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平 章梅 章娟 鄧述 胡堅 尹秋林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種器質性或功能性心臟疾病損害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一組綜合征。B型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是利鈉利尿系統的一種肽類物質,它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在心室,在心室壁張力升高時大量釋放入血,導致血中濃度明顯升高。臨床研究發現BNP對于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預后判斷及指導治療均有重要價值。Tei指數又稱為心肌性能指數(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是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的新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心臟整體功能,是綜合評價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的良好指標[1]。BNP與Tei指數對老年CHF患者的診斷價值如何,國內外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測定老年CHF患者與健康老年人的BNP、Tei指數及LVEF,探討它們對老年CHF的診斷價值及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1.1 對象和方法
1.1.1 CHF組:按Framingham診斷標準隨機選擇2008年3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01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2例;年齡62~90歲,平均(75.3±18.8)歲;按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8例,Ⅱ級24例,Ⅲ級22例,Ⅳ級37例;其中冠心病5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3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擴張型心肌病18例。排除急性心包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腦血管意外、嚴重肝腎疾病及3月內有過急性心肌梗死者。對照組30例為健康體檢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1~88歲,平均年齡(74.5±15.6)歲,經詳細體檢及胸透,心電圖,血、尿、糞常規,血糖,肝、腎功能等理化檢查,評定無心、腦、肝、腎、肺和內分泌等主要臟器、系統的疾病。兩組之間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 方法 入院時采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X線胸片測心胸比率,由專人操作心臟彩色超聲(HP 2500)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Tei指數:取一個心動周期中,二尖瓣口血流A峰終止處至下一心動周期二尖瓣口血流E峰開始處的時間間隔(a),減去一個心動周期中主動脈瓣口血流開始至終止處的時間間隔(b),即得等容收縮期(ICT)與等容舒張期(IRT)之和,再除以b,即Tei指數=(ICT+IRT)/ET=(a-b)/b。連續記錄3個心動周期,取其平均值。采用美國博適公司生產的Triage快速診斷測定儀測定BNP濃度。
1.1.3 統計方法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因BNP呈偏態分布,BNP數據取對數轉化成正態分布后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相關分析采用直線回歸分析法,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CHF組與對照組BNP、LVEF及Tei指數的結果比較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與血漿BNP、LVEF及Tei指數的結果比較
2.1 老年CHF患者BNP、Tei指數及LVEF的變化(見表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與健康老年人相比較,BNP、Tei指數及LVEF均有顯著性差異(P均<0.01)。
2.2 老年CHF患者BNP在NYHA不同心功能分級間的差異(見表2)心功能Ⅰ級組、Ⅱ級組、Ⅲ級組和Ⅳ級組的血漿BN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Ⅱ級組明顯高于Ⅰ級組(P<0.01);Ⅲ級組明顯高于Ⅱ級組(P<0.01);Ⅳ級組明顯高于Ⅲ級組(P<0.01)。患者血漿BNP水平隨著心功能的惡化逐漸升高,LVEF逐漸下降,兩者呈負相關(r=-0.423,P<0.01)。
2.3 老年CHF患者Tei指數在NYHA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改變(見表2)心功能Ⅱ級組、Ⅲ級組和Ⅳ級組的Tei指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Ⅲ級組明顯高于Ⅱ級組(P<0.01);Ⅳ級組明顯高于Ⅲ級組(P<0.01)。患者Tei指數隨著心功能的惡化逐漸升高。
2.4 老年CHF患者BNP及LVEF與Tei指數的相關性 經直線回歸分析,老年CHF患者的BNP與Tei指數呈正相關關系(r=0.465,P<0.01),LVEF與Tei指數呈負相關關系(r=-0.385,P<0.01)。
B型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心臟利鈉肽中的一種,具有擴張血管、利尿、利鈉,抑制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經活性等廣泛的心血管作用。BNP在心室負荷和(或)室壁張力增加時BNP分泌增加[2],能敏感特異地反映左室功能情況,是心室功能障礙的特異敏感指標。研究證實BNP檢測可以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的常規檢查,并發現BNP水平與左心室功能、心力衰竭嚴重程度有關系[3]。在一項多中心的BNP臨床實驗中,經過1586例大樣本的病例及對照比較,得出符合心力衰竭敏感性和特異性要求的診斷界點為:血漿BNP100ng/L的敏感度為90%,特異度為76%;BNP<50ng/L時的陰性預測值是96%;BNP>400ng/L時則心力衰竭可能性達95%[4]。本研究觀察了101例老年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結果顯示與健康老年人相比,老年CHF患者的血清BNP水平顯著升高(P<0.01),表明BNP對CHF的診斷價值在老年人群中同樣適用,且BNP水平隨著心功能的惡化逐漸升高,不同的心功能分級間差異顯著(P<0.01),可作為老年CHF心功能分級的參考。本研究還發現老年CHF患者的BNP值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與心臟的收縮功能呈負相關,與國外報導一致[5]。
Tei指數是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的新指標,其定義為心室等容收縮間期(ICT)與等容舒張間期(IRT)之和與心室射血時間(ET)的比值,即Tei指數=(ICT+IRT)/ET。Tei指數不受心率、心室幾何形態和心臟負荷的影響,綜合考慮了心室收縮與舒張,能夠全面反映心臟整體功能;且該方法簡便、無創傷、重復性好,日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Tei指數與NYHA分級、EF及心室容積有良好的相關性,且評價左心功能較EF更敏感[6]。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CHF患者與健康老年人相比較,Tei指數有顯著性差異(P<0.01),且Tei指數隨著心功能的惡化逐漸升高,不同的心功能分級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老年CHF患者的BNP與Tei指數呈正相關關系(P<0.01),與收縮指標(EF)呈負相關(P<0.01)。這表明Tei指數不僅對老年人CHF有診斷價值,且可作為老年CHF心功能分級的參考。BNP對CHF的診斷價值已被廣泛肯定,已被納入中國、歐洲和美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因此Tei指數在評價心功能方面的價值亦將日益受到重視。
[1]馬蘇亞.Tei指數—綜合評價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的新指標[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1):5-7.
[2]Kone BC.Molecular biology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s [J].Cardiovasc Res,2001,51(3):429-441.
[3]Hervas I,O sca J,Perez-Pastor JL,et al.Radioimmunometric assay of natriuretic peptide type-B (BNP)in heart failure [J].Nucl Med Commun,2003,24 (1):61-69.
[4]Maisel AS,Krishnaswamy P,Nowak RM,et al.Rapid measurement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emergency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 [J].N Engl J Med,2002,347(3):161-167.
[5]Hogenhuis J,Voors AA,JaarsmaT,et al.Low prevalenc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100 pg/mL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t hospital discharge [J].Am Heart J,2006,151(5):1012:e1-e5.
[6]Kim WH,Otsuji Y,Seward JB,et al.Estim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 and pressure overload.Detection of early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by Tei index[J].Jpn Heart J,1999,40(2):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