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紅 趙瑞博 郝淑琳 朱賽林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在臨床應用近二十年來,其安全性高,視力恢復快、預測性及穩定性好等優點已得到醫生及患者的公認。LASIK手術后屈光回退是常見的并發癥,有研究報道發生率可達10.5%。因為該手術矯正近視的原理是通過激光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組織,使角膜前表面曲率降低,所以術后角膜曲率的變化與屈光回退變化必然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將我院近視眼LASIK術后1周、1、3、6月角膜曲率、屈光狀態和視力的動態變化做了統計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9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近視眼LASIK手術,并能能按時完成6個月隨診病例44例(88只眼),男13例,女31例,年齡20歲~41歲,平均(30.43±6.08)歲。
1.2 檢查 所有病例均按LASIK手術常規術前檢查和術后隨訪。術前檢查視力、矯正視力、原瞳孔和散瞳下的屈光狀態、眼壓、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裂隙燈、眼底、淚液等;術后定期隨診,每次復查視力、矯正視力、屈光狀態、角膜曲率、眼壓、裂隙燈、眼底等,并記錄檢查結果。角膜曲率采用TOPCON KR-8100型電腦驗光儀測量。手術前、后先用TOPCON KR-8100型電腦驗光儀驗光,再用TOPCON CV3000綜合驗光臺試鏡確定屈光狀態,取其等值球鏡度數記錄。
1.3 手術方法 雙眼術前常規沖洗結膜囊及清洗眼部皮膚,消毒鋪巾,結膜囊點0.5%愛爾凱因滴眼液1~2次進行表面麻醉,用護睫毛開瞼器開瞼,以瞳孔為中心放置直徑8.5或9.5mm負壓吸引環,用專用壓平眼壓計測量眼壓≥65mmHg后,用Hansatome 160μm角膜板層刀制作蒂在12:00位角膜瓣,疊瓣法掀開角膜瓣,采用博士倫Technolas 217z-100型準分子激光機按標準LASIK切削角膜基質。手術設計為:近視≤-5.00D過矯0.50D,>-5.00D過矯10%,取手術設計過矯后的度數為實際治療度數記錄。切削直徑平均值為(5.08±0.40)mm(4.3~6.0mm)。切削后復瓣,用BSS行角膜瓣下沖洗,術后立即點0.3%氧氟沙星眼液2次,戴透明硬質眼罩返家。次日復診常規檢查,開始點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滴眼液,每日4次,每周遞減1次,1月后停藥。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1.0/PC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方法包括配對t檢驗,均值M值,標準差s值的計算。
表1說明手術后1周較術前角膜曲率降低非常顯著(P<0.001)。自術后1周至3月角膜曲率逐漸回退且具顯著性(P<0.001),3~6個月趨于穩定(P>0.05)。
表2說明術后各期屈光狀態逐漸向近視方向回退。1周時為輕度遠視,符合手術前設計。屈光狀態術后1月、3月與其前一次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 術后6月與3月比較無差異(P>0.5)。
表3說明術后1月內視力穩定,1月后視力逐漸下降,術后3月~6月視力趨于穩定(P>0.1)。

表1 術后各期角膜曲率及各期與前一次比較的P值

表2 術后各期屈光狀及各期與前一次比較的P值

表3 術后各期裸眼視力及各期與前一次比較的P值
3.1 角膜曲率、屈光狀態及視力動態變化的關系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矯正近視的原理是通過準分子激光使角膜前表面曲率變為平坦,眼的屈光力減小,從而提高裸眼視力。
本研究顯示術后1周角膜曲率較術前降低了4.82D,屈光狀態向遠視方向變化了6.91D,角膜曲率和屈光狀態的變化量之比約為70%;術后1周時檢查視力與術前相比明顯提高,由術前0.14提高到1.18。
術后3月內角膜曲率逐漸回退各期均有顯著性(P<0.001),3~6個月曲率趨于穩定,雖然仍有輕度回退,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屈光狀態、視力也隨著角膜曲率的變化而相應變化。術后6個月內屈光狀態向近視方向也出現逐漸回退現象,其規律與角膜曲率相一致,即3個月內回退具有顯著性(P<0.001),3~6個月雖然仍有輕度回退,但無顯著性(P>0.05)。
視力的變化規律與前者有所不同,術后1月內雖然屈光狀態變化顯著,由+0.46D回退至+0.14D,但均為遠視狀態,所以視力穩定(P>0.5),但一月后隨著屈光狀態變為近視,視力也逐漸降低,1~3月降低顯著(P<0.01),3~6月視力趨于穩定(P>0.1)。
3.2 屈光回退的原因 Vesaluoma m[1]通過對角膜厚度超聲測量和Maldomado mj[2]對角膜厚度OCT測量,提出一種觀點,認為屈光回退的直接原因是術后角膜修復、增生,使基質厚度增加所致。另一研究[3]通過對術后角膜共焦顯微鏡觀察,只觀察到角膜在6個月內有暫時的角膜基質細胞增生反應,未發現角膜及瓣下有膠原纖維增生現象。王錚等[4]通過對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觀察,提出另一種觀點,認為LASIK術后由于角膜中央組織變薄和切開角膜瓣后角膜強度相對降低,在正常眼內壓作用下,角膜后表面前凸使角膜后表面曲率發生一定變化,中央角膜前凸造成欠矯和屈光回退。角膜曲率回退和屈光回退的根本原因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
術后3月內角膜曲率和屈光狀態回退具有顯著性,術后3~6個月雖然趨于穩定,但仍有輕度回退,并且6月時隨診病例中,部分高度近視病例回退顯著,所以角膜曲率和屈光狀態的穩定期有待進一步長期觀察。
[1]Vesaluoma m,Perez-santonja j,Petrol wm, et al. Corneal stromal changes induced by myopic LASIK invest[J].Ophthalmol vis sci,2000:41:2027-2037.
[2]Maldomado mj,Ruiz-oblitas,Munuera jm,et al.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valuation of the corneal cap and stromal bed fertures after LASIK for high myopia and astigmatism[J].Ophthalmology,2000:107:81-87.
[3]陸文秀.準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9-20.
[4]王錚,楊斌,陳家祺,等.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變化[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0,1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