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勞動 法治先行
暖春時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出席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致辭時提出,進一步保障勞動者權益,切實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完善勞動保護機制,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
胡錦濤總書記的“體面勞動”論與不久前溫家寶的“尊嚴生活”說,都是高層領導重視人權、對國民福祉的莊嚴承諾。“體面”與“尊嚴”這兩個暖融融的詞語既遙相呼應,又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社會公平和公民權利,激起百姓心底強烈的情感響應。
所謂“體面勞動”,包括勞動者的權利得到保護、有足夠的收入、充分的社會保障和足夠的工作崗位。應當說,我國法制在保護勞動者權益方面,還是比較全面的。譬如,超時加班、節假日加班等現象,法律是明文禁止的。人們記憶猶新的是,前幾年勞動合同法制訂過程中,一位跨國企業協會的代表發出了“如果實施這樣的法律,我們將撤資”的威脅。立法機關堅決頂住各方面的壓力,讓法律更多地偏向于勞動者,加大了對企業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堵住了企業的違法渠道,從而為普通勞動者“體面勞動”撐起了法律保護傘。
盡管有了法律的保護,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要實現“體面勞動”,依然步履維艱。勞動者正常的訴求有時還得不到合理和妥善的解決。“開胸驗肺”、“跳樓討薪”、“上吊維權”、礦難、“黑磚窯”……勞動者甚至連基本的權益都無法保障,我們能說勞動者體面了嗎?
有關法律明文規定的事項,企業為什么敢公然違反?對此,政府有關部門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毋庸諱言,為了追求GDP,追求稅收,保住“項目”,地方政府有時不惜犧牲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于一些企業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甚至還充當企業的保護傘。有些執法者不僅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還公然執法犯法。曾引起巨大轟動的河南“開胸驗肺”事件中,面對受害工人的投訴與維權,相關職能部門不僅沒有幫助受害者伸張正義,反而助紂為虐。這其中的“奧秘”,讓人深思。
可見,讓勞動者“體面勞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不能單單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自我覺醒,也不能僅僅依靠企業的良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在法律受到挑戰的時候,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有所作為,敢于作為。
直白地講,目前很多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就像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問題的關鍵是人大要高度重視,一查到底,直至問題解決。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實施后,當年全國人大就組織了執法檢查,各地人大也相繼開展了監督工作。這種有針對性的跟蹤監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剛剛閉會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又指出,要切實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擴大農民工參保覆蓋面,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將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他們關注的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安全生產、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限期清償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并堅決防止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這些都表明,人大在保障勞動者“體面勞動”方面還是有很大作為的。目前的問題是,在法律公平的基礎上,人大更加需要在維護執法環境的公平公正上體現自己的權威,拿出更大的“手筆”,絕不能讓自己頂住壓力制定的法律變成了“豆腐法”。
讓勞動者在體面的勞動中得到尊嚴和自身價值的體現,這是國家的愿景,也是人民的希望,而這一切,都需要法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