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茹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廣播電視新聞系,江蘇徐州 221116
論市場經濟對新聞事業的影響
張紅茹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廣播電視新聞系,江蘇徐州 221116
新聞事業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影響,其中包括有利的方面,即新聞事業可以通過市場滿足受眾需要、形成競爭機制、自籌資金激活新聞事業,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包括出現了“有償新聞”、不公平競爭,也使得堅持新聞事業黨性原則的難度加大。面對市場經濟對新聞事業的影響,必須采取有利措施,保證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新聞事業;影響
自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市場建立起緊密的聯系,新聞事業也同樣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影響。市場經濟成為新聞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樣也給新聞事業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這需要我們采取有效的措施,揚其長、改其短,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新聞事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蓬勃發展。
受眾是新聞傳播的服務對象,離開受眾,新聞事業將失去其意義和價值。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有多個方面:增長知識、掌握信息、消遣娛樂等等,應重視受眾的諸多需求發展新聞事業。
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業被推向市場,新聞成為滿足受眾精神需要的特殊商品,而受眾則成為特殊的消費者。商品只有滿足消費者需要才能實現其經濟價值,而新聞業也應遵從市場的基本規律,只有從受眾需要出發,進行滿足受眾需要的新聞報道,新聞事業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獲得自身的發展空間。
計劃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作為國家事業單位,其發展資金由國家統一劃撥,因此,各新聞事業之間沒有競爭也沒有必要競爭。進入市場經濟階段,競爭成為新聞事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手段。
競爭使得各新聞機構更多思考如何提高自身水準和新聞作品的質量,不僅重視新聞線索的廣泛收集、新聞事件的真實報道也更加重視培養一批新聞業務水平高的新聞采寫隊伍。這些都為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源動力。
以往,新聞事業作為單純的事業單位由政府撥款生存,不存在生存危機。而今,新聞事業被推向市場,即使是黨報也不再由國家統一撥款,而必須在市場上運作,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就使得新聞機構開始產生危機意識,開始注重自身發展以滿足更多的受眾的需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單位要想擴大知名度需要借助新聞媒體進行宣傳。通常有兩種途徑:做廣告和花錢進行新聞報道宣傳。一般來說,老百姓對于廣告有或多或少的懷疑,但是對于報紙上的報道往往是深信不疑,因此,許多企業、單位就選擇了這種方式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宣傳。而從記者、編輯方面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抵制物質利益誘惑的難度明顯加大,于是“有償新聞”便應時而生。
有償新聞和新聞廣告化現象屢禁不止,這不僅有損于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形象,更會讓老百姓對于我國的新聞事業失去信任。
在競爭過程中,一些新聞機構采用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1)內容上以低級趣味迎合讀者;2)對普通新聞事件進行夸張渲染的報道,達到駭人聽聞的效果,吸引受眾注意;3)進行虛假報道或自己制造新聞進行報道;4)降低報紙價格甚至賠本出售,進行不合理的價格戰。這些不正當手段的運用往往使一些劣質小報往往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一些正規優質的報紙卻處于劣勢。這從長遠看來勢必不利于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的精髓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宗旨,在新聞工作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固確立群眾觀點;堅持黨對新聞事業的堅強領導。
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物質利益的誘惑,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的難度加大,部分新聞機構已經開始偏離黨性原則,他們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新聞事業肩負的責任。這對我國的新聞事業發展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將極大損害新聞事業在群眾中的地位。
面對新聞事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我們必須尋求有效解決方法。
我國是法制國家,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要規范新聞事業的發展必須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新聞事業發展的準繩和新聞工作者的活動準則。如此,才能對新聞事業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明確界定,才能對不良行為做出懲罰,才能引導我國的新聞事業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順利前行。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事業的活動主體,直接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狀況。在過去長期的新聞實踐中,我國的新聞工作者形成了一套職業道德規范,重奉獻精神、重政治原則、重對上負責……這基本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新聞事業進入市場,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規范也應當隨之更新,重奉獻精神的同時注重物質利益,重政治原則的同時注重受眾需要,重對上負責的同時注重個人創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一支嚴謹、優質的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存在。
對新聞事業的監督機制不僅包括政府監督、同業間的監督還包括受眾對新聞事業的監督,只有將這3種監督結合起來并真正落到實處,我國的新聞事業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發展。
新聞事業進入市場是新聞事業自身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的發展面臨機遇的同時面臨挑戰,我們必須勇敢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保證新聞事業的蓬勃健康發展。
G210
A
1674-6708(2010)24-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