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里,陜西省決咨委選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深入調研,提出27份課題研究報告、126份咨詢建議,參與了10部地方立法、30多個專項規劃和98個重大項目的咨詢論證,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發揮了參謀作用。
1.針對“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升級,是我省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提出了三項研究報告:
建議將我省資源型企業建成“航母”式的大集團,發展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做出《將陜煤集團建成我省“航母”式特大型企業集團》的研究報告,建議實施“大集團體制,現代化采掘,深加工開發,循環式利用”的煤炭資源開發轉化新戰略,提出做大做強的8條措施。袁省長作出批示“省政府已專題研究過陜煤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正在論證方案,請華煒同志將進一步意見報告省政府”。陜煤集團遵照袁省長的批示,參考省決咨委的建議正在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報告省政府。
建議把發展風電設備,作為推動我省裝備制造業換代升級的重要內容。做出《把陜西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做強做大的建議》報告,指出我省發展風電設備產業的技術優勢突出,研發生產風電設備可以提升我省傳統產業水平,并提出6條對策建議。袁省長批示要求省發改委和省工信廳“按振興產業規劃的分工”,“搞一個實施性規劃”與“支持政策措施”。根據袁省長指示,省發改委牽頭召開了一系列座談論證會,制定出《陜西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已報經省政府22次常務會審議批準實施。
建議發展通用飛機,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報告對發展通用飛機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具體建議。調研認為,4~6座級單翼小型飛機和7~12座級公務機在我國用途廣、潛力大、前景好,我省具有良好的研發平臺和較強的技術裝備,可以形成一個戰略性產業。吳登昌副省長接到報告后,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聽取了省決咨委的專題匯報,決定以閻良航空產業基地為主要平臺,制定通用飛機產業發展規劃,抓好相關工作的落實,積極推進通用飛機產業發展。隨后,趙正永常務副省長批示:“國家‘十二五’規劃對發展通用飛機產業予以支持,我省可進一步爭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制定發展通用飛機方案。
2.就“我省出現了新一輪的投資高潮,為了既快又好地用好這些投資”提出了兩項報告:
《進一步改革我省行政審批制度》的報告。建議:凡法律、法規對同一事項規定省市縣政府都有權審批的,原則上下放下級政府審批;凡通過行政執法、質量認證、事后監管證明能達到要求的,可以交給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自律管理,不再作為行政審批事項保留;凡一個審批事項分別由一個部門審查、一個部門登記的,可以作為登記部門的審批項目,列入前置備案即可。同時,建議對政務大廳實行“三集中”、“三到位”的管理,提高辦事效率,縮短項目審批時間。袁省長批示“監察廳拿出深化改革意見,政府專題研究。”
《完善我省對重大建設項目的監督保障機制》的報告。建議采取6項具體措施完善監督保障機制,確保新上重大項目“工程優質,資金安全,干部廉潔”。袁省長、趙正永常務副省長及時作出批示。省紀檢委郭永平書記批示:“所提建議很好,我完全贊成。請毅民、岳崇同志召集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具體安排意見,抓好落實。”
3.就調整我省對外貿易結構和建立協調機制提出了兩項報告:
建議建立出口貿易與出口產業緊密互動機制。建議省政府建立有綜合部門、產業主管部門、對外貿易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出口產業與出口貿易之間的重大問題,指導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建立重點出口產品產業聯盟,推進對外貿易的發展。景俊海副省長肯定了這個意見,并報經袁省長同意,建立了以景副省長為召集人的全省出口外貿與出口產業聯席會議制度。
建議將我省國際服務貿易打造成開放型經濟的新亮點。提出著力抓好服務外包和軟件及相關信息服務出口、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拓展國際會展、發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等五大重點領域,建議采取9條措施強力予以推進,力爭實現我省國際服務貿易的新突破。趙書記批示“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重要而緊迫,又正當其時”,要求有關領導及部門認真加以研究推進。景俊海副省長提議“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一個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正在抓緊起草,其中《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省政府27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付諸實施。
4.鑒于我省科技優勢名列全國前茅,有效推進科技資源轉化是發展新興產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所在。為此,提出兩份報告:
