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波
(五大連池市委黨校 黑河 五大連池 161000)
鄉村旅游是指以各種類型的鄉村為背景,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田園風光為旅游吸引物而進行的兼帶觀光、度假、休閑性質的旅游活動。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省,農業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城市郊區和農村有農業旅游示范點50余處,130多家鄉村旅游目的地,并擬在“十一五”期間創建1 000多個鄉村旅游示范點。在黑龍江省鄉村旅游中,游客或登山踏青,或采摘野菜,或徜徉水邊,或欣賞民族歌舞,品味農家燉菜、山珍野味、民族特色菜,體驗農家土炕、少數民族帳篷或木屋,能夠盡情享受世外桃源的放松和恬靜,清新樸實的山野民舍風格,北方少數民族風格,邊境異域風格,大森林山居風格,大濕地休閑小屋風格。這些鄉村旅游點服務設施基礎較好,吸引了大批游人參觀游覽,同時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黑龍江鄉村旅游已成為一些農村地區的特色產業。
近年來,黑龍江的縣域鄉村旅游發展較快,經營者紛紛擴大規模,但由于多數經營者憑借自己經驗經營,單兵獨戰多,團結協作少,旅游點地域分布遠近、組織線路的難度大小等都欠缺考慮,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最佳利用。目前,黑龍江鄉村旅游主要在以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低層次、低水平的自發而粗放的模式上徘徊,而時下我國“旅游法”尚未出臺,當地政府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進行管理和保護,這使得鄉村旅游發展欠缺總體規劃,造成在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的情況下就匆忙上馬,開發旅游項目中只重視規模不講質量,只考慮眼前不顧長遠,粗制濫造,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設施設備的不完善導致了客源的可進入性、安全、供水、農家衛生等方面的問題。黑龍江省的大部分鄉村旅游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一定區域范圍內缺少必要的醫療點和醫療設施,游客多,用水量大時,自來水龍頭數量明顯不夠,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準相差甚遠。村里對蒼蠅、蚊子、老鼠等缺乏有效控制。甚至有些就餐地點靠近豬圈,給游客心理上造成不好的影響。另外,鄉村游服務人員中農村人口占一定比例,由于他們本身文化素質較低,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能達到游客想要的服務標準,從而使游客在旅游休閑過程中享受程度大大降低,不利于游客在旅游歸來后的宣傳,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軟、硬、環境的不完善嚴重制約著當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目前,黑龍江鄉村旅游產品單一,深度開發不夠,主要以農家樂和小景點休閑為主,鄉村旅游產品普遍缺乏文化內涵,產品項目的設施和開發缺乏文化品位,許多鄉村旅游活動只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缺乏創新設施和深度加工。產品特色缺乏,很難體現出鄉村生活的樂趣,在發掘當地的民俗風情,提高活動的娛樂性和游客的參與性等深層次開發方面還做得不夠,難以讓游客感受和體驗鄉會旅游地的形象,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近郊旅游休閑方式,有其特殊發展規律和推銷模式。當前,農民的自我銷售意識不強,在宣傳方面過多依賴村委會。而村上的銷售方式陳舊無新意,難以引起人們特別留意。沒有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預定和銷售系統,沒有橫向和縱向的網絡體系,與當地或周邊大城市的旅行社聯系不密切,沒有形成整體營銷,很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管理,對整個景點缺乏包裝,營銷策略陳舊。
1.政府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因地、因時、因人而宜地引導鄉村旅游建設,各地農村的資源條件、地理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千差萬別,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不盡相同。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有資源、有客源、有財源的地方先行發展,而對那些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到位的偏遠山區,雖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應該要選擇好發展的時間。
2.政府應引導農民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其他產業發展的關系。農村各產業之間和諧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3.政府還應搭建平臺吸引社會資金積極興辦鄉村旅游。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離不開資本的運作,政府應不斷創新投資、融資體制,積極搭建投資、融資平臺,吸引社會閑散資金和非公有制經濟參與興辦旅游實體,形成多種所有制結構共同發展的鄉村旅游產業經濟群。
4.政府應建立統一的營銷和信息發布機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相對集中起來,形成強大的整體宣傳,促銷攻勢,集中作一些品牌推廣,針對游客檔次提供不同的鄉村旅游產品,同時,有關部門應建立及時收集、發布信息的機制,適時集中發布鄉村游景點和休閑農莊信息,分流游客,帶動各地鄉村旅游的共同發展,讓美麗的鄉村旅游產品被城里人知曉和關注,讓城市居民有更多的選擇。
5.政府應制定鼓勵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各級政府應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幫助解決鄉村旅游過程中的牽頭、協調和服務工作,在市場準入、工商登記、土地使用、金融信貸等方面簡化手續,降低門檻,并對鄉村旅游給予稅收、證照辦理等方面的扶持。
從黑龍江省的情況看,鄉村旅游資源數量豐富,規模宏大,而且種類多樣,特色鮮明,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必須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突出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游客領略獨特的田園風光,山水和冰雪景觀,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滿足游客旅游審美的需求和親自參與的需求。二是要突出鄉村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村、鎮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技術,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鄉村旅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農業知識、現代科技知識,滿足游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要突出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飾、飲食及旅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游客對跨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加快黑龍江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需要加強旅游“硬件”設施的建設,也需要不斷提升旅游“軟件”服務的質量。一要建立健全規范的鄉村旅游接待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提高鄉村旅游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要規范農戶家庭的接待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規范,對已經從事經營接待的家庭要依據服務質量的標準進行評審,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剛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和家庭要有序地引導和指導,使農戶家庭接待的服務標準達到應有的水平。三要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努力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為旅游者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游環境。
人才的培養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于長遠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養。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都是就地轉移的農民,他們缺乏旅游從業人員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必須進行崗位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兩方面:一是規范化服務的培訓。規范化服務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只有規范服務,游客才會滿意。二是對旅游知識的培訓。旅游知識欠缺勢必直接影響游客對鄉村旅游的感受,培訓方法可采取崗位培訓,年檢考核等方式進行。
鄉村旅游最大特色是“農”字,在推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時,要根據自然資源差異,因地制宜發展,辦出“農”的特色,具有觀光價值的鄉村,比如:果園、花園、畜禽漁養殖場,要培育具有觀光、采摘品嘗、參觀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的農業觀光型鄉村旅游,具有山水自然資源和良好生態環境的鄉村,要充分利用區域特色培育觀賞、住宿、垂釣等服務于一體的休閑型鄉村旅游。
發展鄉村旅游直接給農民帶來的利益。1.增加農民就業機會,鄉村旅游使許多農民實現了就業的就地轉移。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鄉村旅游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新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把鄉村旅游作為提高農村就業率、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2.增加農民收入,既要保證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的勞動報酬,也要保護農民的資源參股、資金入股的合法所得。
鄉村旅游要堅決減少影響資源和環境的各類旅游項目的開發。科學規劃,嚴格實施對旅游環境影響的評價,制定規范的管理標準,形成鄉村綠色旅游管理體系,同時加強對經營者的環保意識。使鄉村旅游的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協調統一,才能保證鄉村旅游經濟科學健康的發展。
[1]魏小安,旅游經濟.迎接排浪式消費[N].中國經營報,評論國際,(1485)(22).
[2]袁新華.發揮旅游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我省鄉村旅游發展[R],湖南省鄉村旅游工作會議報告,2007(7).
[3]邵琪偉.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J].求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