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衛毅
膨脹的是亢奮的權力欲
■ 唐衛毅
據媒體報道,一名遠在東北的地稅局干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政府網站上有了“驚人”的發現:據他統計分析,2007年1月11日至2010年2月21日,3年多一個月,靈山縣四大班子先后下發了154份干部任免文件,任免干部1705人次,其中縣委下發任免文件100份,任免干部1025人次。以此推算,靈山縣平均每8個工作日就下發了一份干部任免文件,任免干部工作之忙碌、干部任免之頻繁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廣西靈山縣頻繁任命干部的做法在全國范圍內絕不是孤例。如今,機構越來越復雜,吃財政飯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經營風險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下,“下海經商”已經不被看好,人們轉頭進入吃財政飯的行列進而謀取一官半職。謀求吃財政飯是第一步,想方設法謀取一官半職則是第二步。因為在“權力”的影響下,人們意識到,只要是個官,哪怕比芝麻還小,說話就有分量,辦事也就方便。
從深層次上看,有需求就有供給?;诒姸嗳讼氤载斦堃约跋氘敼俚挠?,一些地方自然就會順應和滿足這種欲望,在權力范圍之內,大量批發“官位”和“官帽”,以體現權力魔杖的權威并從中獲取利益。
官民比例失調,吃財政飯的人越來越多,這早已是行政體制改革中的痼疾,其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財政負擔日益加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如此這般,心思和精力能否用在工作上,用在發展經濟上,可想而知。
機構改革永遠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其難度就在于機構精簡的力度,永遠趕不上機構膨脹的速度。尤其是每改革一次,機構、崗位、職能越分越細,門類日益繁多,而這種“細化”模式恰恰進一步催生了一些人的權力欲,帶來了隱性的“權力交易”,通過頻繁任命干部,最終瓜分權力、各取所需。由此觀之,廣西靈山縣膨脹的不是機構,而是無邊界的權力欲。
窺一斑而見全豹,廣西靈山縣的高頻率任命干部的問題,揭示出的是基層如何進行機構改革、如何設置崗位、如何轉變職能的大問題。看來,是否該大刀闊斧精簡機構,是否該整治人浮于事,又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