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星
(孫疃煤礦保運二區,安徽 淮北 235000)
在采區內通常開掘兩條上山:①運輸上山:用于運煤、行人、回風;②軌道上山:用于運料、下放矸石、進風。近年來由于瓦斯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113條規定,高瓦斯礦井必須設置至少1條專用回風巷,低瓦斯礦井開采煤層群和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區,必須設置1條專用回風巷;在采區行人問題上,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365條規定,同時考慮減輕職工的工作強度,應采用機械運送人員。因此采區巷道布置就發展為四條上山,這樣工程量大,投產慢,費用高,因此進行設計優化,減少采區上山數量,減少成本提高效益。
孫疃礦屬于高瓦斯礦井,煤層群聯合布置形式。孫疃礦81采區為下山采區,后期開采的有7、8兩個層煤,主采7煤層,可采儲量150萬噸。為近距離煤層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孫疃礦81采區2007年進行采區設計,布置運輸上山、軌道上山和集中回風巷三條采區主體巷道。其中集中回風巷布置在7煤層中,軌道上山、運輸上山均布置在煤層底板巖層中。采區底部與一水平垂高130m。在采區行人問題上,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365條規定,同時考慮減輕職工的工作強度,應采用機械運送人員。而我礦81采區無專門的行人上山。因此,需施工行人上山。
采區集中上山的層位選擇,要根據煤層群聯合開采的煤層厚度、采區儲量和采區上山服務年限、圍巖性質、地質條件和運輸設備等因素,綜合技術和經濟比較分析,確定合理位置。
一般有以下幾種布置方式:煤層上山;巖石上山
3.1 煤層上山特點:沿煤層布置,掘進速度快,聯絡巷工程少,費用低,有利于超前探煤;當煤層傾角變化時,不利于留煤柱保護:(1)上山圍巖是煤和軟巖;維護條件差 。(2)上山與平巷的層面交叉,多開繞道工程。(3)易受采動影響。(4)不適合煤層較軟的礦井,因此我礦不適合煤層上(下)山。
3.2 巖石上山特點:巖石上山布置:布置于煤層底板穩定的巖層中,避免構造破壞,距煤層10-20m。巖石上山優點:維護費用低;煤損少。可跨上山開采,加大采面連續推進長度;生產系統可靠,通風條件好,易封閉采空區,防自燃有利;不受煤層傾角影響,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進,能合理處理上山與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繞道工程量小。
巖石上山適用條件:(1)單一厚煤層(3個分層),或近距煤層群聯合布置;(2)采區服務年限 3年以上;(3)巖石施工能力強;(4)煤層底板巖層較穩定,無承壓水。(5)孫疃礦81采區7、8煤層服務年限為6年,因此選巖石上山。
礦井最初選擇了在軌道上山內安設斜巷人車運送人員的方案,但是斜巷人車管理相對復雜、安全可靠性不強,因此軌道人行合一被否決。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繼續尋找一種安全上更加可靠,同時經濟上也較為合理的采區行人方案。
方案一:另設計施工一條行人上山,安裝架空乘人器。可以較好的解決機械運送人員問題,缺點是須施工行人上山及其附屬巖石巷道約800m,成本太高,且需重新調整通風系統。
方案二:運輸上山為巖石巷道,設計加寬運輸上山,皮帶機另一側安裝架空乘人器,采用運輸行人合一。優點是經濟合理,通風系統穩定不改變。此方案在集團公司已有過成功例子。
礦對集團公司岱河煤礦運輸行人上(下)山合一布置調查研究,對7211運輸行人上山合一布置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7211運輸上山巷道壓力較小,具備將運輸上山斷面設計加寬,安設乘人器的條件;二是乘人器中間上下人員少,運送人員管理相對簡單。最終確定了將7211運輸上山設計加寬采用運輸行人上山合一布置,在運輸上山內安設膠帶輸送機和乘人器,一巷多用的技術方案。
7211運輸上山下口位于一水平南翼主運皮帶機上方,上口延伸至采區最底部,采區底部與一水平垂高130m,設計長度650m,做為81采區7、8煤運煤路線,全部為巖巷,跟中腰線施工,采用錨噴支護,半圓拱形斷面。
5.2 7211運輸、行人上山斷面確定:
膠帶運輸機采用帶寬1.0m、架寬1.3-1.4m的強力皮帶機,長度650m,最大輸送量450t/h,膠帶運行速度2m/s。強力皮帶機分別安設堆煤保護、防滑保護、防撕裂保護、斷帶保護、溫度保護、煙霧保護以及防跑偏裝置、自動灑水噴霧裝置、沿途報警、沿途急停等多種安全裝置。
架空乘人器運行長度驅動輪直徑1m,兩繩間距1.1m,托輪間距6m,乘坐吊椅間距15m,運行速度0.9m/s,最大輸送能力260人/小時。架空乘人器兩端下人處安設簡易提醒裝置和過位自動斷電停車保護。由于巷道跨度較大,且乘人器在巷道一側,因此將原固定托輪的金屬橫梁改為吊桿吊掛。
皮帶距巷幫間距0.5m(規程第22條),皮帶寬度1.4m,皮帶距斜巷索道人車距離0.7m,斜巷索道人車寬度0.9m,斜巷索道人車距巷幫0.7m(規程第368條),合計巷道最小寬度4.2m(巷道斷面見附圖),考慮巷道變形及安全間距較理論設計的行人上山寬度增加0.6m。為保證設備、巷幫及行人的安全間距,7211運輸上山實際設計凈寬確定為4.8m,高3.1米直墻三心拱形。

孫疃礦7211運輸行人上山設計斷面圖
膠帶輸送機和乘人器留設的安全間距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乘人器運行狀況良好。7211運輸行人上山合一布置,減少施工800余米的上山及聯巷工程,直接減少材料、工資等初期投入400多萬元,后期巷道維護的人力和材料投入等也可相應減少;采區的生產系統、通風系統更加簡單、穩定、可靠,有利于采區的安全高效生產;較單做行人上山縮少了采區煤柱壓占范圍,有利于采區煤炭資源的充分回收;縮短了采區投產時間,顯著增加了礦井經濟效益;可實現操作合一,減少用工。
為進一步簡化生產系統,提高經濟效益,改變集團公司絕大多數采區均布置軌道、運輸、行人、回風四條上山的局面,減少采區投產工程量,縮短工期,減少投入,做到既安全又高效,具體應做到:
新采區設計時優先考慮運輸行人合一布置,巷道一次施工到位,經濟效益更加明顯。
優化巷道斷面設計,提前做好設備選型工作。目前架空乘人器可供選擇的型號較多,可根據情況選擇繩間距較小的乘人器,進一步縮小運輸行人合一巷道斷面,以減小巷道掘進工程量,提高經濟效益。
巷道設計和施工時,應充分考慮膠帶運輸機、乘人器等設備機頭、機尾硐室或擴大部分對安全間距的影響,保證運行安全可靠。
設備的各種保護確保完好,并做好防止皮帶飛矸、斷帶的防護工作。
運輸行人合一布置可以推廣應用。
[1]傅水根.機械制造工藝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王先逵.機械制造工藝學(第三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劉舜堯,李燕,鄧曦明.制造工程工藝基礎[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