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冰
(雙鴨山市廣播電視大學 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論圖書館群落整合服務
田 冰
(雙鴨山市廣播電視大學 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本文論證了圖書館事業的獨立成因,討論了圖書館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和圖書館職業資源整合的認識框架,認為在與圖書館個體的相對的意義上,圖書館事業是圖書館群落整合服務和職業資源的活動。
圖書館學 圖書館事業原理 基礎理論 可獲得性論
圖書館事業活動是由圖書館根據自身的需要自愿聯合開展的活動。圖書館本來處于分散、孤立的狀態,結合在一起開展的活動顯然只能指向整合。既然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的生命線,那么,整合圖書館群落服務資源和服務的活動,無疑是圖書館事業活動的核心。因此,為了滿足解決圖書館群落專業業務的需要,圖書館事業必然首先是圖書館群落整合服務資源和服務的活動。
1.社區圖書館。社區圖書館主要服務于社區的居民,由于經營經費來源的多樣化,可能帶有一定的封閉性,比如企業圖書館,也可以算作一類社區圖書館。我們認為這種封閉性不利于社區圖書館的發展,只有采取開放服務,社區圖書館才可能通過聯合,發揮更大的效益和取得社會影響,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2.公眾圖書館。通常被稱為公共圖書館。它具有公共圖書館的主要特征:(1)向所有居民免費開放;(2)經費來源是地方行政機構的稅收;(3)依照法律設立和經營。這里之所以采用這個詞匯,目的是表明這類圖書館是面向所有居民免費開放的。
3.中小學圖書館和少兒圖書館。一般的類型劃分,把少兒圖書館歸入公共圖書館。但是,從用戶群、館藏和業務關系上看,少兒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的關系都更加密切。因為,這類圖書館所服務的用戶群具有比較明顯的年齡特征,在通常情況下,與其他類型圖書館在館藏、設施和服務手段上存在不少差別。
4.高等院校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是指高等院校中設立的、主要服務于本校的教學和科研的圖書館。其經費來源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學生的學費。因此,它的使用本質是收費的。
5.專業圖書館。專業圖書館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研究機構建立的圖書館,主要對機構內服務,是否對外開放由研究機構決定。一種是由于圖書館的分工的需要,分化出來的全國、地區和圖書館聯盟的中心圖書館。這種專業圖書館通常只是部分服務向公眾開放,另外一些服務可能是收費服務。有一些甚至是完全不向公眾開放的,盡管它的經費來源可能主要來源于地方或者國家財政,這主要視圖書館所接受的分工而定。
圖書館之間由于業務聯系而自然形成的、有別于與其他圖書館的關系的圖書館群體,稱為圖書館群落。現代圖書館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公共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使用原則,圖書館都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向公眾開放,這就形成了主要由一定地域財政建立的圖書館群體。經費來源的相關性,使得同一地域的多數圖書館有義務共同向用戶提供服務。同時,這些具有相同資金來源的圖書館所組成群體,所面對的又是地域相近的用戶群,在業務上的聯系緊密一些,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同一個用戶群的需求。另外,相同類型的圖書館,由于用戶特點相似,彼此之間的業務和服務方式也相似,因此,加強交流肯定有利于提高業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
因此,類型相同也是圖書館群落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當單個圖書館無法滿足這種要求時,通過與其他圖書館的聯合以滿足這種要求,就成為了圖書館的一種選擇。
可見,圖書館群走向聯合是必然的。這種聯合的趨勢,催生了圖書館事業。圖書館服務的聯合首先是從內涵上賦予了圖書館事業以生命。
