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經濟難題 美國《時代》(7月26日)一邊是制造業回暖、通脹危險的消失等,一邊是整體失業人數半年來仍接近700萬人、銀行倒閉的案例繼續超過去年水平——這就是美國經濟現狀。政府繼續投入經濟刺激資金將能阻止新危機的發生,幫助經濟盡快回暖。但問題是美國選民并不吃凱恩斯主義這一套,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才是他們想要的。
比爾·蓋茨的學校變革運動 美國《商業周刊》(7月19日)離開微軟之后,比爾·蓋茨除了致力于推動全球健康工作之外,也在努力推動美國教育體制的變革。在過去7年中,他向多個校區投資2.9億美元,把對教師的獎勵和學生的成績掛鉤。雖然反對者批評這種做法帶有應試教育色彩,但蓋茨認為,激勵教師熱心于教育才是美國教育體制變革的關鍵。
流沙 英國《經濟學人》(7月17日) 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阿拉伯世界中最重要的國家,目前正掌握在兩位老人手中:82歲的穆巴拉克和86歲的阿卜杜拉國王。也許不久之后,這兩個國家就將面臨權力更替的局面。西方關注這兩個國家,主要出自對能源和安全的考慮:它們都是西方可信賴的盟友,一旦出現動蕩,西方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就將受損。為此西方國家極力鼓勵這兩國進一步解放其經濟和政治體制。不過事實上,要求埃及和沙特迅速轉變成西方民主式國家的想法是天真的,這將導致兩國出現動亂。對于穆巴拉克而言,他需要讓反對派穆斯林兄弟會有機會參與政權;至于沙特,選舉不是萬能藥,該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司法獨立、媒體自由、女性和勞工權利、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和獨立的公共服務與教育體系。換言之,是需要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和健全的社會制度。
好就職的新學院 日本《朝日時代》周刊
(7月26日) 網絡企業樂天公司內部使用的語言為英語,松下公司今年招收的新職員中80%是外國人。企業的變化帶來了大學的變化。東京大學開始設立了金融學科。過去東大重視研究和培養官員,但現在則重在培養能立即發揮效力的人才,非常重視實踐,不但新開了“對沖理論”等課程,而且還加強了外籍教員陣容。
他如何到這一步的 法國《新觀察家》(7月14日) 薩科齊在成功當選法國總統之后,一度把自己包裝成劃時代的人物,做出將把法國帶進一個新時代的姿態。如今,這位超級總統似乎已經迷失了方向,連他自己的朋友都開始擔心了。這個國家和總統之間的裂痕已經擴大到危險的地步,法國民眾的抵觸情緒被金融危機煽動得異常激烈起來。
“我要離開下” 德國《明鏡》周刊(7月19日) 在數碼時代想要偷得清閑不再容易。如今通訊就是一切,它前所未有地控制著我們的生活。數字媒體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聯絡成為可能。我們是否應該設個界線?比如在度假期間,員工是否必須保證手機隨時待機并且隨時能被找到?看來在智能手機的年代,想要得到足夠的空閑也需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