mg,每天2次(8∶00,20∶00),連續 4 周;西藥三聯組給予克拉霉素片 0.25 g,甲硝唑片 0.4 g,奧美拉唑膠囊 20 mg,均每天 2 次(8∶00,20∶00),口服,連續4周。中藥治療組,給予“三黃滅幽湯”每天1劑,水煎2次合并分早、中、晚餐前服用,連續4周。
①治療前后4周內臨床癥狀變化,包括上腹痛、上腹燒灼感、腹脹、噯氣、泛酸、嘈雜感、口中異味等。②療程結束停藥4周后檢測14C-UBT。其中14C尿素膠囊,CO2集氣瓶及閃爍液,HUBT-01型Hp測試儀均購自深圳市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不良反應觀察記錄。
1.4.1 Hp檢測標準 胃鏡黏膜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14C-UBT檢測均為陰性,判定為Hp根除。
1.4.2 潰瘍愈合評價標準 愈合:潰瘍消失,瘢痕形成,黏膜糜爛炎癥消失;有效:潰瘍面縮小50%以上,黏膜糜爛明顯好轉;無效:潰瘍面縮小不到50%或無明顯變化,黏膜糜爛癥狀無明顯變化。
1.4.3 綜合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Hp陰性;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Hp下降(++);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Hp無明顯下降。
采用SPSS 11.0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根據臨床觀察和實驗檢測數據,總結Hp根除率、潰瘍愈合率及臨床癥狀改善率列入如下3個表格:中西醫結合組與西藥三聯組、中藥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西藥三聯組與中藥組比較,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1~3。

表1 三組Hp根除率比較(n)Tab.1 Comparison of Hp eradication rate in 3 groups(n)

表2 三組潰瘍愈合情況比較(n)Tab.2 Comparison of healing rate of peptic ulcer in 3 groups(n)

表3 3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n)Tab.3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 in 3 groups(n)
中西醫結合組出現惡心、頭昏等6例,占6.67%;西藥三聯組出現心悸、出汗、頭痛、惡心、失眠、腹痛、皮疹、瘙癢12例,占13.33%,其中3例退出治療;中藥治療組出現頭昏、惡心等3例,占3.0%。未見嚴重的不良反應,治療后復查肝、腎功能均未發現異常。
國內外Hp根除治療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PPI)短程三聯療法、四聯療法,開始根除率可達90%~95%。近年發現根除率有所下降,個別地區甚至下降低于80%[4],尤其克拉霉素耐藥[5]使臨床療效明顯降低。中醫中藥對Hp根除有獨到的效果。
本組280例Hp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應用中西結合治療,西藥三聯方及“三黃滅幽湯”中藥治療臨床對比觀察結果:Hp 根除率分別為 92.22%(83/90),74.44%(67/90)和71.00%(71/100);潰瘍愈合率分別為 91.11%(82/90),73.33%(66/90)和72.00%(72/100);臨床有效率分別為 90.00%(81/90),72.22%(65/90)和 70.00%(70/100)。 以上數據看出,西藥三聯方比“三黃滅幽湯”稍好,但P>0.05,無明顯差異,但中西結合療法則明顯比西藥三聯方和“三黃滅幽湯”中藥治療都好,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這與王志坤等[6]用五味消毒飲合黃芪建中湯(主要為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紫花地丁各15 g,桂枝、生姜各 9 g,炙甘草、黃芪各6 g、大棗12 g、白芍19 g等)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73例進行治療,并與西藥三聯(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對照70例觀察治療結果,Hp根除率分別為95.89%和94.29%,潰瘍愈合率分別為97.26%和81.43%,本組效果稍差。但與王芳等[7]應用“四黃調胃湯”(黃芪、黃連、黃芩、黨參、白術等)對Hp相關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臨床對比觀察結果相近,即中西結合療效,Hp根除率最高,但本組應用對照的西藥三聯方為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奧美拉唑,其療效Hp根除率均已低于80%,這可能中國人對克拉霉素已形成耐藥有關[8]。
胃潰瘍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中醫傳統理論中屬“胃脘痛”、“吞酸”或“痞滿”等病范疇,辨證多屬脾胃濕熱、氣滯、血瘀,為本虛標實之證。祖醫《本草綱目》、《醫宗金鑒》、《金匱要略》等均以健胃益氣、清熱解毒化濁入手。
“三黃滅幽湯”具有清熱解毒、行氣和胃作用,由能殺滅Hp的黃芩、黃連、黃芪、魚腥草、丹參等[9]組成。丹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能改善胃黏膜炎性組織周圍微循環,促進炎癥消退,青木香、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腹痛、腹脹、噯氣、便秘等癥狀,甘草、海螵蛸和胃止酸。在PPI的協同下,提高胃內pH,增強清熱解毒藥的殺菌能力。所以中西結合治療Hp感染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療效,而且具有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少而輕、依從性好等優點,是治療Hp相關消化性潰瘍(PU)較理想的方法,建議作為二線治療方案。
[1]Boyanova L,Gergova G,Nikolov R,et al.Prevalence and evolu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sistance to 6 antibacterial agents over 12 year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ethods[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8,60(4):409-415.
[2]胡伏蓮,胡品津,劉文忠,等.第三次全國HP感染若干問題——廬山共識(中)[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8-02-21(5).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S].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5,10(3):181.
[4]Cardenas VM,Graham DY,El-Zimaity HM,et al.Raheprazole Contaiming triple therapy to eradicate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the Fexas-Mexican bonler[J].Aliment pharmacal Ther,2006,23(2):295-301.
[5]De Francesco V,Margiotta M,zullo A,et al.Clarithromycine-resistant genotypes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Ann Intem Med,2006,144(2):94-100.
[6]王志坤,劉啟泉,劉曉輝.五味消毒飲與黃芪建中湯配合西藥治療胃潰瘍及幽門螺桿菌感染73例[J].陜西中醫,2007,28(1):31-32.
[7]王芳,危北海,孔令彪,等.四黃調胃湯與PPI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3,11(6):337.
[8]胡伏蓮.三國專家共話HP研究——第七屆中日韓幽門螺桿菌學術會議擷英[N].中國醫學論壇報,2008-03-27(3).
[9]霍紅梅,郁曉維.現代中醫藥對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性疾病的研究近況[J].甘肅中醫,2008,2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