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英紅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松花江“九八抗洪”往事
賈英紅
(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因為在江南居住,江北上班,每天上下班都會通過松花江公路大橋。如果說西湖的六月映日荷花別樣紅,那么松花江的六月寧靜而美麗。然而,靜靜流淌的松花江水,卻難以抹去人們關于1998年夏天松花江特大洪水的記憶。
1997年整整一年松花江枯水,最高水位僅為116米,封江時水位更低。到1998年5月26日,松花江哈爾濱江段水位為111.62米,創百年歷史同期最低水位紀錄,此后江水緩慢上漲。6月19日至24日,嫩江上游普降大雨,諾敏河、甘河和嫩江干流同時發生較大洪水,洪水匯入松花江,導致哈爾濱市江段水位以每天約20厘米的速度持續上漲,哈爾濱松花江隱去往日溫柔美麗的笑靨,露出了恐怖和猙獰。
面對洪濤滾滾的松花江,哈爾濱人沒有束手待斃。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各級黨、政府正確領導下,松花江沿線數千萬群眾撲上大堤。上萬官兵從四面八方奔赴抗洪一線投入戰斗。軍民肩并著肩,手挽著手,他們頭枕怒濤,與江水共眠,日夜守護著大堤,守護著身后的家園。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摧不毀的長堤。
1998年7月23日,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在117.64米(距警戒水位0.42米)左右徘徊了幾天之后,終于開始下降,標志著嫩江第一次洪峰安全通過哈爾濱。隨后,由于嫩江中下游地區河流坡度大、流速快,區間集中降雨,使河流很快匯集形成洪峰,并迅速流向下游。沿途一些地區江河水位下降遲緩,河流底水較高,加之哈爾濱市上空的大氣環流導致市區也降暴雨,因此,松花江干流第二次洪峰抵達哈爾濱市區江段時,水位超出了警戒水位O.65米,較第一次洪峰更加兇險。就這樣,兇猛的洪水跳過設防水位、警戒水位、歷史最高水位,不斷涂寫著新的水位紀錄。浩浩蕩蕩的江水,每天都制造大大小小的險情。
濱洲鐵路全線中斷,齊齊哈爾至富裕、加格達奇線水漫路基,導致哈爾濱至滿洲里、圖里河、加格達奇、海拉爾的旅客列車全部停運;松花江哈爾濱段四方臺大堤發生潰堤,朱順屯、水產研究所、西郊漁場被淹沒;哈爾濱與南北貫通的陸路要道202國道江北段交通中斷。在202國道軍民共建堤附近,約有六七十米長的子堤被洪水沖垮,路面大面積過水,水深超過1米,水流湍急;哈伊公路呼蘭河大橋橋南22公里至25.2公里段交通完全中斷;防洪紀念塔處江水逼近子堤堤頂,公路大橋下城區堤防告急,出現大量管涌。
松花江流域發生了一百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洪峰步步進逼,迎戰特大洪水的攻堅戰已經打響。這是一場與洪水較量的史無前例的“戰爭”,一場人與自然的激烈鏖戰。
在進入汛期之前,市防汛指揮部就利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完成防洪工程土方230萬立方米,完成構造物工程7座,清障30處,籌集草袋30萬條,編織袋390萬條。由于上漲的江水已漫過沿江許多排水口,為防止倒灌,封堵了沿江的涵閘、泵站。松花江水位上漲后,省市各級領導立即奔赴抗洪搶險第一線,堅持辦公在現場,指揮在前沿,組織人員進行巡堤檢查:查鼠洞、查蟻穴、查裂縫,死看死守;清除堤后蒿草,加固堤防,消除險工隱患;巡查看護病險水庫,把庫容控制在汛限以下;密切注視雨情、汛情的發展。
為迎戰第三次洪峰,加強防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政工部、搶險部、物資部、運輸部、排澇部、救災部、治安部、軍聯部和辦公室,稱為“八部一室”,加強抗洪搶險的領導組織工作。同時要求區縣(市)全民參戰,堅守陣地,領導包片包險工弱段,24小時在一線指揮。
抗洪大軍于8月16日早晨進入戰場,其中包括駐哈部隊、武警指戰員及市直機關黨員干部,他們按照指定位置,在松花江南岸千米江堤和江北松北鎮以東4 000米堤壩上排開,開始晝夜堅守大堤。