建議發揮我省軍工科技優勢,促進民品產業發展。陜西軍工資源名列全國第一,但長期以來卻未能很好地轉化為推動我省地方經濟發展的優勢。報告分析出4條原因,提出5條加快軍民融合發展的建議。趙書記看后還專門召集省國防科工辦的有關負責人進行座談,對我省軍民融合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根據趙書記的指示,結合實施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省政府去年專門發出69號文件,推出“雙百工程”,集中支持100家軍民結合企業和100個軍轉民項目,大力推進我省軍民融合的發展。
加快我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報告。建議采取6項政策措施,推動成果轉化,加快實現產業化步伐。趙正永常務副省長批示省發改委“對此加以研究并專門討論一次”。吳登昌副省長批示“請省工信廳負責同志會同發改委、科技廳負責同志研究提出意見”。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5.圍繞“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把西安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提出了三項研究報告:
提出西咸共同建設新區的意見。建議:由省發改委牽頭,抓緊編制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總體發展規劃,作為指導一體化發展的藍圖;以“三區一帶”(灃渭新區、涇渭工業園區、空港產業園區和渭河西咸段生態景觀帶)為基礎,啟動兩市共建新區,在共建區內率先實現突破;建立由省政府主導的權威性體制,加強指導和協調。同時對兩市在共建區的責任和利益分配也提出了意見。建議受到了趙書記和袁省長的重視。隨后省發改委在參考省決咨委和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西咸新區規劃建設方案》,并經省政府26次常務會議審議批準。方案對西咸共建新區的發展目標、功能區分和產業布局,以及省政府的支持政策作出明確規定,同時成立了由袁省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今年2月灃渭、涇渭兩個新區已揭牌成立,正式運行。
把西安市作為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建議。做出《把西安市作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地區》的研究報告。趙書記批示“請清云、寶根同志閱研并提出意見”。目前在孫清云書記和陳寶根市長的主持下,西安市正在起草《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意見》和《實施方案》報省審批。
將西安建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議。提出《將西安建設成為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研究報告。西安市委中心組對這個研究報告進行了討論,認為目標明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西安市在制定“建設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實施意見”時,采納了研究報告的相關建議。
6.針對“為什么陜西農民收入排位長期靠后”問題,提出了三方面對策:
《我省急需建設和改造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報告,建議“建設一批新工程,改造一批老工程,配套一批建成工程。”趙書記批示“這件事需引起高度重視”。省水利廳已制定專題規劃報送省政府。目前幾處在建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幾項新上項目已通過國家評審。
《在陜北沿黃河山區建設300萬畝優質紅棗產業基地》的研究報告。提出在陜北沿黃河山區建立5大支持體系,實施6大對策措施,建設紅棗產業基地。趙書記批示“這件事要在已有基礎上,予以重視和推進”。袁省長批示“首先是要確定優生區,完善規劃和措施”。姚引良副省長批示要“推進陜北紅棗重點縣建設,專項資金予以傾斜”。目前,林業廳和陜北兩市正在制定落實建設基地的規劃和有關措施。
《指導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健康發展》的研究報告。通過分析我省專業合作社發展慢、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的問題,提出抓好示范建設、推動科技入社、鼓勵人才加盟、落實幫扶政策、組建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等推進措施。趙書記和袁省長等領導分別批示,指出“決咨委的建議值得重視。這是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省農業廳已經制定了扶持發展方案和有關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實施。
7.圍繞“陜南突破發展問題”提出了三份報告:
《陜南需要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帶動突破發展》的報告。建議“十二五”期間,省上重點在陜南布局7類重大項目,即:綠色產業、生態旅游、生物制藥、電能裝機、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鋼鐵產業。同時,提出了培育核心企業、建設循環經濟園區、構建技術支撐平臺、強化資源勘探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城鎮建設等相關措施。
《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勘探開發鎮巴油氣資源》報告。對鎮巴油氣勘探情況進行了專門調研,發現制約勘探的主要問題是交通問題,由于山區交通困難,大型設備難于進入,影響勘探進度。趙書記、袁省長等領導在報告上作出批示。洪峰副省長親自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到鎮巴現場辦公,專門解決勘探地區的交通問題。目前勘探區內急需打通的隧道和公路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需要新建的西鄉——鎮巴二級公路已經動工,勘探單位定于今年6月正式開工打3口探井。
