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煒
(蘭州交通大學體育部,甘肅 蘭州 730070)
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賈 煒
(蘭州交通大學體育部,甘肅 蘭州 730070)
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要求建構一個深入的民族文化價值體系。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對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為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文化 價值體系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豐富。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民族傳統體育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在中華體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深刻反映著各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思想文化、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西北地處祖國西北地區,是16個世居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由這些少數民族創造和參與的民族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大多喜聞樂見,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格和民族性格,競爭勇猛而不粗野,情緒飽滿而含蓄內向,突出了身體活動的技巧性、藝術性和娛樂性。這些傳統體育活動是西部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部體育走向繁榮的重要資源,但隨著社會的變遷,產生于特定背景下的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不可避免的面臨著沖擊。西北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方向何去何從,我們應該思考和探討。
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在自然條件、歷史原因、政治環境、思想觀念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導致區域社會經濟相對落后,人均GDP、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最終消費、國民生產總值等方面與全國平均水平拉大了差距。由于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以農牧業為基礎,而且農業以傳統生產方式維持簡單再生產為主,生產技術長期停滯,耕作粗放,產品深加工少,增值不高,農民收入緩慢。同時,西北地區鄉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收不抵支,因此,興辦農村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和社會效益事業的能力較弱,影響了西北民族地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全民健身活動及民族體育活動的開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正面臨著生存和發展方向的嚴峻挑戰。體育領域向全球化、現代化轉軌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體育競賽全球化呈現出一個比其他領域更為國際化的態勢,由此改變各民族傳統體育原有的生存環境,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受到沖擊。不僅體現在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的沖擊上,人們娛樂方式的轉變也使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逐漸失去部分市場。人們的娛樂方式由村寨集體文化的自娛自樂轉向居家欣賞,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參與。
西部大開發的推進,給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經濟增長為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提供了經濟支撐,外來體育文化的進入給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的開發提供了參照體系,市場經濟的深入使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的開發更加體現出經濟價值。隨著體育需求的增加,少數民族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引起了西部地區各級政府的重視。因此,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1)多樣性。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群眾在體育活動選擇有:走或跑,民間舞蹈,球類運動,秧歌等,說明項目選擇豐富多樣。(2)組織單一性。由于集體組織和社區體育輔導的工作不夠,群眾體育活動大多是個人鍛煉。(3)場地局限性。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群眾在活動場所的選擇大多是在自家庭院或公路街道的空地。說明場地缺乏,沒有可選擇性。(4)低消費。調查顯示,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用于體育文化娛樂消費的支出僅列第5位,這與西北地區的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有密切關系。
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少數民族文化在體育方面的體現,也是最富于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少數民族個性和群體氣質的文化領域之一,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合理的傳承和更新,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得到進一步的普及與發展已成為我們探討的重要內容,立足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在未來的發展取向中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必要的努力。
加強西北民族傳統體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大力開展多部門、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研究,加強對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的歷史源流、哲學思想、文化內涵、功能價值、訓練方法和競賽規則、社會化與產業化途徑、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配套研究,逐步建立起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理論體系,使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走向健康科學的軌道,為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更快走向世界打下堅定的理論基礎。
要用科學規律指導少數民族體育的普及與提高,用科學原理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整理和提煉,促使其從民風、民俗中逐步分離出來,走上系統、穩定、獨立的發展道路,科學化是西北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方向。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既要取其精華,又要去其糟粕,對于競技性較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在比賽方法、比賽規律、裁判規則等方面進行規范;對于健身性、娛樂性、藝術性較強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應當把握其健身性特點,保持一定的運動負荷,符合人體全面發展的原則。
學校作為文化傳播的重點基地,更是體育文化傳播的搖籃,從歐洲的各種球類活動到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無不是以學校為載體全面推廣和普及,作為中華民族體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更應如此,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學校,將之作為民族文化進課堂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其載體作用,使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這一途徑得到保護、傳承和發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將民族傳統體育作更深入的整理、改進和創新,讓這些新的文化知識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同時,也得到新的發展。
西北體育的落后還表現在西北體育人才的嚴重缺乏,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缺少理論指導。西北體育要取得真正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民族傳統體育要取得持續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學科體系。近幾年,民族傳統體育已作為一種專業開設于部分高校,這是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的一個很好的開端。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整理和開發研究,使民族傳統體育書面化、規范化,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理論建設,加快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的形成。
現代體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奧運會,我們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也可以從現代體育和奧運會的關系中汲取一些成功的經驗,來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和少數民族運動會兩者的更好發展。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在已經逐步走向正軌,不論從比賽項目的數量還是從表演項目的數量來看,每一屆都比往屆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發展,運動員的數量也是逐屆增多。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變化,反映出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正經歷著發掘、整理、普及、提高,從表演項目逐步演繹為正式項目的過程。觀賞性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一個鮮明特點,民族傳統體育的觀賞性符合人們對健康、健身、休閑生活的向往,走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融合之路時,應在保留其民族特征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著力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觀賞性,使之便于開展和推廣,成為現代體育的有益補充。
西北各民族的傳統體育作為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充分地說明了每一個民族、每一個種族的文化都有其發展的歷史。西北各民族所創造的絢麗多姿的體育形式,蘊涵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強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全民健身活動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體素質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發掘與利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使其走向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構建一種國家發展和社會和諧視野上的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實踐觀,與現代社會以及現代體育的有機融合已成為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
[1]蘆平生,楊蘭生.民族傳統體育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2]胡永南,姚軍波.民族傳統體育的人文內涵及其倫理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8).
[3]霍 紅,孫淑慧,王洪琨.西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走向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4).
The Study on the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Northwest
Jia Wei
(P.E.Department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requires constructing an in-depth national cultural value system.This article applies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northwest.It aims to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northwest;on the other hand,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in the northwes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national culture value system
G85
A
1004—5643(2010)07—0078—02
賈 煒(1981~),男,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