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芳
(深圳招商水務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67)
排水管網清源行動即整治錯接亂排,完善管網系統,堅持雨污分流,從源頭治理污染。城市排水系統是現代化城市發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設施,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重要設施。城市排水系統包括城市污水的收集、輸送、處理、利用,污泥最終處置及其他相關設施,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改善城市投資環境的重要設施。
作為新崛起的改革開放試驗特區,深圳的排水規劃建設是遵循先進的排水理念,按“雨污分流”原則進行。這是國家建設部門對新建城市及新區建設的技術要求。2005年底,深圳市政排水管網總長約6400km,其中特區內約3200km。通過這些覆蓋城市每個角落的“靜脈血管”,收集城市污水,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并通過處理工藝削減以COD為標志的污染物,然后將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海灣或再深度處理回用。從目前推行情況看,深圳雨污分流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大約有30%的污水仍流進雨水管網。深圳的排水系統仍然存在者嚴重的錯接亂排、雨污混流現象,不能充分發揮污水收集作用。在2008年僅對蛇口排水管網的普查中就發現135家獨立排水戶中有21家存在混流的情況。
蛇口工業區于1979年開始建設,在1983年8月,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開始運行,該廠日處理能力是2萬t,采用二級生物氧化溝處理,當時可以將工業區范圍內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全部處理,服務人口4.5萬人,服務面積約9km2,對改善蛇口地區及周邊海域的環境質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蛇口工業區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污水量也不斷增加,原污水廠已不能適應發展地需要,工業區決定在蛇口的西部南港大道三突堤上新建一座日處理6萬t的污水處理廠,占地5.2萬km2,分兩期建設,一期3萬t。1999年4月投資7000多萬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包括部分二期工程),正式投入運行。現日處理污水3萬t。赤灣片區的污水接管后,蛇口區目前污水量達到5萬t,而污水廠的處理能力每天僅為3萬t,目前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已不能滿足需要。可見其污水收集系統的完善并非易事。
分流制排水系統有效地減小了污水廠的處理規模和投資并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但是需增加一套污水收集系統,其工程量及投資較大。特區建設之初的系統設計規模偏小、標準偏低,因此污水量增加后原污水系統難于滿足需要,客觀上造成了污水與雨水的混流條件。有時甚至排水管理部門為了解決污水的出路也不得不將雨、污水系統局部聯通。
隨著城市發展,部分區域改變了原規劃,如將多層建筑區改建為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區,致使污水管道難以承受增加的污水量而將污水接入雨水管道系統中。
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實行住房制度改革,部分住戶購房入住后,為了擴大使用面積擅自將陽臺改為廚房或將洗衣機搬至陽臺,利用陽臺雨水立管排水從而使污水進入雨水系統。以及小區或建筑物建設工程的錯接亂排,這也正是深圳進行清源行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由于部分區域屬于農村的城市化地區,在土地開發的同時沒有嚴格而有效地進行監管,造成了周邊市政排水系統雖已完善,但小區內部依舊雨、污混流的現象。
市區內的露天洗車場大都設置在雨水口附近,洗車污水直接流入城市雨水系統而造成對城市景觀和環境的惡劣影響。
面源污染得不到截流從而不能有效保護城市水體的環境質量。在城市水體受納的污染負荷中,城市面源(不含農業面源)所占比例達19%~44%,而且主要經初期雨水帶入水體。現場測試表明,在降雨前期的600~1000s內,80%~90%的面源負荷已被徑流帶走,加之一年中降雨量少的場次所占比例很大(達70%~90%),因此前期雨水若不經處理即排放是不利于水體環境的。深圳降雨量比較集中,暴漲暴落,年降雨量高達2000mm左右,若將全部雨水進入污水廠,污水處理能力將嚴重不足,造成污水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因此,深圳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是與雨污分流制相匹配,如采取雨水進廠處理可能造成污水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分流制排水體制在新城區建設尚且難以實施,對于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其難度就更大了,但是如果能在這個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環境的南方濱海城市的深圳堅持分流制,在相對人口密集的地方采取局部的或多或少保留原有合流管道并被改造成截流系又何嘗不可。因為在老城區人口和商業網點高度密集,如果開挖埋管,可能會引起交通癱瘓,代價太大。在如北京、上海、武漢、濟南、廈門、杭州等城市在老城區基本上都或多或少保留了原有合流管道并被改造成截流系統。
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對600多個城市的排水體系所進行地調查結果就表明,保留合流制并增建截流管與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的所需投資比為1∶3。英、法等國家的大部分城市仍保留了合流制體系,其主要河流萊茵河和泰晤士河的水體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主要舉措是控制面源污染并保證排入河流之污水的處理率。而德國在采用分流制的同時還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建設對初期雨水進行處理的構筑物并對排入點進行監管和維護。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將合流制改為完全分流制系統的成功率較小。在排水體制地選擇上應改變觀念,允許部分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采用合流制截流體系并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污水處理率上。
從深圳市排水系統實際運行的現狀可得到一點啟示,即在對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時要結合實際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開發區規劃排水系統時也有必要充分分析當地條件、資金的合理運作,同時還要從管理水平、動態發展角度進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條款。在深圳大特區的新規劃與建設的具體地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發展雨污分流制和合流制的好處,為了碧海藍天的目標,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1]姚雨霖,任周宇,陳忠正,等.城市給水排水[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戴慎志,陳 踐.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M].合肥:安微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奉桂紅,劉世龍,胡永龍.深圳市實施排水系統分流制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2,18(10):24~26.
[4]曾思遠.排水管網清源是治理水污染之本[R].深圳:深圳市水務局清源辦,2006.
[5]容義平.深圳市快速城市化地區排水體制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20):125.
[6]曾 妮.“雨污分流”代價大?治污權威激辯河涌整治[N].南方日報,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