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中央財政拿出4億元,用于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費用補助;拿出2億元,用于中小商貿企業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保費補貼。7月10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印發了《2009年中小商貿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09]72號),省財政廳、商務廳相應出臺了《關于2009年度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費用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中央財政給予補助的通知》(晉財建[2009]292號),上半年該省的融資擔保補助和信用保險保費補貼都已經審批完畢,全省共發放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補助540多萬元,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保費補貼67.7萬元。
這項政策是對2009年1月1日以后,符合條件的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商貿企業提供的單筆貸款800萬元以下、未獲得其他中央財政補貼的擔保業務,給予不超過貸款擔保額1%的補助。具體特點有4個:
1.降低補貼門檻,擴大服務中小商貿企業的擔保機構范圍。為調動服務中小商貿企業的中小擔保機構的積極性,相對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信用擔保補貼政策,商務部降低了申請補助的擔保機構準入門檻:要求申請的擔保機構實收資本達到2000萬元,縣屬擔保機構實收資本降至1000萬元,使得大多數的擔保機構能夠滿足申請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補貼門檻為實收資本東部地區1億元以上,中西部地區5000萬元以上)。
2.全面推行,讓政策效果惠及全省。按照商務部的安排,鑒于其它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工業企業的融資擔保補貼政策已實施多年,對中小商貿企業的融資擔保補貼政策不再搞試點,而是全省推行。
3.資金按照因素法切塊管理。按照財政部的要求,將補貼資金按因素法分配到省級財政。考慮的因素主要是各地區GDP總值、人口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擔保業務額。各省具體組織補貼資金的申報、審核、撥付。我省由省財政廳負責資金管理,省商務廳負責業務管理。
4.分兩次申報撥付,盡快發揮補貼政策效果。按照財政部和商務部的要求,該省要求今年9月31日前和12月31日前完成200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補助資金的申報、審核、撥付工作。今年上半年該省已經按期完成,下半年的申報工作將截止到12月15日。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資金,用于中小商貿企業投保國內信用險,以及其他企業以中小商貿企業為風險方投保國內貿易信用險。對符合標準的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險,按照實際繳納保費的50%予以補貼。
具體特點有3個:
1.由財政部、商務部和保監會三部門審核確定的大型保險機構承辦。目前,經保監會公示,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有6家,但是在山西省開展工作的只有3家,分別是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平安財險和安邦財險公司。
2.中央管理,據實清算,地方審核。信用保險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集中管理,根據各地實際發生的信用保險業務進行清算撥付。由承辦保險機構的分支機構向地方商務和財政主管部門報送項目匯總,各省級財政、商務部門于9月15日前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確認,報財政部、商務部據實撥付資金。
3.盡量擴大補貼范圍。在保險業務的補貼范圍上,實行“補兩頭”,即信用銷售的買賣雙方只要有一方是中小商貿企業,該筆交易的信用保險就可以申請保費補助。也就是對中小商貿企業以及其他企業以中小商貿企業為風險方投保國內貿易信用險的,都可以申請補貼。
中小商貿企業兩條標準
一是行業范圍。除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租賃和商務服務、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四個行業外,還包括屠宰、物流、倉儲等行業。二是企業規模。要符合原國家經貿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其中①零售業職工人數不超過500人或銷售額不超過1億5千萬元;②批發業職工人數不超過200人或銷售額不超過3億元;③住宿和餐飲業職工人數不超過800人或銷售額不超過1億5千萬元;④物流、倉儲業參照交通運輸業標準,即職工人數不超過3000人或銷售額不超過3億元。⑤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屠宰業參照批發業標準;⑥居民服務和其服務業參照零售業標準。
(資料來源:山西省商業聯合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