《抓住納入關天經濟區的機遇,加快商洛突破發展》的報告。建議把商洛建成關天經濟區內新能源和現代材料工業基地以及發展綠色經濟和生態旅游等。有4位省級領導在報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省發改委“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體現支持商洛突破發展”。省發改委在修改陜南產業規劃中吸收了省決咨委的有關建議。
8.對府谷、靖邊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兩份調查報告:
《府谷發展模式調查》的報告。分析了府谷的3大發展階段,總結出5條成功經驗。袁省長批示:這篇報告“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通過我們的工作,圍繞一個龍頭企業或是優勢資源,形成一個創業的局面,既富民又強省”。全省能源工作暨第七次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將這篇調查報告作為會議文件印發。省政府擬于適當時機在府谷召開全省民營企業發展現場會,推廣府谷經驗。《陜西日報》、國務院扶貧網、中國企業新聞網、新華網、陜經網等近30家網轉發。
《靖邊縣怎樣實現三年跨入全國百強縣》的報告。總結靖邊的主要經驗是做好了三篇大文章:立足能源資源優勢,做大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大文章;立足自然條件優勢,做大發展現代農業的大文章;立足縣情實際,做好城鄉統籌發展的大文章。這篇調查《陜西日報》全文發表后,其他縣也從中獲得了啟示和借鑒。
9.鑒于“我省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業正處在一個高點起步、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提出了《關于提升陜西文化形象若干問題的研究和建議》。建議打造文化遺產形象、山川形勝形象、城鄉視覺形象、文學藝術形象、媒體網絡形象等9大文化形象工程,將陜西建成富有東方文化神韻、具有時代創新活力的西部文化強省,并提出了具體的推進政策和措施。袁省長批示“此報告提出的若干對策建議,十分難得,也有價值”。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悅認為“此研究報告十分重要”,“需要認真規劃,精心策劃,調動方方面面鍥而不舍抓落實”。目前省委宣傳部和文化廳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實施意見。
全年共有85位委員提出咨詢建議126條。這些建議主題明確,短小精練,一事一議,開門見山,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中有39條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的批示和肯定,有不少“小建議”發揮了“大作用”。
楊永善,以《1+1>2之謎》為題,寫了一份建議,深入分析了統計浮夸的原因,提出了從法律和制度上杜絕這種現象的具體建議。建議受到了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重視,他寫信呈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李副總理看后批示 “省市區GDP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十分必要,請國家統計局深入調研,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報國務院審批”。
張仲良和馬文義,提出西寶、西銅兩條高速公路改擴建初步設計不盡合理的建議,陳述了調整的具體意見。趙書記、袁省長作出批示。洪峰副省長兩次批示:“請交通廳認真研究論證,最好當面聽一聽建議人的意見。”省交通廳十分重視領導批示和專家意見,在西寶線改擴建過程中,集思廣益,反復論證,縮短了新建路線的長度,節省了建設資金,節約了土地資源。
楊寶珊、李鐵,寫出《加強我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建議。建議省住建廳會同省發改委、科技廳、環保廳重視我省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并作為一項重點環保項目推動開發。此建議引起了趙書記的重視,批示洪峰同志處理。
杜鴻科、王治國,寫出《應盡快拆遷神禾塬高校群內的長安殯儀館》的建議。主管教育的朱靜芝副省長看到后立即批示:“請相關部門,尤其是教育廳、西安市、長安區盡快解決此問題。”這一問題及時解決后,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熱烈歡迎。
一年中,多名決咨委員應邀參與了10部地方法規、30多個專項規劃和98項重大工程項目的咨詢論證。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重要意見,為領導決策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2010年是我省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我們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抓住實施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重大機遇,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制定,選準研究課題,提供更多更好的咨詢建議和智力支持。主要從五方面深入調查研究:一、研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對策;二、研究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具體途徑;三、研究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體制和政策;四、研究我省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問題;五、研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刺激消費增長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