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雜志刊載了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帥祎春為第一作者的題為《果蠅遺忘受小G蛋白Rac調控》的論文,介紹了在短期記憶遺忘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新獲取的記憶通常轉瞬即逝,比如剛換的電話號碼,這樣的短期記憶遺忘正是這項研究的主題。清華師生在研究果蠅嗅覺記憶時發現,一個與細胞骨架重排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分子Rac在遺忘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把果蠅腦中Rac的活性降低時,原本在數小時內消逝殆盡的短期記憶可以延長至超過一天;反之,當把Rac的活性升高時,短期記憶衰減顯著加快。Rac活性的改變并不影響學習的發生,且獨立于果蠅中已知的記憶形成機制,所以Rac似乎介導了一個專職的“記憶清除”過程。有趣的是,研究組發現Rac被抑制而遺忘受限的果蠅在面對環境變化時表現行為靈活性缺陷。因而,這些研究工作挑戰了把遺忘當成一個依附于記憶形成的被動、負面過程的傳統看法,同時也開創了對遺忘的分子機理進行探索的先河。
此外,人類基因組亦編碼有Rac蛋白,而且數個與Rac信號通路相關的基因突變已被證明可導致人類智障,因而該項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為揭開人類遺忘謎團及智障病因提供重要啟示。
該項研究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鐘毅教授研究組完成。鐘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利用果蠅模型理解學習記憶的機理。他在清華的實驗室組建于2001年,已有的工作在解析果蠅長時程記憶的分子機制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機理研究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日報》
醫學上把一些人換床后無法入睡的現象稱為“第一晚效應”。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志力課題組揭示出:大腦內蛋白質“多巴胺D2受體”是調控覺醒行為的重要受體,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醫學界有關睡眠、覺醒調節理論系統,為臨床治療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換床入睡難的“第一晚效應”頑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黃志力課題組研究人員曲衛敏副教授、徐昕紅博士等運用高度自動化睡眠覺醒解析系統,記錄已經基因剔除“多巴胺D2受體”小鼠的睡眠過程,結果發現,與正常小鼠(野生型小鼠)相比,剔除了多巴胺D 2受體的小鼠,活動期維持覺醒困難,睡眠量增加。為模擬人在新環境下如出差住宿等,出現換床后失眠現象,即“第一晚效應”,研究人員更換動物居住環境,考察小鼠在新環境中的睡眠行為。結果顯示,多巴胺D2受體正常的小鼠面對新環境刺激,極為不習慣、入睡困難,而剔除了多巴胺D2受體的小鼠則“高枕無憂”,迅速入睡。
新華網
“三網”融合、物聯網、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新鮮詞兒,3月5日一股腦兒出現在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在提到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時,溫家寶表示,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
“三網”融合,指的是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報告指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加快國土綠化工程,增加森林碳匯,新增造林面積不低于8880萬畝。其中,“森林碳匯”是指森林系統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溫家寶還指出,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前瞻部署生物、納米、量子調控、信息網絡、氣候變化、空天海洋等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此外,低碳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智能電網等名詞也出現在報告中。
《科技日報》
“近年來,我們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發展仍不平衡,能夠支撐國家經濟和科技競爭力的科研成果還比較少?!痹诮裉炫e行的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直言不諱。
徐冠華認為,我國科技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技術導向的成果多,市場導向的成果少。我國研發的有些技術,雖然技術指標很先進,但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工業化成本往往很高,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規模化生產的能力。另外,模仿跟蹤的成果多,原始創新的成果少?!拔覀冸m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發明專利,但核心專利少。這樣就不能突破國外的專利和技術壁壘,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薄暗谌萍冀邕€存在學術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現象。我國科技界積累本來就少,部分人缺少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工作,而是過分追求論文和專利數量,對科技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于這些問題,徐冠華提出應從三方面著手解決?!耙^續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因為“以企業為主體才能真正堅持市場導向,反映市場需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和技術優勢”。
此外,他認為只有破除利益格局障礙,實施科技評價和獎勵體制改革,解決好科技活動的指揮棒問題,才能克服學術界的浮躁現象,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寬松環境,取得原創性的突破。最后,他提出要打開門來做科研,形成相互合作、交叉融合的氛圍,倡導學術平等,鼓勵創新的思想,使年輕人敢于挑戰權威,形成出創新成果、出優秀人才的良好局面。
《科技日報》
中國最新型的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已順利轉入初樣研制階段,以確保2014年首飛目標實現?!伴L征五號”將滿足2030年以前國內外衛星發射市場需求。全國政協科協界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長征五號”的研制,必將加速提升中國空間技術水平,滿足中國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和平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的需求。
目前,“長征五號”正在優化火箭總體初樣技術方案及相關試驗方案?!伴L征五號”的首個5米直徑的產品——儲箱箱底已完成焊接裝配,正式下線。據梁小虹委員介紹,“長征五號”是中國火箭發展史上第一個“邊型號設計、邊設備研制、邊土建施工”的項目。其研制與位于天津的總裝廠房“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同步進行。
“長征五號”全箭總長60.5米,起飛重量675噸,起飛推力835噸,整流罩直徑5.2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0噸,具備“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污染、適應性強、安全性好、數字化設計”眾多優勢,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主流運載火箭水平。
