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妍婷
(牡丹江市圖書館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新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的變化
原妍婷
(牡丹江市圖書館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新的社會環境不僅給公共圖書館帶來新的技術、管理模式,同時也強烈沖擊著公共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新環境要求社會組織要有知識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的知識服務要增加智力因素,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努力參與市場競爭,不斷提供精、準、快、深的知識服務或產品。
新環境下 公共圖書館 知識服務
1.1 用戶需求深化,轉向知識需求,傳統文獻信息服務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在現代信息環境下,信息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和信息獲取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傳統信息服務在用戶活動中的影響逐漸淡化,用戶關注的是如何捕獲和獲取解決問題的知識內容,并將這些知識內容創新、集成為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將這些知識固化到新的產品、服務和管理機制中。這就要求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工作必須深化,幫助用戶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利用知識,工作對象由文獻單元深入到知識內容單元。知識服務不是一般的信息服務,而是帶有前導性的一種研究活動,是對信息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是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是發展知識經濟和提高知識創新水平的有效途徑。
1.2 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競爭加劇
新的社會環境的特點就是知識創新,任何一個機構都很難長期壟斷知識及相關產品、服務和市場。知識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一個組織機構的競爭能力,正是這種知識創新保障了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能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化和知識化已成為市場競爭和生存的主要手段。長期以來,圖書情報服務的主流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依賴性工作,即使現在的自動化管理系統和網絡化檢索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圖書情報服務的技術內涵和智力內涵不高,沒有知識創新因素,必然導致在知識經濟的沖擊下,信息服務必須深化為知識服務,以適應新環境的要求。
2.1 知識服務的概念
知識服務是完全融入圖書館員的知識、智能及具個性化的思維,是圖書館員根據細化到“字詞”級別的知識單元,深入到文獻內容和專業領域,根據用戶教學、科研、學習的特定需要,參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并且,在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過程中,建立與用戶聯系的實時通道。
2.2 知識服務的內涵
知識服務即以信息知識的搜尋、組織、分析、重組的知識能力為基礎,根據用戶的問題和環境、融入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服務。它與傳統信息服務不同,是一種面向知識內容和解決方案的服務;它以用戶滿意為目標,通過提高用戶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效率來實現價值,通過直接介入用戶最困難和關鍵部分來提高價值。
2.3 知識服務的層次
2.3.1 知識需求定位服務
一定社會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的用戶在從事某一職業活動中有著一定的知識需求結構,這完全由客觀條件決定。但在實際工作中,用戶對自己的知識需求,或者完全沒有認識到,甚至有可能對知識需求產生錯誤認識。用戶知識需求定位服務就是要通過研究用戶的心理狀態、認識狀態和素質等主觀因素和研究包括用戶社會職業與地位,所處社會環境、各種社會關系、接收信息條件、社會化狀況等客觀因素,來幫助用戶明確、全面地感知知識需求,通過與用戶交流以及培訓用戶信息能力來幫助用戶準確定位和清楚描述知識需求。用戶知識需求是一個運動的狀態,整個定位服務是一個對知識需求不斷趨近的連續過程。定位服務是知識服務中的一個層次。
2.3.2 用戶知識需求滿足服務
用戶知識需求滿足服務提供的是按知識概念體系組織的信息,在這個指示概念體系的框架內,各類信息都可以在數據網絡的基礎上,跨越不同的知識庫,按知識概念和學科門類在知識信息資源之間建立某種關聯關系,并幫助用戶獲取知識信息,對知識信息進行獲取、重組,形成最終解決方案,以此來滿足用戶知識需求,這是知識服務的又一個層次。
3.1 基于分析和內容的網絡合作化的數據參考咨詢服務,這種服務以圖書館參考咨詢為基礎,依賴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全球信息資源庫為依托,為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該服務以按專業分工的咨詢專家為后盾,以集成化的館內外知識資源的技術交流系統為核心,以強有力的分析組織技術工具為保障,以現代通信技術為交流平臺。
3.2 學科知識門戶服務
這種模式按照專業領域來組織網絡資源,通過建立專業門戶網站的形成來提供服務界面和網上資源。網站定期動態報道專業信息資源更新情況,報道專業領域學術動態,組織開發專業化的資源評價,提供專業導航和基于語義的知識搜索引擎,以此來支持用戶的知識任務,滿足其知識需求。目前,學科知識門戶服務的趨勢是開發基于門戶體系的開放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機制和服務渠道,支持學科橫向整合,支持開放集成定制,讓用戶通過門戶體系方便地調用各種不同的資源和服務。
3.3 學科館員式服務
該模式按照專業領域來組織人力和資源,是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的一種模式。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與用戶聯系,可以深刻了解用戶信息需求、信息行為以及反饋意見,從而提出系統的專業信息資源建設意見,并反饋和動態跟蹤作用,而且可以提供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信息咨詢服務。學科館員可以說是圖書館在用戶群中的觸角,通過他們與用戶接觸,可以使知識服務更有效,并且對整個信息交流體系的重構提供了一定的組織基礎。
3.4 用戶定題服務
該服務模式是根據一定范圍內的用戶對其領域的知識需求,確定服務主題,然后圍繞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跟蹤服務,并進行知識的搜集、篩選、分析、整理,形成一個或多個知識產品解決方案,以“推”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給用戶的一種知識服務業務。用戶定題服務是一種主動服務,一種跟蹤服務,一種知識挖掘服務,一種面向解決方案的增值服務。因此,在服務過程中,要緊密與用戶聯系,明確其知識需求,完成知識需求定位,在此基礎上確立課題,進行知識挖掘,并不斷跟蹤用戶知識需求調整服務策略,最終形成知識解決方案。
從文獻單元深化到知識單元,提供面向知識內容的知識服務。這一變化以圖書館知識組織方式的變革為基礎,一方面,強調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創造性,即圖書館利用自己獨特的知識能力,通過信息的分析和重組來形成符合用戶需要的、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知識產品,并通過顯著提高用戶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效率來實現其價值增值。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專業性,即圍繞具體專業或課題領域,通過系統集成、服務集成、團隊工作等多種方式聯合、協調、利用多種知識、資源、人員、系統、服務來組織和提高知識服務。
開展知識服務,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能勝任這種服務的只能是少數在情報調研和某一學科、專業領域有較深造詣,知識結構合理,研究能力強的學科館員。知識服務還不可能在所有圖書館全面開展,目前僅限于部分重要的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的圖書館和大型學術性公共圖書館開展較深層次的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的一部分,是讀者服務的深化和發展,是一種高層次的信息服務,它與圖書館開展的其他服務是一個有機整體。圖書情報機構應該在做好一般性讀者服務的同時,根據自身條件,滿足特殊用戶深層次的服務需求,開展知識性信息服務,以促進知識的傳遞、利用和轉化,提高讀者服務整體水平。
[1]王株梅.圖書館制度:定位及內在機理[J].圖書館學刊,2006,(02).
[2]唐承秀,吳慰慈.構建多體制圖書館的設想與可行性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05).
[3]張忠秋.論面向知識經濟的圖書館創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