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五常香米”拋光加香、“泰國香米”造假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這是我國大米加工業盲目追求過精過細、忽視營養科學和節糧節能問題的一個縮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最近測算顯示,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為例,我國每年就損失大米約400萬噸,相當于近千萬畝稻田1年的產量、2000多萬人1年的口糧。
實際上,我國食品加工浪費驚人。純凈水至少要浪費50%的水資源,面粉加工營養損失、浪費也十分嚴重……專家建議:國家應采取措施遏制食品加工特別是大米加工的糧食損失、資源浪費問題;廣大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要為追求口感而忽略了營養,追求精細而選擇了浪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理事長劉與忠介紹說,標二米的加工為經礱谷米機脫去稻殼后再碾一到兩次(輕機多碾),碾去了粗纖維即果皮部分,保留了大部分種皮及其內部結構,因而也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大米營養素,因此國家以標二米作為市場供應的標準米。而標一米在1985年以前的30多年時間,都只是作為“特供”,加工量很少。后來,由于市場需要,我國各地糧食加工廠逐漸擴大了標一米及精制米的生產。劉與忠說,標一米與標二米比較,稻谷的出米率約減少2%~4%,因加工深度加大,觸及種皮和糊粉層,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隨之減少。從標二米到標一米,是一碾再碾;從標一米到特別精制米則是一拋再拋。經過多次拋光的特別精制米,大米的種皮、糊粉層全部剝去,剩下的只是胚乳,甚至連胚乳也碾掉了幾層。
米精細加工還增加了成本。劉與忠說,增加一道拋光工序,大米加工廠要擴大廠房、增添設備、增加用電量和用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