新華網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2010年工作部署”部分,報告指出要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并特別提到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同時從微觀上提出要“著力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
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基石,也是綜合國力的核心。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國必先強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國家。要抓緊啟動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要認真貫徹自主創新的方針,全面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著力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突破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問題。
前瞻部署生物、納米、量子調控、信息網絡、氣候變化、空天海洋等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人才資源開發。人才是第一資源。要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專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科技日報》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經多年研究終于發現,導致疼痛的“罪魁禍首”原來是一條基因。
劍橋大學杰弗里?伍茲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對578名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進行研究后發現,他們與患有坐骨神經痛、背痛、肚子痛等慢性疼痛病的患者具有同一條基因——SCN9A。小組成員認為,在SCN9A基因指導下合成的蛋白質承載著痛覺的傳輸,這種蛋白質在痛覺神經末段的濃度極高,當疼痛來襲的時候能夠增大,刺激神經向大腦發送電子信號,然后人們才能感覺到疼痛。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基因療法可能讓飽受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徹底擺脫痛苦。
《中國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已經選定,其中包括5名男航天員、2名女航天員。張建啟介紹,首批選拔的2名女航天員來自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屬于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
“女航天員選拔的條件和標準跟男航天員差不多,包括身體素質、飛行閱歷以及意志、思想狀態等因素。”張建啟說,“唯一區別就是盡量選擇已婚的,因為已婚女性身體、心理更成熟一些。”
張建啟說,太空環境比較艱苦、航天飛行對體力要求很高,我國選拔女航天員一方面是因為全國人民有這樣呼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載人航天事業有這樣的需求。“我們要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沒有女性的參與是不完整的?!睆埥▎⒄f。張建啟認為,女性從事航天飛行有自己的獨特優勢?!芭缘娜棠托院图氈鲁潭?,從科學分析來講,比男性要強一些,這可能使她們在太空表現得優秀。當然,我們會通過她們在空間的實際表現得出結論?!?/p>
第二批航天員的訓練工作即將展開?!芭教靻T的訓練標準不會降低?!睆埥▎⒄f,“通過10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對航天員的訓練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經驗,第二批航天員的訓練周期可能比第一批航天員要短一些?!?/p>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三到四年后我國空間實驗室的有人交匯對接任務,就很可能有女航天員參與?!睆埥▎⒄f,“屆時,我們將實現真正的‘嫦娥飛天’夢想。”包括楊利偉、翟志剛等在內的我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選定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目前他們全都在40歲以上。
新浪科技
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嫦娥二號衛星目前已經完成各項技術攻關,最早將在今年10月發射,將用約120小時的時間直飛月球。
葉培建說,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最大的優點就是到月球上更快了,嫦娥一號環繞地球飛了7天,然后才飛向月球。而嫦娥二號將直接飛到月球,飛行時間大概需要120個小時。
葉培建說,嫦娥二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二期工程的先導星,為二期工程積累工程經驗。除了“直飛”月球外,嫦娥二號還可以使拍攝的月球圖片分辨率從120米提高到10米。他透露,由于嫦娥二號的分辨率更高,將能看到人類過去包括中國人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跡。他指出,嫦娥系列衛星的主要目的是對月球進行探測。目前嫦娥三號也進展順利,完成了方案階段研制工作,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進行技術測試?!俺鯓与A段大概1到2年能完成,然后便進入正樣階段。按計劃,將在2013年之前發射,并最終落在月球上。”
談到中國未來的探月計劃,葉培建透露,在嫦娥三號之后,中國還會有嫦娥五號、嫦娥六號衛星,發射后將進行返回。
《京華時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3月8日參加了科協、科技界政協委員聯組討論。
在認真聽取孟憲來、王志新、戚發軔等委員的發言后,賈慶林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科協、科技界政協委員以人民政協為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發展和政策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賈慶林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秉持科學精神、發揚科學作風,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先導性和基礎性作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在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上下功夫,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在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著力突破一批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推動科技成果充分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上下功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人才智力基礎。
賈慶林強調,科協、科技界政協委員要肩負起推進科技事業發展和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雙重職責,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創造新業績,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作出新貢獻。
《科技日報》
伴隨著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建立,我國有望于10年內建成“國家電子語言地圖”,以此了解各地人民群眾的方言、民族語言、習俗及文化。
3月9日在京舉行的國家語委2010年度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說,國家語委2008年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試點工作,目前已在江蘇省完成首批試點驗收,并計劃在上海啟動第二批試點工作。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