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校校報的準確定位和創新啟示
——讀《淺議高校校報的定位與創新》
在《中國編輯》上刊登的《淺議高校校報的定位與創新》一文,作者王淑潔以高校報人豐富的實戰經驗,著眼于校報的“偏師”地位,立足于校報的健康發展,對高校校報作出了準確的新聞定位,并緊密聯系現實需求,提出了校報創新的途徑。
首先,作者從實際出發,闡述了校報自身的局限和優勢,創造性地提出了校報姓“校”的新聞定位。指出“它的受眾是本校師生員工,要始終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始終立足于校園、服務于師生”。 從校報職能、新聞分類、社會效用等方面對校報作出了科學的定位。文章還以大報為參照系,通過對校報的受眾、作用、服務對象獨特性的分析,指出“它涵蓋面窄,發行量小,版面有限,出版周期長的特質”。并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校報受眾、內容與形式上的優勢。作者從辦報實踐到理論,為高校校報這一新聞媒體的“偏師”,找準自己的定位,意在讓高校報人不要望大報而興嘆,在辦報工作中,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小報也能辦出大氣候,走出一條校報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
高校校報要想應對信息化的沖擊和挑戰,就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找準定位,“植根高校,服務師生”,以創新求發展。從戰略上講,本文提出三點創新原則:一是辦報理念的創新。高校校報由“當好學校喉舌,豐富師生文化生活”理念,轉變為竭誠為大學生“成長服務”,以“讓師生說話,為師生說話”為辦報宗旨。二是內容的創新。辦報內容由校領導大事錄,轉變為“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三是形式的創新。如版面設計的節奏感、層次感、風格化及欄目的品牌化等。只有觀念更新,才會產生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所述創新原則,邏輯縝密、說理透辟、頗具開拓性。而且作者在辦報理念和實踐中所體現出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也正是當下校報界創新的方向。
如果說創新戰略為校報指出了方向,那么文章后部分提出的“三專”戰術,則為高校報界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創新途徑。“三專”,即辦好校報專刊、專題、專欄。作者以深厚的新聞寫作理論功力和豐富的校報專刊、專題、專欄創作實踐經驗,高度概括、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校報“三專”的寫作規律,補充了報刊編輯理論,為高校校報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創新空間。
《淺議高校校報的定位與創新》一文,既豐富了新聞業務的理論,又能指導當下高校辦報的工作實踐;是高揚時代精神,把科學發展觀與新聞規律結合起來的典范論作。真誠希望高校報界能找準自身定位,走自重、創新之路,把校報辦成為廣大師生所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使校報成為新聞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王書云)
本文作者王書云,河北理工大學文學教授,河北作家協會會員,文藝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