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放
最近,有關西部的環境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熱議與擔憂。原由一是不久前的那場橫掃大半個中國的沙塵暴天氣;二是持續多日的西南五省區市特大旱情。
對于西北地區的沙塵暴和西南旱災的成因,網絡及媒體存在各種猜測、說法,有人說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極端氣候,是“人禍”導致嚴重“天災”。特別是對西南旱災,有人說是開發建設密集的水電站,從而對水資源的“挾持”加劇了旱情。有評論還質疑:大力開發西部,曾是各級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礦產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開發,西部的原生態林變成了桉樹林、橡膠林,西部的荒原變成了城鎮。讓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來,無可非議。但是西部生態的脆弱,西部物種的珍惜,以往西部人與自然是如何相處的?在開發時、種植時、建設時,我們認真地研究過西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嗎?
然而,多位氣象專家卻沒有認同。他們在分析后給出了一個幾近相同的答案:西南旱災是氣候變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調整而非“人禍”所致。
對近期頻現的極端氣候現象,隨著現代傳媒多途徑而快速傳播,引起人們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隨之出現的“人禍”派與“天災”派的激烈爭論,也反映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這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無論是天災,或是人禍,我們都不能回避一個極其嚴峻的現實,這就是由于受人類活動影響,地球正在變暖,由此引發的極端異常的氣候現象,將不可避免地頻頻“光顧”,給我們的正常生活造成災難或影響。因此,珍惜地球,保護環境,平衡生態,絕對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口號,而是我們所有人必須共同承擔的天職與使命。
對于生態環境仍相對脆弱的西部來說,環境保護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盡管,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周年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不容樂觀的是,西部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增添了許多新問題,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生態保護與建設是西部發展的永恒主題,建設生態省區是西部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資源開發于生態建設中,融產業發展于生態建設中。專家研究認為,西部發展林業碳匯潛力巨大,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建設的投入,擴大森林面積,大力提高森林質量,切實把增加森林碳匯放到與工業減排同等重要的位置。
解決西部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問題,要摒棄舊的落后的傳統做法,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引領,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把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與西部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按照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建設生態城市的理念,組織區域經濟發展;按照自愿開發的物質流管理與政策流的銜接,探索東西部的生態補償,完善生態建設的政策機制。
在未來西部大開發的10年中,不斷改善西部生態環境,建設一個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西部,將是西部地區的首務。而這關鍵不僅在于各級政府的重視與政策和措施落實,更在于西部人的觀念變革。因此,堅持生態文明觀念的教育與普及,在今天顯得特別重要,現在該是采取行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