17日19 時,在開展斯大林公園保衛戰中,市直機關黨員干部行動迅速,勇當先鋒。供銷社、檢察院、人民銀行、財政局、機械局、安全局等單位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用鐵鍬和盆淘水,還有一些單位帶來水泵二十余臺進行抽水,各參加抗洪搶險單位大多數由局級干部帶隊。截至21時,初戰告捷,斯大林公園內道路積水基本淘凈,滲水上漲的問題得到控制。
202 國道(黑河至大連公路)是哈市連接齊齊哈爾、綏化、黑河等黑龍江省西部地市的一條大動脈,晝夜交通量達15 000臺次。在濱洲鐵路全線中斷后,202國道江北段更成為抗洪救災的一條重要“生命線”。但由于江水不斷上漲,路基被長時間浸泡,并被江水沖刷,出現大面積路基塌方。為保證202國道的安全暢通,市交通局組織力量晝夜搶修水毀路段。在低洼路段用編織袋構筑30至50厘米高的擋水墻,調集養護機械化設備上路。同時,組織人力24小時巡查監護,并調集路政警力維持險情區的行車安全。
除了市直機關,還有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戰斗在抗洪前線。市第一醫院、市第四醫院、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的醫療小分隊帶著藥品,奔赴方正、通河等地,為當地群眾和防洪搶險人員送醫送藥;市五院、市防疫站組成了醫療小分隊和防病小分隊趕赴雙城抗洪一線,送去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開展防病工作。
位于太陽島上的黑龍江省康復醫院盡管被洪水圍困了20多天,但仍堅持正常醫療,為抗洪大軍提供醫療服務。他們連續4天4夜趕制了價值3萬元的“防疫口服液”,有效地防止了胃腸道疾病和紅眼病的擴散。
連日的暴雨沖塌了排水檢查井,又使第二水源地出現11處滲漏點,市供水三廠干部、職工三天三夜的搶修,恢復了停產的凈水系統,市政供水恢復正常;供水二廠組織了1 000余人的搶險隊伍,加強對7條輸水干線的晝夜巡視,并備足搶險物資,誓死保衛水源地。
由于江水浸泡,部分線路發生險情。哈三電廠與哈東之間220千伏線路浸泡在水中的12基桿塔基礎比較薄弱,哈電業局將鐵塔裝設了拉線,以防傾倒;6 500千伏哈大線,是向大慶油田輸電的大動脈,其中有1l基跨江鐵塔浸在洪水中,每天有大量的漂浮物掛在鐵塔上。哈電業局每天出動5艘快艇50余人次,加強巡視和清障工作,清除鐵塔上的雜物近8噸。
道外頭道街江段順子堤縫隙浸入的江水已深達1米,致使這條運送物資要道交通中斷。省電力局發電廠、熱電廠、省電力物資局及牡丹江市第二發電廠急調47臺潛水泵,南崗區也送來了20臺潛水泵。道外區供電局及時解決了電源容量不足問題。幾十臺潛水泵同時作業,到20日晚8時許,1米深的大水被抽排干凈。道外區頭道街被洪水阻斷的百米路段恢復通車。
江北太陽島內老河道和青年之家兩處近800米險工弱段極易發生滲水,來自平房區的哈飛、東安、東輕、航機四大公司的千余名民兵打出“人在島在”的旗幟嚴陣以待,決心保住聞名中外的太陽島旅游風景區。
抗洪搶險工作到了關鍵時刻,省市領導依然指揮在前線,與大家同生死、共患難。市委書記李清林到高誼泵站搶險現場指揮搶險,得知土料和運力不足后,立即赴長江路土場,協調備料,然后返回高誼泵站現場,繼續指揮搶險。市長曹廣亮始終堅持指揮在一線,無論是九站高誼泵站搶險現場,還是依蘭達連河,都能看到他的身影。8月27日21時至24時,市長曹廣亮從港務局出發,沿江步行5 000米至九站檢查上崗情況。副市長李春城在巡查紅光大堤時發現一處管涌,立即與指揮部聯系搶險。他率先跳進水中察看水情,并和大家一起背料堵管涌,使險情及時得到控制。
8月23日20 時50 分,在水位開始下降的一刻,省委書記徐有芳、市委書記李清林絲毫沒有放松警惕,他們從公路大橋出發,沿江步行2 700余米至防洪紀念塔,仔細檢查沿江堤防。
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子弟兵。當抗洪搶險的沖鋒號響起,駐哈部隊官兵和武警指戰員全力投入抗洪搶險、保衛家園的戰斗。北京軍區某部、武警駐遼某師官兵來哈增援,沈陽軍區還先后調集了4萬余官兵,分期分批支援哈市的抗洪搶險。他們的身影遍布松花江沿岸各險工弱段,他們是抗洪戰場的主力軍,他們是勇猛無敵的戰士,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緊急關頭,又是子弟兵沖在了最前面。
