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赴日本考察垃圾處理,觀摩了解了日本垃圾處理的方方面面,發現了幾大怪。
第一怪:出門拎著垃圾袋。日本男人早上出門,都是一手拎著公文包,一手拎著垃圾袋,把垃圾送往定點堆放的地點。
第二怪:焚燒工廠匠心在。到日本第一天,從成田機場到東京,沿途就看到4座垃圾焚燒廠。如果不是導游介紹,從那美觀別致的造型看,絕對想不到那會是一家垃圾焚燒廠。
第三怪:泳池傍著廠子蓋。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可以用來做溫水游泳池,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鍛煉場所。
第四怪:自家鞋子脫門外。在日本參觀垃圾設施,不論是垃圾焚燒廠、垃圾中轉站,還是再生利用資源回收中心,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換拖鞋。廠區干凈整潔,也沒有什么異味,感覺像是高檔寫字樓。
第五怪:扔垃圾按掛歷來。垃圾中轉運輸站等機構年初會給衛生責任區內的每一個家庭發放一本垃圾掛歷,每天收運什么垃圾,在掛歷上都有文字圖案說明。轄區居民們只管按圖行事,就輕松做到了科學分類回收。
第六怪:分類細單收瓶蓋。在日本,垃圾箱根據城市功能區的差別,各有不同。有的地方甚至還會要求把瓶子和瓶蓋分開收集,以便按不同材質回收利用。
第七怪:宣傳教育靠小孩。日本的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學生是這里的常客。參觀后,學校會組織學生撰寫見聞感受,繪制宣傳畫和海報,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手工藝品。經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便成了向公眾進行環保宣傳的小小傳播者。
第八怪:二手家具搶著買。再生資源回收中心的舊家具經過清洗、修補等工序后,煥然一新,可出售給需要它的人。這樣的二手家具因為供不應求,有時不得不采用“抓鬮兒”等形式來決定“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