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5日,黃先生到廣東省東莞銀行開立了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并于同年2月25日辦理了一張借記卡。3月初,黃先生攜帶這張借記卡到香港。為替朋友作資信擔保,黃先生當著在場數人的面,直接在ATM機上輸入密碼,進行了數次賬戶余額查詢操作。在場者不僅親眼目睹了黃先生的密碼輸入過程,還以需要借記卡復印件為由,將借記卡帶離黃先生的視線,到其他房間進行操作。當時黃先生雖然稍感狐疑,但未深究。2008年3月18日,黃先生發現自己的借記卡在3月14日夜至15日凌晨被人以輸入密碼的方式先后消費了8次,消費地點為澳門的珠寶和鐘表店,合計消費金額為1219萬余元。可那段時間黃先生并不在澳門,他懷疑有人偽造并盜刷了他的借記卡,于是向大陸、澳門及香港警方報案。因就資金被盜刷的責任問題協商未果,黃先生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東莞銀行返還上述被盜刷款項及利息6萬余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東莞銀行已通過開立賬戶申請書、借記卡、萬順通卡章程等形式,就借記卡的使用范圍履行了告知義務。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的相關規定,本案中發生交易的8家商戶均不受“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的限制。此外,黃先生僅憑他人可能偽造了借記卡,便主張借記卡及銀行卡系統存在安全隱患,而未舉證證明相關具體質量問題。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商業活動的商人,黃先生在使用借記卡過程中存在明顯疏忽,由于自身原因導致密碼泄露,存在重大過錯。據此,法院駁回了黃先生的訴請。﹃利息﹄寫成﹃利潤﹄百萬借款竟成無息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