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鳳玉
佛堂鎮政府,浙江 義烏 322000
當前,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外來人口的流動轉移大大的超過了統計預測,導致了在管理上的一些混亂。流動人口的增多一方面促進了本地經濟發展和市場的繁榮,而另一方面卻給我們在計劃生育管理上增加了難度,出現了新的問題,成為擺在我們計劃生育工作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存在的問題才能采取相應措施,使流動人口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促進積極社會的健康發展。
據筆者觀察,當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組織機構、人員配置、工作經費落實不到位。根據上級的要求,全國各地都設置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機構,配置可相應的工作人員。但從我市的實際情況看,絕大部分都市原來計劃生育部門的那套班子、那些人馬、那些經費。實際上都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撤擴并前鄉鎮基層的計劃生育的工作人員要多些,而現在相對地減少了許多。隨著流動人口管理對象的逐年增多,在很多時候根本無暇顧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只能在考核來臨前打幾個聲勢浩大的宣傳戰,突擊戰以求考核過關。由于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人員配置不足,管好本地常居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已顯得人手緊張,而面對數量上超過育齡人口的外來育齡員實在是力不從心。開展此項工作上級沒有專項經費,鄉鎮只能從其他經費中擠一點。有很多時候還需要各鄉鎮工作人員先墊付一些計劃生育手術經費,以完成外來人口計劃生育的四項手術,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工作的主動性。
2)管理職責不清,歸屬不明。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原有的阿條塊管理模式被打亂,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很多應該接受的管理與服務的對象成了管理與服務工作的盲點。戶籍地管,人不在,不知情;居住地管,婚育情況不清。有些工作是由單位管的,可是單位卻認為不是自己管的,管理歸屬不明,管理職責不清。在私營企業務工的人員,由于勞動用工關系的不穩定,企業對員工要求管理嚴一點就一走了之,更增加了計生管理的難度。在對違反計劃生育工作對象需要處理時,有錢收時爭著辦,而在對違反正常的婚育情況年終上報時,都相互推諉。
3)部門配合不力,信息資源互換差。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雖然國家的法律法規明確賦予各級部門都有支持、協助、配合搞好計劃生育的法定義務,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一制度落實得并不夠。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作為與公安、衛生、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同級得部門,不能強制要求同級部門在工作需要的時候予以配合和支持。個別部門在協調配合工作中以老大自居,或我行我素,缺乏全局意識,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使用權管理措施難以落實。以勞動部門為例,當計生部門需要到某個企業查處一個違反計生工作的個案,需要查閱該企業的相關資料時,勞動部門就有可能以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為由予以拒絕,使你無法掌握全面的信息,從而影響案件的處理。
4)流出地實行追蹤管理困難重重。聯系制度執行的效果又不想查,流出地為管理苦于奔波,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仍如同“大海撈針”,效果甚微,工作極為被動,而且人員流動頻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實際上流出地的一些管理已被化解為“無用之功”,流出地有勁難施。另外,流出、流入兩地管理不平衡,有些流入地管理松懈,“發力”軟弱,也是造成流出地管理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1)管理機制不力。從全國的層面看,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未真正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格局管理,責任劃分過于籠統,各地方之間經常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從局部的層面看,流動人口的管理涉及計生、公安、勞動、城管、衛生等各個部門,由于缺乏統一的綜合治理機制和目標考核 機制,各部門都從自身需要的阿管理目的出發進行管理,致使出現你辦你的事,我辦我的證。部門之間協作通報困難,經常出現公安查過勞動查,辦過暫住證,又要辦務工證,還要辦婚育證,多頭管理,勞命傷財,企業、民工頗有怨言,而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管理模式落后。在改革開放前,流動人口少,單位與員工之間的阿勞動關系穩定,以村民和單位為主導的管理模式較為適應,而現在則出現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和眾多的積極實體,改制、破產企業多,勞資關系極不穩定,原有的村民和單位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阿管理模式尚未很好建立起來,面臨線斷網破錢緊的窘境,勢必出現盲區和漏洞。
3)管理觀念落后。一是個別地方的部門或領導對以現居住地為主管理的管理方式理解得不夠透徹,上級也對這一政策落實得不夠徹底,以致出現了開會時重要,忙起來時次要,干起來不要得狀況。還有的地方對流動人口的治安、勞動管理較為重視,而對計生管理則認為無關緊要,能推則推,能拖則拖;二是許多地方長期以來形成的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對外來流動人口的計生保健服務質量差,使外來流動人口接受現居住地管理的認同感差;三是極個別地方把阿放松對外來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的內容,放棄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隨著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務工就業農民的大量增多,切實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管理和服務,對農村勞動的平衡有序轉移,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穩定我國低生育水平,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人口計劃生育部門基于對流動人口管理的正確認識,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中,注重加強與公安、民政、工商、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及建設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努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堅持改革與創新,不斷探索和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管理的新方法,逐步探索和建設政府牽頭、社會參與、部門配合、屬地管理、政策推動、社會服務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工作機制。
流動人口治安管理由公安派出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中心,流動人口計生工作已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在基層得到落實。
