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福 楊景輝
(黑龍江省樺南縣大八浪鄉水產站 黑龍江省樺南縣駝腰子鎮 黑龍江 樺南154400)
樺南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位于北緯 45°71′至 46°37′,東經 129°55′至 131°16′,屬北方高寒地帶。 境內山高林密,水資源豐富,大、中、小型水庫、塘壩數量眾多,面積 400—1000畝的塘壩總水面達20,000余畝,生產優質無公害綠色水產品潛力巨大。為了充分利用水域資源,拓寬養殖生產領域,調整養殖品種結構,我們從2002年開始進行河蟹塘壩養殖試驗,經5年探索,養殖技術日漸成熟,河蟹塘壩養殖已由最初的1處400畝發展到2006年的26處養殖面積16,000余畝,年產商品蟹達250噸以上。現將其中具代表性兩處塘壩試驗結果報告如下,供大家探討。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由頭胸部、腹部、胸足等部分組成,屬變溫動物,通常棲居在江河湖泊的岸邊和水草叢生的地方,在水溫不穩定的水域里會打洞穴居,秋季回游到近海繁殖,第二年春發育成幼蟹后,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生長,食性為雜食性、偏動物性。
2.1 水域資源條件
2.1.1 平原型塘壩。該水面位于我縣八浪鄉大鮮村,東西長近600米,南北長近500米,面積440畝,水深0.5—3.0米,中間有一近15畝的小島,實際面積425畝,水草覆蓋率近60%。水源以倭肯河水為主,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壩底可全部進行凍曬,無任何污染源,交通便利,機泵管帶齊全,有供電保障。
2.1.2 山區型塘壩。該水面位于我縣山區石頭河子鎮七道溝村,面積1100畝,是一座新建水庫,庫內野雜魚較少,水質清新。
2.2 蟹苗:兩個試驗水域于4月30日投放購自遼寧盤錦的遼河水系二齡扣蟹,規格約為 100只/kg,該蟹種規格整齊,附肢完整、體質健壯、活動力強。
2.3 飼料:自制混合料。主要成份有魚粉、豆粕、米糠、玉米粉、高梁粉、大蒜素。根據河蟹不同的生長期,對飼料中的主要營養成份適當進行調整。
2.4 脫殼促長素: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按飼料重量的1‰拌飼投喂)。
2.5 塑料布:遼寧省盤錦市生產的圍欄用專用塑料布。
3.1 平原型塘壩準備工作
3.1.1 干法清塘消毒。秋季排干塘壩,經冷凍曝曬后,開春注水前1個月,用生石灰徹底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75—100kg/畝,放蟹苗前半個月,將水加深到30—40cm。
3.1.2 設置防逃設施。在進水口處,用雙層40或60目密網進行過濾,嚴防野雜魚及其卵粒進入塘壩內,四周用塑料薄膜和聚乙烯網片設置0.5米高的防逃墻,防止河蟹外逃。
3.1.3 培植水草。首先,春季淺注水提高水溫,加快水草生長速度,其次,采取肥水的方法,促進水草快速生長;第三,無草區栽植水草,種類有苦草、伊樂藻、稗草等,盡量使水草面積占水面50%以上。
3.2 山區型塘壩準備工作
3.2.1 清野除害工作。采用電捕、圍捕驅趕等方法,盡可能將塘壩內的鯰魚、狗魚、烏鱧等河蟹的天敵捕出。
3.2.2 網欄設置。由2層9股9號聚乙烯網片制成,高出水面1米左右,網欄裝備上下綱,下綱每隔0.5—1米安裝石籠,用50cm的無結5號網片制倒網,與網欄成45°夾角安裝,以防止河蟹外逃。
3.3 蟹苗放養
3.3.1 蟹苗來源。兩個試驗水域都是由縣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于4月30日從遼寧盤錦購進的遼河水系二齡扣蟹,規格為100只/kg。
3.3.2 放養密度。平原型塘壩1000只/畝,約5kg(100只/kg),共放養 2125kg,約212500只,山區型塘壩500只/畝,約2.5kg,(100只/kg)共放2750kg,約275000只。
3.3.3 放養方式。科技人員預先在兩個塘壩等候,蟹苗運輸車到后,到指定地點,把蟹苗全部經30分鐘的調水后,再投放塘壩中。
3.4 飼養管理
3.4.1 投喂
3.4.1.1 平原型塘壩的投喂。該塘壩面積400余畝,在人工可控制范圍采取精養方式,參照魚類養殖的“四定”投喂法,投喂過程實行“兩頭精、中間粗”,并且充分考慮季節、水溫、環境、河蟹規格等因素,全年共投喂配合飼料52.8噸。
3.4.1.2 山區型塘壩的投喂。該塘壩面積1100余畝,自然水域狀況控制,所以我們采用了半精養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季節、水溫狀況,河蟹規格定點投喂,全年共投喂自制配合飼料66噸。
3.4.2 蟹病防治。由于兩個試驗場地水面都較大,均采取預防為主的方法即生態預防法。利用水草改善水體生態環境、定期調節水質,用15—20ppm生石灰水潑灑,全程消毒即蟹體消毒、工具消毒、食場消毒、飼料消毒等。
3.4.3 蛻殼期管理。根據觀察,河蟹蛻殼周期為6天左右,此期間一定要保持環境安靜,投喂優質餌料,為河蟹營造隱蔽所,以利于河蟹蛻殼。
3.4.4 巡查。兩個場地都設專人進行巡查,每天對圍欄、圍網、食場進行檢查,并負責管理水域生態環境,以便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處理,并做好全年記錄。
3.4.5 生長測定。為了便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我們平均半個月對養殖蟹類進行一次生長測定,測定情況見表1、表2。

?

?
4.1 產量:經5月1日至9月9日共125天飼養,兩處試驗水域共生產商品蟹32.5噸,其中平原型塘壩產蟹近16噸,單產約37.6kg/畝,山區型塘壩產蟹16.5噸,單產15kg/畝。
4.2 經濟效益:32.5噸商品蟹,共創產值100多萬元,經濟效益60多萬元,具體情況詳見下表。

?

?
5.1 試驗結果表明,寒地不同類型塘壩均可進行河蟹的人工養殖,并能創造相應的經濟效益。
5.2 塘壩養蟹由于水面較大,水域環境不易控制,因此投放蟹苗量不宜大,規格以大些為好。
5.3 在塘壩養蟹過程中,應盡量為河蟹營造隱蔽的場所,保證河蟹蛻殼需要,才能保障河蟹養殖成功。
5.4 大中水面養殖河蟹,蟹苗的體質、適應能力是養殖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5.5 大中水面養殖河蟹,既能充分利用水域資源,又能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且操作簡便,易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