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桂君 天津市武清區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301700
周春興 天津市武清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301700
母豬低溫癥是母豬妊娠后期或泌乳母豬常發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它以體溫低、畏寒、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廢絕、便干為特征。本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和初春,病程一般為7-10天,如不注意防治,可造成母豬、仔豬共同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母豬低溫癥多是因為飼養管理不當導致母豬體內產熱不足或散熱過多而引起豬體溫下降。主要有以下因素影響所致。
(1)冬季或初春天氣寒冷,圈舍陰暗潮濕、保溫差,母豬受寒風侵襲,體溫散發過量。
(2)妊娠母豬或泌乳母豬供給胎兒或幼仔大量的營養物質,此時日糧中蛋白質與能量供應不足,致使妊娠或泌乳母豬能量失衡。
(3)青、精飼料搭配不合理,以致機體營養供給與消耗不平衡,加之體內胎兒逐漸發育,而引起代謝障礙,進而體溫降低。
初期病豬突然發病,被毛粗亂,消瘦,體溫在37℃以下,嚴重的可在35℃以下;精神高度沉郁,反應遲鈍,食欲減退或廢絕;嗜睡,臥地不起,呼吸減慢,全身發涼;結膜黃染無血色;皮膚干燥、蒼白,畏寒打顫,有時嘔吐或流涎;病豬不愿給仔豬哺乳;有的大便正常、有的干燥或腹瀉,尿量減少。
病豬皮膚、可視黏膜蒼白無血色,心肌松弛,肺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其他器官未見明顯病變。
加強飼養管理,補液、強心、恢復神經系統的正常調節功能,采用中藥和西藥結合治療。對此病應早診斷并及時正確用藥,可按以下處方進行治療。
(1)西藥治療
根據病豬無力反抗易配合治療的特點,以耳靜脈輸液為主。每100㎏體重母豬用50%的葡萄糖溶液120~160m l、輔酶A 800-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B6400~500mg、維生素 C 2.5~4g,混合后一次靜脈緩慢推注(注射液加熱至37.5度效果更好)。有條件的可往飼料里加入適量的人工鹽和酵母片。
(2)中藥治療
取黨參、黃茂、肉桂、熟附子各25g,干姜、草果、連翹、炙甘草各15g,共研成細末,加適量紅糖,加水1000m l,煎至500m l,一次灌服,每天 1劑,連服3劑。肌肉注射三磷酸腺昔50~100mg,每天1次,連續 3-5 天。
(3)輔助治療
①對大便干硬的病豬,應先用肥皂水灌腸,將干硬糞便沖出。
②對嘔吐的病豬可適量肌肉注射胃復康。
③喂食和飲水中可適當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湯,以刺激肌體血液循環加快,以助體溫上升。
④適當升高豬舍溫度,鋪干凈柔軟墊草。
⑤患病期間堅持每天注射青霉素、鏈霉素等抗感染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