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后”省部級高官中,大多有著較高的學歷,有的還在相關領域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正是“60后”考大學的時期,而這時的大學仍是精英教育,有機會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并不多。正因如此,如今的“60后”省部級高官在大學時代就已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從“60后”省部級高官的專業背景上看,學習經濟、法律等文科專業的占了絕對多數,而且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所占比例較大。目前,各省的“60后”省部級官員數量情況不一,其中北京、天津、重慶、山東均為4人,而上海、西藏、新疆更是多達7人,湖南省也有6人,而且大多位居常委或政府中的要職。從“60后”省部級高官的成長路徑來看,通過機關道路成長起來的比例占1/3強,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長道路,接下來是國有企業路徑。此外,還有共青團路徑、研究機構等路徑。“60后”省部級高官們雖然年紀較輕,卻經歷豐富,經過了多個崗位的歷練。
“60后”省部級高官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晉升到副部級的平均年限為21.3年。晉升到副部級領導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晉升到正部級領導干部的最短年限為22年。目前,最為年輕的省部級正職,應該是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生于1967年的他在41歲時官至正部級,掌管團中央。從陸昊的履歷表不難看出,盡管他為官一路坦途,但他所歷練過的崗位非常完備,從工廠企業到基層黨政領導,再到北京市副市長,一直到團中央。
隨著“60后”省部級高官悄然增多,中國政壇的“代際變動”也已開始進行。“‘60后’省部級官員能夠脫穎而出,主要得益于黨的干部年輕化戰略。”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表示。由于自身的生活經歷,跨越了“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開放兩個時代,“60后”省部級高官對兩個時期的對比應該有著切身體驗。“他們對改革開放有著堅定的認同感,這點不必懷疑。而且,這些人總體上思想解放,不保守不僵化,觀念新穎。”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副主任謝春濤如是說。
毛壽龍認為,由于普遍還比較年輕,“60后”省部級官員在行政工作中往往會以一個較低的姿態來做事,也會更加踏實、低調和務實。另外,“60后”省部級官員們在工作中會更加重視法制和制度建設,會更多地依靠制度而非個人魅力來保證國家的發展。他們同樣也會更加親民和清廉。“而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我們的‘漸進式’改革,有助于推進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