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軼水
漲價非“萬能鑰匙”
■ 張軼水
日前,針對早晚高峰軌道交通客流量大、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北京市發改委表示將開展軌道交通票制票價研究,利用價格杠桿即“高峰期漲價”來引導市民出行。
無獨有偶。前不久,為解決校園安全問題,蘭州市城關區物價局同樣想到了“收保安費”的“學費再漲價”。當然,我們還可以列舉出一些地方一遇到工作上的困難便漲價的例子來。不難發現,在一些官員心中,漲價似乎成了政府工作的“萬能鑰匙”。
雖說價格是政府管理宏觀經濟的“杠桿”之一,但無論是漲價還是降價,一要合乎經濟規律,二要解決問題。以北京“軌道交通漲價”為例,如果不提高客運能力,不進行科學引導,光靠“高峰期漲價”,能解決多少問題?事實上,上海的軌道交通價格早已比北京高,也就是說,相對于北京,上海早就漲價了,但上海早晚高峰期仍然是一個“擠”字。再說“批準幼兒園收保安費”,一者,新學期伊始,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學校所收的費用,自然應當包括“保安費”;二者,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應該是政府與學校的事,總不能一提“進一步加強”某項工作就得“批準再收費”;三者,如今的百姓早已負荷著“上學貴”的重擔,如果物價部門再批準新的收費項目,無疑是火上澆油。
衣食住行上的開支,是老百姓省不了的。按理說,在“看病貴、上學貴、住房貴”的當下,政府還有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防通脹”。但凡涉及大眾的漲價,應該是慎之又慎的。可是,為什么一些官員一遇到工作上的困難就想到漲價呢?往往,他們只是浮皮潦草地作一點“調查研究”,而不愿俯下身子去問計于民。于是,漲價便成了他們解決問題最省事的選項,一紙文件似乎就能搞定。事實上,漲價會讓原本經濟上不堪重負的民眾“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也往往會“漲”出諸多的“不和諧”。不客氣地說,視漲價為“萬能鑰匙”的官員是最偷懶的,也是最無能的,因為他們除了漲價就再也想不出別的有效辦法來解決問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果“逢困必漲”能解決問題,那不如把政府各部門統統改為“物價局”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