在松花江北岸的外貿大堤保衛戰中,戰士們喊出了“洪水不退我不退,誓與大堤共存亡!”、“讓江主席放心、讓哈爾濱人民放心!”的響亮口號,水漲一寸,疊堤一尺,一次又一次將肆虐的洪水擋在了身后。
8月20日零時許,一名巡堤的戰士發現江堤與火車道線交界處發生兩處管涌。1 500名官兵搶險下來才休息不到10分鐘,馬上從地上爬起來投入戰斗中。僅用1個小時,兩個車皮的沙土已裝成3 000多個沙袋。40多分鐘后,一道長4米、寬5米、高1.5米的圍堰擋住了滲透過來的江水,險情排除了。官兵們正要撤離時,距江面15米處又發現兩處直徑20多厘米的管涌。官兵還沒喘口氣,便又立刻投入搶險中。省武警總隊一支隊黨員突擊隊的32名隊員,紛紛跳到1.6米深的江水中,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然后用木樁和土袋加固。經過近10個小時的奮戰,終于堵住管涌。
8月21日19 時,松花江水漲到120.84米。江水高出堤壩1米以上,整個松花江成為一條懸河。往日“松花江水波連波,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的意境,被波濤洶涌的大浪和軍民與之展開決戰的壯歌取而代之。19時40分,永勝鄉卡脖子段轉彎處江堤背水坡出現嚴重滲漏,迎水面出現大窟窿。擔負這一江段搶險任務的某部官兵跳入江中奮力堵漏,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戰斗,牢固地護住了堤段。
8月22日凌晨3時開始,松花江干流第三次洪峰達到了哈爾濱江段,12時達到了歷史最高洪水位120.89米,這個高水位居高不下,持續了32小時,洪峰流量達到歷史最高17 300立方米/秒。
此時奮戰在哈市城區數十里長的松花江大堤上的軍民已達40萬人,他們日夜巡邏和守護在大堤上,查險情、找隱患,加高培厚堤壩,死看死守。
8月23日20 時,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終于開始退卻,由最高水位120.89米下降到了120.88米。24日零時,在駐遼某部官兵的連夜奮戰下,道里區九站高誼泵站處險情初步得到控制,護堤圍堰基本合龍。16時,經過78個小時的晝夜奮戰,哈爾濱市城防大堤第一險——九站高誼排水泵站險情基本排除。
8月25日凌晨2時,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跌至120.79米,超警戒水位2.69米,流量16 600立方米/秒。23日還不可一世的蛟龍終于溫順起來。經過40萬軍民連續幾晝夜的奮勇抗洪,排除險情,終于使這個持續多時的高水位順利通過了哈市城區江段,向下游推進。
9月14日零時起,解除哈市沿江城區堤心、太陽島地區和松花江哈爾濱段封航的戒嚴。松花江畔又恢復了以往那清新恬美而又輕松舒暢的氛圍。
9月23日,松花江段的水位降到警戒水位118.10米,標志著哈爾濱市的抗洪斗爭獲得了徹底的勝利。
大水滔滔,情亦滔滔。軍民情深,血濃于水。
特大洪水,牽動著哈爾濱市民的心。全城的市民百姓像一座噴發的火山,以罕見的熱忱與真誠,袒露著一個不可戰勝的偉大民族高尚而熾熱的情懷。萬千市民車載人抬,肩扛手提,自發地到江堤上給抗洪大軍送水送飯,慰問抗洪部隊。他們將煮熟的雞蛋、熱氣騰騰的包子送到抗洪戰士手中,戰士們吃著熱乎乎的雞蛋和噴香的包子,無不為百姓的深情所感動。
從錦州來的1 000多人的部隊,一到雙城永勝鄉,就被當地群眾圍住了。豬肉、大米、蔬菜,轉眼就擺了一地。一位老大娘一邊往戰士們兜里塞煮好的咸鴨蛋,一邊叮囑:“孩子,注意著點兒?!钡弥筷犚s夜路搶險,個體司機牛立國自告奮勇開車當向導,一直把部隊送上了大堤。剛要往回返,突然發現一個新入伍的小戰士光著一只腳,原來是急行軍時把鞋跑丟了,他馬上脫下自己的一雙鞋,讓戰士穿上,自己光著腳回家了。
老頭灣,曾經的休閑好去處變成了奉獻愛心的場所。離戰士們搶險的堤壩不遠處,擺著一長溜大大小小的飯鍋,里面是熱氣騰騰的綠豆粥、大米飯,還有糖蒜、韭菜花各樣小菜。這是附近居民自發送來的。其中不少人是下崗職工,鐵樣的戰士哭了。
道外萬寶鎮,農民們得知部隊在守護裹頭堤,家家戶戶忙起來,烙餅、蒸包子、煮綠豆湯,肩挑手提送到堤上。一些農戶還成車拉去了自家產的西瓜、沙果、李子、西紅柿。
中央大街上,一對夫妻抬著一個大水桶,踏著夜色往江堤趕,后面還跟著個四五歲的孩子。他們說燒點開水給子弟兵送去,孩子嚷著要看“解放軍叔叔”。
