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王益鋒
(1.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思政部 陜西 西安 710077;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1)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審視
張 濤1王益鋒2
(1.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思政部 陜西 西安 710077;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1)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哲學,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本文擬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對科學發展觀作一分析。
科學發展觀 哲學 審視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與根本觀點。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1]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理論,是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類解放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而發展。[2]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3]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們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2006年3月,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十一五”時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07年10月,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現實依據、豐富內涵、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4]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統一,不管是在自然領域還是在社會領域都是徹底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的發展取決于兩對矛盾規律的運動,一對矛盾是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另一對矛盾是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正是因為有著兩對矛盾的存在,社會形態才不斷向前更替,社會才不斷地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社會生產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科學發展觀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出發,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觀點。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首先是發展,不發展就沒有出路,就無法鞏固社會主義;不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發展就不可能解決我們面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把“為什么發展”和“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統一起來,強調又好又快的發展。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力量,因此,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把生產力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馬克思主義把人看作社會歷史的主體,認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又是通過人的意識的活動來實現,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并不存在于人的活動之外,而是在人的活動之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正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體論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的最基本原則。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終目的。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回答了“為誰發展”和“依靠誰發展”的問題。“為誰發展”,就是要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來謀發展、促發展,進而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就是要讓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是要切實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依靠誰發展”,就是要堅持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中起來,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普遍聯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征,是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事物本身的真實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科學發展觀把社會發展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和強調在發展過程中,要全面地兼顧到社會系統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在這個系統中,單有一個方面、一個領域的發展,沒有其他方面、其他領域的配套發展,那么整個系統的發展就是不協調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如果只有經濟發展和增長,而忽視社會其他方面的協調發展,最終社會發展滯后就要拖住經濟的發展。
今天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這四個建設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必須協調推進。全面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互協調,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因此,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統一,是發展的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辯證統一,是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辯證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不僅正確地反映了世界的本原,還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任何事物內部都充滿著各種矛盾,其中必有一種起主導作用、決定事物性質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他們之間既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對立、互相限制,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推動事物發展變化。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外國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強調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也就是說,要在規劃四個方面建設的總體框架下,統籌解決好各種矛盾。
統籌城鄉發展,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
統籌區域發展,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質和人力資源能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處理好國內發展和國際環境的關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條件,又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于擴大內需,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利用內資與利用外資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相協調。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刻認識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內政和外交的緊密聯系,善于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方向、抓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因而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并在指導新世紀新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還將不斷地豐富、完善和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妥善處理好發展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1][4]楊學兵.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8:19~20.
[2]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14.
[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2007:13.
張濤(1981-),男,陜西藍田人,法學碩士,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助教,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學研究。王益鋒(1964-),男,陜西西安人,博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文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