通過整合共享職業資源,可以促進圖書館智能和信息資源對社會知識創新過程更大程度的參與。使得圖書館從最廣泛的文獻知識專門傳播者向文明傳承和創新的基礎性設施的作用延伸,趨近圖書館的社會目標和理論目標。
由于同區劃的圖書館地理位置接近,有利于資源的使用,因此,從經費節約看,同區劃的圖書館組成聯合更有利。而由于同類型的圖書館藏學科內容、深度相似,聯合更容易滿足用戶的需要。因此,從文獻交換看,同類型的圖書館聯合更有利。
但是,理論意義并不能成為促使圖書館共同趨向整合職業資源的驅動力,理論上的意義也不能夠直接導致圖書館之間的聯合。圖書館聯合的原因,從外部來看,是由于本館資源的有限性、傳播渠道的多樣性、傳播源與受眾多樣性的矛盾而推動的。但是,具體的圖書館是否愿意參與職業整合,還要視其與合作群體的利益交流。如果,利益基本上是付出,而沒有收益,那么,這個圖書館參與圖書館聯合的可能性就不高。
圖書館學的研究似乎不太愿意面對圖書館聯合的利益分配問題。但是,這種問題卻是實實在在影響圖書館聯合的障礙。利益是社會活動的根本驅動力。圖書館群體的聯合同樣無法回避這個問題。
1.影響圖書館職業資源整合的現實利益。從現實利益的角度看,圖書館在考慮是否加入職業資源整合的活動中時,一般會考慮的問題包括經費節約、缺藏文獻交換量、增加的工作量與收益。
增加的工作量與收益。圖書館職業資源整合的核心是服務的整合和擴展。因此,成功的職業資源整合,增加部分的業務工作量應該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帶來了新問題:如何看待這些新增加的業務工作量?是不是應該獲得適當的補償?如何處理這些補償?這些問題和疑慮都會影響圖書館職業資源整合的決策。
2.職業資源整合的利益補償機制。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圖書館參加職業資源整合,如果運作成功帶來了需求的增長,在涉及本地服務方面,肯定會出現有些圖書館服務負擔重一些,有些圖書館負擔少一些的情況。如果漠視這種情況的存在,很可能導致負擔重的圖書館的退出。因為,圖書館肯定會把這些增加的工作量與服務收益聯系起來。這包括:(1)本館法定用戶通過職業資源整合是否獲得了更多的服務。所有的圖書館都有自己的法定用戶,需要對這些用戶提出來的需求負責。法定用戶的評價關乎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圖書館必須保證法定用戶的權益沒有因為職業資源整合受到損害。(2)通過職業資源整合,法定用戶需求得到新滿足的部分,與本館增加的工作量是否比例合適。因為,法定用戶對圖書館的使用,也構成了這個圖書館現實利益的邊界,過多超越這個邊界,可能會引起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反對情緒。因此,從工作量與收益看,設計一定的收支機制來平衡各館之間的付出與獲得的差異,更能夠調動圖書館參加職業資源整合的積極性。
其實,職業資源整合的利益補償機制并不鮮見。比如,職業資源整合項目中使用最廣泛和最成熟的項目之一——聯合編目,通常就采用利益補償機制。簡單的概括就是:下載數據要付費,上傳數據有收益。這樣,就把個別勞動和公開共享的問題解決了。
對于本地服務業也可以作如是觀,非本地圖書館的使用可以通過收取一定的費用來達成增加服務量與受益的平衡。那么,費用由誰支付,有三種選擇:(1)由用戶支付;(2)由圖書館支付;(3)由用戶和圖書館共同支付。
通過職業資源整合的利益補償機制的作用,可以使得規模比較大的圖書館,愿意打開大門,與規模較小的圖書館進行職業資源整合。是圖書館聯合的動力結構中關鍵的一環。
本文認為圖書館事業具有獨立的成因,討論了圖書館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和圖書館職業資源整合的認識框架,認為在與圖書館個體的相對的意義上,圖書館事業是圖書館群落整合服務和職業資源的活動。
[1]梁燦興.可獲得性論理論中圖書館領域的角色分配 [J].圖書館,2002,(5).
[2]吳慰慈,邵魏.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6:134.
[3]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2~85.
[5]徐引篪,霍國慶.現代圖書館學理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42~198.
[7]范并思等.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圖書館學[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