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文張玉霞
(河南工業大學體育教學部,河南鄭州450001)
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的理論教育探析
魯志文張玉霞
(河南工業大學體育教學部,河南鄭州450001)
文章針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重實踐,輕理論,技術沒學精,理論沒搞清”的現象,提出了如何選擇武術理論教育內容和把握理論教育時機,以期促進普通高校武術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武術教學質量。
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理論教育
武術是當前許多普通高校大學體育課必修內容和考試科目之一,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重視。但由于武術教學課時安排較少,因此出現了一年級大學生勉強學會一個武術套路,二年級學生選修武術一年結束時,僅僅是多學了幾個套路而已,對武術運動的理論知識了解甚少,對中華武術文化更是一無所知。針對這種“重實踐,輕理論,技術沒學精,理論沒搞清”的異?,F象,在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今天,我們認為在進行武術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武術運動理論知識的教育和中華武術文化的認識與學習已勢在必行。
武術理論教育的內容很多,但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講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和教材內容安排做出針對性選擇,依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應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武德教育
“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缺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理著不可與之教”。這是修養武德,端正武風的格言,亦是教習者的先決條件。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武德乃中華武術之靈魂。從古至今,武林界的老師們在擇徒授藝時,無一不把武德教育擺在傳授武藝之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國運興武運興,國運衰武運亦衰”的歷史事實,選擇一些武術先輩運用中華武術,抵御外來侵略,保家衛國,振奮民族精神的名人軼事,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以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在進行武德教育的同時,結合法制教育與倡導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的宣傳,端正大學生的學武動機,使其更加明確學武目的,提高大學生學好武術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民族體育事業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1.2 武術專業知識教育
專業知識是學好專業的前提保證,作為當今大學生中的武術愛好者,掌握一定的武術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認為武術專業知識教育應側重以下內容:
1.2.1 武術的流派分類及特點
中華武術在它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點,產生了諸多武術流派體系。如少林、太極、形意、八卦、南拳等這些在國內乃至世界都頗有影響的拳種,它們的起源發展,風格特點,健身價值與技術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向大學生作一介紹,尤其是對他們所學習的拳種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于大學生日后對中華武術文化有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1.2.2 競賽規則與裁判方法
武術競賽規則是分門別類的各流派拳種相互切磋技藝,參加公平競爭的法規準則,裁判方法是對競賽規則的具體實施辦法和實踐過程。通過對大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可提高大學生對武術動作的質量標準與技術規格的進一步認識,以檢驗自身的鍛煉效果,更好地指導課外鍛煉,增強競爭意識。另外,在全民健身運動普及推廣中華武術的進程中,當代大學生——未來武術運動的傳播者,只有了解競賽規則與裁判方法,才能夠更好地向廣大武術愛好者及國際友人介紹中華武術文化,傳授武術技藝,為弘揚我國民族文化與發揚光大中華武術作出更大的貢獻。
1.2.3 自學武術的基本常識與方法
大學生中的習武者,僅僅依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從教師那里學習一些武術套路和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應根據大學生特點,充分發揮他們善于自學的能力與優勢,不失時機的介紹一些有關自學武術的基本常識,教會他們自學武術的方法。使大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學武術時,能夠看懂圖解,辯明方向,弄清武術套路運動的路線,照圖學武。并能依據文字說明,加深對武術動作要領的理解,準確地把握動作,學會自己想學的武術套路,豐富課余文化生活。
1.3 武術動作技擊原理教育
武術運動中的技擊性是區別于其它體育項目的本質特征。也正是這一特征吸引眾多的青少年、大學生和國內、外武術愛好者積極學習和研究中華武術。人們通過武術鍛煉,既可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又可學到一些格斗、搏擊的攻防技術與技能,達到“體用兼備”之目的。因此,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加強武術技擊原理教育,將武術套路中的每個動作的攻防原理與技擊作用,清楚的講解示范給學生,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通過鍛煉并掌握實際應用的方法,可極大地調動大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和練習武術的熱情,滿足大學生學練武術的心理需要,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并使大學生在習練武術的過程中領悟到中華武術的神奇。
[1]邱丕相,馬劍.武術學術研究評鑒與當代使命[J].體育科學,2008(2):63-67.
[2]李亞光,張喜文.論武術教學中的“武德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9):217-218.
[3]王文成,等.高校武術教學模式建構的新探索[J].體育與科學,2007(3):88-90.
[4]次春雷.探析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武術教育改革思想[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119-120.
On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WushuTeaching
Lu ZhiwenZhang Yuxia
(P.E.Depart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1)
The paper,concerning the abnormal phenomenon——"emphasizing practice not theory,with technology unmastered and theory confused"in college Wushu teaching,proposes how to choos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Wushu and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implement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Wushu in the colleges.
collegesWushu teachingtheoretical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1—0059—02
1.魯志文(1953~),男,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
如何選擇武術理論教育的時機十分重要,不同的教學任務應選擇不同的理論教育內容,不同的理論教育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育時機,這樣才能達到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發展理論的目的。武術專業知識的教育內容較多,應根據教學計劃中的內容安排,有針對性的選擇武術專業知識集中課時進行講授或隨堂進行介紹。例如:武術流派方面的知識先集中課時進行武術概述,隨后根據技術實踐課所教拳種隨堂再進行流派、風格、特點的具體講解;競賽規則與裁判方法可放在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武術套路之后,專業技術考核前或觀摩重大武術比賽時集中課時講解;自學武術的基本常識與方法可放在整個武術教學工作臨近結業時集中課時專題講授;武術動作技擊原理的教育可放在技術教學的課堂上進行,隨堂根據武術動作的技術要領與攻防含義逐一進行講解示范,讓學生邊實踐邊體驗,以加深大學生對武術動作的印象和技擊原理的理解。
中華武術的內容頗多,但只要我們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選擇好理論教育的內容,把握好理論教育的時機,把理論教育貫穿于武術教學全過程,普通高校武術課堂教學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