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蓓如東縣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江蘇南通 226400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從金華的“毒瓜子”、廣東的“瘦肉精”到阜陽“劣質奶粉”、“蘇丹紅”、“孔雀石綠”再到“日本毒餃子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真是層出不窮。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像一般的急性傳染病那樣,會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的改善及計劃免疫工作的持久開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反,隨著新技術和化學品的廣泛使用,食品安全問題將日益嚴峻。
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食源性疾病引發的問題。有些有害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假如食用時不加注重,就會造成食物中毒。
2)化學污染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農藥、獸藥、化肥、動植物激素等的大量使用直接導致動植物食物中的化學品殘留物過多。
3)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險。轉基因食品具有以下潛在危險:可能損壞人類的免疫系統 (標記基因);可能產生過敏綜合癥;可能對人類有毒性;對環境和生態系統有害;對人類和人體存在未知的危害等。
4)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問題。食品在加工生產過程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于劣、差原料的使用以及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和超量使用。
5)食品包裝儲運、上市流通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這一過程的污染主要表現為病原微生物控制不當。
6)違法生產、經營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1)摻兌。在食品中摻入一定數量的非固有物質,充其原食品成分的作法稱為摻兌。
(2)抽取。從食品原料中抽提某些營養物質,按原食品成分銷售稱為抽取。
(3)粉飾。以染料、顏料、礦物油等摻混于食品內或涂抹于食品表面,制造假象來掩飾原有食品的劣變形態。
(4)假冒。出售與商標完全不符合的食品。
(5)過失。由于無知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和需要,隨心所欲地加入某些有害有毒物質,其危害極大,會發生嚴重中毒事件。
面對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尤其是2009年6月份《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更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要進一步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筆者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從源頭抓起,做到標本兼治
食品安全應從源頭抓起,要嚴格限制高毒農藥的生產數量和使用范圍。國家應加強對農殘的檢驗和控制,加大科研力度,培育優良品種,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實行科學的耕作栽培。
2)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
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從源頭、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強制返回制度,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要經常對農產品和食品實行監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數和覆蓋面。對制假、售假不法行為,從嚴、從重予以打擊,造成一種高壓態勢,使不法分子不敢鋌而走險。
3)提高檢測技術和能力,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無論是源頭管理、市場準入、產品抽檢或是進出口把關等都要有相應的檢測手段。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對質檢機構的檢測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戰,對質檢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檢測工作,質檢機構一方面要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充實新的儀器設備,配備先進的測試手段。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不但精于檢測工作,了解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要了解當前食品的制假動態,善于從產品的外觀捕捉到產品的違禁添加物,為產品質量監督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尋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4)加強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有交叉、重復,又有空白,有的產品有幾個標準并且檢驗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致使某些標準難以執行。不少標準標齡過長,而且標準中關于衛生質量要素的技術要求與指標規定都不同程度地與國際標準存在一定差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也亟待提高。
5)建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加強食品中污染物監測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食品污染監測和預報系統的能力,是國外發達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在積極倡導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以往未建立起有效的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系統,污染物的監測資料僅有一些零散數據,缺乏全面、連續的監測資料,無法開展食品污染狀況的評價和預警等工作。另外,我國對一些污染物,特別是新的污染物缺乏科學有效的檢測手段、統一的檢測方法和質量控制措施,直接影響到對食品污染物和被污染食品的及時準確的發現,貽誤了采取控制措施的時機。
6)強化輿論監督
充分利用政府機關及部門網站和報紙、電臺、電視臺等輿論宣傳陣地,定期召開食品安全新聞發布會,公布誠信企業,披露不合格食品及企業、曝光制售假劣食品的黑名單,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市縣(區)成立食品安全咨詢投訴和救援中心,開通舉報熱線,負責受理有關的咨詢、投訴和應急救援工作。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性應貫穿于從原料生產到消費者食用前的整個過程,中間每個環節都必須將危害降到最低,哪一個環節沒有控制好都會造成危害因素在后面環節的積累,最終導致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因此,應正視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積極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辦法。
[1]張旺璧.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和對策[J].食品工業科技,2008(1):249-255.
[2]賀天鳳,何青,魏厚廳.淺談環境污染與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及對策.中國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8(6):91-93.
[3]湯慧民,胡小靜,楊愛民.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