群眾的支援極大地激勵了前方將士的斗志,他們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危難急險處一往無前,以實際行動實踐自己誓死保衛哈爾濱的諾言。
哈爾濱發生洪災之后,得到社會各界的援助。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賑災義演晚會收到捐款捐物所得超過2億元,全部用于抗洪賑災。報達集團和東方集團分別捐款100萬元和500萬元。市直機關黨員干部捐款捐物千萬余元。市級離休老干部王化成、張屏等10余名老同志買了1 500公斤西瓜慰問“老虎團”一營全體官兵。大連市委、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和山東省壽光市也都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表達他們遠方的祝福和愛心。
在嫩江流域抗洪搶險救災的緊急關頭,受江澤民總書記的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先后來到哈爾濱抗洪一線,親切看望了在哈爾濱抗洪的官兵。
8月31日,在松花江滔滔洪水尚未退卻,抗洪搶險、重建家園處于關鍵時刻,朱镕基總理急赴黑龍江,到受洪水威脅最嚴重的齊齊哈爾、哈爾濱察看汛情。
9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親自飛抵哈爾濱,察看松花江堤防和汛情。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帶來親切地慰問和崇高敬意。中央領導人的到來,帶來的不僅僅是慰問,而是極大的鼓舞和無窮的力量。
抗洪期間,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鈕茂生曾到防洪紀念塔堤段向官兵表示慰問和感謝,并帶來國家水利部黨組贈送的價值100萬元的礦泉水。副部長朱登銓也多次來到哈市抗洪前線,進行視察并慰問抗洪官兵。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來到太平區民主鄉慶豐村,慰問從災區轉移到此的災民,并察看災民生活用水質量和居住環境衛生情況。沈陽軍區司令員梁光烈幾次到哈看望并慰問晝夜奮戰的廣大官兵。
1998年的抗洪搶險,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汛前準備充分,確立各級領導負責制,堅持科學抗洪,廣大軍民團結奮戰,全市累計上堤的干部群眾665.4萬人次,部隊官兵38.9萬人次,出動機動車輛、船只121萬臺次,投入防汛袋3 400萬條,鐵線394噸、油料5 200噸,木材3 975立方米,土石方710萬立方米,抗洪搶險投入經費大約10億元,使376.3公里的松花江干流堤防無一處潰堤,轉移22萬多群眾無一死亡,沿江的農田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社會安定,生產生活井然有序,把洪水造成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的限度。哈市道里區、道外區、太平區和沿江9個縣(市),包括堤外民堤潰決損失,共有265個鄉鎮161個受災,受災人口81.19萬人,轉移22.95萬人;進水城鎮12個,進水村屯389個,房屋損壞9.82萬間;農作物受災403.73萬畝;損壞小型水庫25座;水毀堤防267處,合計300公里。洪水期間,全市停產工礦企業480個,半停產204個;公路中斷78條次,毀壞公路橋涵463座;公路毀壞379公里,供電線路中斷17條。外洪內澇和抗洪搶險給全市經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0億元。其中損失慘重的是位于松花江下游300公里的依蘭古城。全縣18個鄉鎮竟有17個遭災,受災村屯90個,只有縣城所在地的依蘭鎮得以幸免。農作物受災面積22 804公頃,絕產面積達9 375公頃。依樺,依丹、哈蘿等8條公路被沖斷,路基毀壞20余公里,損毀橋18座、涵57座,渠道決口13處。緊急轉移人口5 800多人,房屋倒塌141間,損壞839間,全縣統計直接損失達8 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