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和國家安全,它能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經濟社會進步,提升綜合國力。從目前我國經濟社會所處的條件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立足當前、應對危機、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有力手段,更是面向未來、著眼長遠、支撐和引領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發展戰略性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的重要引擎,具有市場前景廣闊,產業帶動能力強,就業機會多、能耗低、污染少等特點,屬于技術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產業。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將對提升我國產業產品附加值,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時候,紛紛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加快了對新興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布局,力爭通過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另外,各國還紛紛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加大對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拓展納米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空間等。
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目前世界各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在不少領域的技術研發啟動較早,有的與國外差距很小甚至同步,部分領域還具有領先優勢。以物聯網產業為例,我國這個領域的技術研發已有10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在標準制定、應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IPv6互聯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另外,我國還有別的國家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富產錳、鐵、釩、磷、稀土等稀有礦產資源,這些都是發展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的關鍵零部件所必需的原材料。
當前,我們要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創新科技管理的體制機制,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其又好又快發展。一是要加強國家層面的戰略布置,做好產業規劃,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發展規模和建設時序,使其與國家整體戰略、產業戰略以至產業布局都能夠較好協調,發揮協同效應。二是要立足國內外資源,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完善創新體系,加大科研投入和攻關力度,力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三是要創新管理機制,加強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營造良性的“生態環境”。四是要加大市場培育力度,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政府在鼓勵和引導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更要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價格補貼、消費轉型等方面充分協調,以拓展國內市場,改變目前市場培育嚴重落后于產業發展的狀況。五是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要大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特別要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布局建設一批科技研發平臺和產業化基地,促進創新型人才隊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