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圖書館 黑龍江 大慶 166200)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開放,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和利用較以前有很大改變。
2003年3月,《中華讀書報》《南方都市報》相繼刊發利用古籍受阻北大學者述說困惑》《“蘇圖事件”:誰限制了一個學者使用善本的權利?》等文章,采訪報道了北大學者漆永祥與蘇州圖書館古籍部相商復制或抄錄曾文玉《漢學師承續記》稿本被拒一事的經過?!疤K圖事件”直指現行古籍借閱制度存在的一大問題,即我們收藏古籍究竟是為了“藏”,還是為了“用”,怎樣才能兼顧古籍的保護與利用?
造成“重藏輕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古籍的珍貴及不可再生性,有的公共圖書館從上到下的觀念還停留在古代藏書樓注重保護、忽視利用的管理觀念上,把古籍當“古董”保護起來,輕易不讓讀者使用;另一方面,受圖書館硬件不足的影響。有的公共圖書館有豐富的古籍藏書,但限于館舍、人力有限,無法將古籍藏書充分展示給讀者,有許多古籍只能長期塵封在庫房內,無法提供給讀者使用。有一大批中、小型公共圖書館由于館藏古籍資源數量少,對館藏的“善本”、“珍本”古籍極其重視,害怕由于使用不當造成損失,輕易不愿將館藏古籍文獻示人。有的公共圖書館綜合各方面因素,由于館藏古籍數量有限、讀者群相對較少、古籍管理人員不足或不固定,導致館藏古籍文獻長期處于“藏”而不“用”的狀態。此外,也不排除個別公共圖書館為了維護自己圖書館的利益,以收取“保護費”“損耗費”“管理費”等方式,減少外單位讀者對本館古籍資源的使用。
古籍文獻的特殊性,注定了古籍不僅在分類、排架、管理上與現代圖書不同,同時在檢索方式上也較現代圖書更為復雜。除個別長期利用古籍圖書的業內人員外,即使一些老先生在檢索時也有一定的困難。相當多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在對古籍文獻進行檢索時,需要古籍管理人員反復傳授傳統的檢索方式。檢索手段的紛繁復雜,嚴重影響了古籍文獻的開發利用。
讀者要檢索古籍文獻,必須借助各圖書館的館藏古籍目錄。然而,除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等少數圖書館外,有相當數量的公共圖書館由于各種原因,未能編制出版“書本式”館藏古籍目錄,而大多沿用陳舊的卡片式目錄。多數圖書館提供給讀者使用的館藏古籍目錄著錄事項都很不完備,內部使用的書本式目錄極少對館藏古籍的外觀、行款格式、流傳經過、題跋、提要等做記載,卡片式目錄有的稍微詳細一點,有的則比書本式目錄更簡單,僅僅提供了古籍的題名信息,而且常常出現“書”“目”不符的情況。更有甚者,部分公共圖書館從來沒有對館藏古籍進行過清理,連從事古籍管理的工作人員都不了解館藏情況,完全無法指導讀者檢索館藏古籍。
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編目人員缺乏,知識結構不完善,是影響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與利用的主要障礙之一。古籍文獻的載體形態、印刷形式、使用的古漢語語法結構、記錄文字、記載人傳統文化內容,這一切在無形中注定了古籍工作的特殊性。古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古籍管理人員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人員除具備目錄學、版本學等古文獻知識外,還應具備古代哲學、史學、文學等多學科的傳統文化知識。隨著現代化技術在古籍文獻開發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和古籍保護技術的發展,新時代要求古籍管理人員還應具備操作現代化技術的基本技能。
古籍管理人才結構失衡,給公共古籍資源管理和利用帶來極大影響,而管理人員的缺乏,也給公共古籍管理和利用帶來很多困難。有的中、小型公共圖書館沒有專職的古籍管理人員,僅設有一兩個工作人員做讀者服務工作,有的公共圖書館甚至連作古籍讀者服務工作的人員都屬兼職性質,古籍文獻資源開發利用更無從談起。
盡管公共圖書館已廣泛應用現代化技術進行管理,但很多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的組織、檢索、管理等工作仍處于手工作業狀態,還沒有建立起方便、快捷的檢索系統。在眾多的圖書館應用軟件中,很少有能為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技術保障的,絕大多數都只能參照現代圖書的流通管理和編目系統來進行管理,而專門為古籍文獻的管理和開發利用服務的應用軟件更是難尋芳蹤。
公共圖書館古籍部的職能主要是,保證所收藏的文獻完全、完整而長期地在最大限度內為科研和研究提供所需的古代文獻資料。要實現這一職能,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古籍文獻中有大量彌足珍貴的、稀有的原始文獻,圖書館應該承擔起保護古籍文獻的職責,而收藏和保護古籍的最終目的是傳承、利用。我們要改變古代藏書樓“重藏輕用”的觀念,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無度濫用,而應樹立起“藏用并重”的觀念,讓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資源實現最科學、合理的利用。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部門應該放寬讀者借閱權限,對所有讀者一視同仁,來者不拒,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只要本館所藏古籍文獻能滿足讀者需求,應不限珍本、善本,充分提供讀者使用。同時,為了避免過度的、不必要的重復使用對古籍文獻造成的損壞,公共圖書館應充分應用現代化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對很多不需要考證版本的讀者,建議他們更多地使用重新整理出版的古籍或影印出版的古籍,也可提供更多的新型文獻、無紙文,如光盤、磁盤、縮微膠卷、電子版古籍文獻、古籍全文數據庫等供讀者使用。此外,應組織人力、物力,運用現代化技術對本館獨有的、讀者利用率較高的古籍文獻進行整理,盡可能提供復制的紙本或數字化的文獻給讀者使用。
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應根據各館具體情況,知識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一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人員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很多工作人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研究能力,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員還具有較高的學歷,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強。二是根據公共圖書館古籍管理的特點及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訓。三是以師徒相傳的形式進行經驗交流,在實際工作中學習。
筆者認為,各古籍管理部門,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更應該利用自身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做好古籍宣傳工作。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有關古籍文獻的講座或討論會;通過網絡或紙本形式向讀者介紹本館所藏特色古籍資源;根據讀者需要,提供簡要的或著錄詳盡的古籍書目供讀者檢索;將本館有關古籍的各方面變更信息迅速上網,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在做好古籍保護的前提下,可仿照博物館的方式,將本館古籍的精品分專題、分時段展示給全體讀者參觀。在這方面,公共圖書館比高校圖書館做得更好一些。據介紹,中國國家圖書館1999年12月9日在美國紐約市皇后區公共圖書館舉辦的“善本特藏珍品展”,
展出的殷墟甲骨、敦煌寫經、金石拓片、古代制圖、中國少數民族珍貴文獻等,吸引了數千名美國觀眾前來欣賞觀看。2000年2月,國家圖書館在館藏珍品展示室舉辦的“古籍珍品展”,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贊賞和廣大讀者的青睞和歡迎。
[1]周誠望.雜談古籍與圖書館的古籍整理[J].圖書館建設,1982,(S2).
[2]李珍.圖書館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J].圖書與情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