為加大流動人口計生綜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各地要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明確各相關部門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和社會治安的工作職責,并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和社會治安共同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中,由政府與各級相關部門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把“一票否決”落到實處。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作為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在黨委、政委統一領導下,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管理與社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互通信息,即使協商和解決流動人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整合社會管理職能,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平臺。為實現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為流動人口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要在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建立了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聯合公安、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房管、工商、人口計生等行政管理部門,實行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模式。做到各部門在工作上互相配合,管理上聯合執法,信息上互通互享,辦證上合署辦公,為流動人口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形成多部門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實行社區居民自治,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融入到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中。在加強城市社區建設中,做到公安、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進社區,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實以現居住的管理為主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原則。一是將計劃生育納入《社區居民自治章程》,實行社區居民自治;二是建立社區計劃生育協會,設置社區樓、院計劃生育信息員、樓組長,開展計劃生育日常宣傳服務工作;三是實行計劃生育公示制度,依靠社區居民對計劃生育部門和流動人口進行監督;四是借助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設施,并充分發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社區初級保障站的作用,為流動人口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宣傳、衛生保健技術服務和生產生活技能培訓;五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為街道成立計劃生育協管員隊伍,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2002年以前,全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堅持“誰用人、誰負責、誰受益、誰管理”的管理原則,實行經營地如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經營地管理為主的管理原則,實行經營地如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經營地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新形勢下,針對公安、工商等部門的改革,在全面落實現居住地管理的過程中,市計生局與公安部門可以聯合實行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的“旅棧式”管理和服務。即公安民警對全村所有的房屋出租戶及每意見出租戶的房東發放《暫住登記本》,與他們簽訂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責任書,是他們清楚自己的責任。每一個租房居住的流動人口都像住賓館一樣,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身份證號、租住房屋樓層及號碼等內容。對每一位新入住或搬出人員的信息,由房東及時上報警務室,錄入微機,納入管理視野。由此關理模式好操作,信息傳遞渠道暢通,信息質量準確無誤,計生部門就大膽嘗試與公安部門結合,實行流動人口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具體哦關理程序為公安廳部門為每戶房東發放《暫住人口登記本》上,社區民警和記工作人員到房東家中收取《暫住人口登記本》后,社區民警將流入人口信息建檔錄入微機,組宣管員將18~49周歲的流入人口進行登記;計劃生育組宣管員篩選出已婚育齡婦女再次入戶逐人核查其婚育情況;與已婚育齡婦女簽訂計生合同;組宣管員將流入已婚育齡婦女信息上報社區計生辦建檔,錄入微機,納入正常管理與服務;針對納入管理對象提供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旅棧式”管理的運行,落實了現居住地管理和房東責任制,解除了相關部門為計劃生育工作承擔“分外”義務的顧慮,實現了流動人口信息資源共享,降低了公共管理成本,減少了流動人口工作中的漏洞,方便了群眾,取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經濟增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和服務的多贏效果。
在社區居民委員會之下,再選憑樓院長和門棟長兩級計劃生育協管員。這樣,在城區就形成了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樓院——單元“四級”管理網絡,在城鄉結合部形成鄉——村——組——房東“四級”管理網絡。在健全四級管理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各級的職責:辦事處、鄉計生辦負責對各村工作的指導、考評和監督,對轄區內違反計生政策的流動人口進行查處;各社區根據他們反饋的信息,有重點地加強開展宣傳教育,實現工作流和信息流的雙向管理。
積極探索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雙向管理”的有效途徑。多數流出流入人口大省都相互簽訂“計劃生育雙向管理協議書”,制度“雙向管理”工作制度,及時互通信息,定期召開聯系會議,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如戶籍地與現居住地共同商定孕檢定點機構,在流動人口較集中的現居住地成立流動人口黨支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發揮流動人口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依靠協會群眾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作用;有的地方還結合“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大力宣傳流動人口,少生快富的典型,教育和影響流動人口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總之,我們在理論完善的情況下,更好結合實際,切實抓好計生管理人員和工作對象的法制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使外來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的正規軌道。
[1]關于外來人口的幾點淺析.人口計劃生育報,2002(14).
[2]流動人口與避孕藥具管理.人口與計生,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