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霞江蘇江陰商業(yè)職業(yè)高級中學,江蘇江陰 214437
隨著新一輪的英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職高英語課堂教學受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沖擊,新課改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過程,它確立了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fā)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改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眾所周知,新課改后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這樣的三維目標的確定對我們新時代的職高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認為,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三維,領悟三維,在此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落實三維,整合三維,從而輕松地達成三維教學目標,這應該成為一堂好課的標準。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調整、導向、控制作用。傳統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以知識的傳授為本位,過度強調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熟練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創(chuàng)新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在傳統的教學目標中也很少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加以重視和培養(yǎng)。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落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鑒于職高英語教學的基本特點,它在設計取向和設計原則上也應該有特色。
職高英語教學三維目標設計常見的有3種模式:
1)行為目標取向模式。它把需要達成的目標細化成具體的目標,然后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行為。
2)整合計劃模式。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對某堂課只有一個粗略的目標,它強調在教學實際進展中提出相應的目標。
3)學生生成性目標模式。它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首創(chuàng)性反應,而不是教師事先規(guī)定的結果。
后兩種模式關注了教學目標在預設后的“突發(fā)事件”,突出了開放性和照顧了學生的學法,但是課堂過于理想化,需要教師在具體操作中進行取舍和整合。
1)以學生為主體原則。職高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fā)現、探究與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開放性原則。在目標設計中,首先筆者有意識地向其他科任老師詢問教學內容,尋找學科內容綜合的知識點,比如小數的英語表達;其次是學習材料的開放性—英文小詩、英語情景劇、英語謎語等都可以作為補充教材的學習材料;再次是學習方式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在教師的組織下,選擇喜愛的游戲、小品、唱歌等多種活動方式;最后是教學評價的開放性—教師不僅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元評價,還需要利用課后反思對自我評價,以評價學生的學法為重點。
3)實踐性原則。建構主義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學(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示與現實中專家解決問題過程相類似的探索過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型,并指導學生的探索;強調以模擬真實性任務供學生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以整體性、復雜性、挑戰(zhàn)性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精心選擇英語教學內容、正確運用教學手段、合理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恰當進行教學評價,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實現職高英語教學目標:
1)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內容
(1)課改將“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規(guī)定為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從我們的教學實際來看,教科書是我國大多數職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物力資源。筆者所在學校曾先后使用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職高《英語》和蘇州大學出版社的高職《英語》。不同的教材自有各自的優(yōu)劣,在教學實際中可以把它們的優(yōu)點加以整合,再結合學生實際,就成了很不錯的學習材料。
例如,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職高《英語》BookⅠ和BookⅡ中大部分的學習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如 Unit 5 Food,Unit7Sports,Unit 9 Travelling等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加強對內容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倡導在交際過程中創(chuàng)設真實、自然的情景,但我們在教學實際中有時往往離“真實、自然的情景”還相差較遠,上例的結合即把實際生活與給出的情景相結合,是使課堂更接近“真實、自然的情景”的有益嘗試。
(2) Rosenblatt將文學材料的學習分為兩種,一種稱為“搬運式”,就是通過學習獲得信息;一種稱為“審美式”,是指在學習中,學習者關注的是自己在閱讀中的體驗。
學英語要學活的英語,在課堂上,筆者注意把短小的英語故事、謎語、歌曲帶進課堂,如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職高《英語》BookⅠ Unit 11Pop music 中,筆者播放了幾首Elvis Presley 和Jay Chou的歌曲,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旨在通過多種類型學習材料的選用,讓學生更多感受文化內涵,學用并重、內外兼修。
2)正確運用教學手段
英語教學手段是為實現英語教學目標而創(chuàng)造的,它必須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進行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同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作用必然不同,正確運用好合適的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能夠促進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筆者的第一節(jié)課都是闡述英語作為當今世界通用語言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情感態(tài)度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習得相關語言點,采用視聽法(Audio-Visual Method)、情景法(Situational Method)和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幫助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練習語言點,建立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實現語言知識目標。
然后,采用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步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構建知識體系,實現語言技能目標。
3)合理采用教學組織形式
一堂課質量的好壞與課堂組織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組織得好,能使課堂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較好實現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應該是:開場引人入勝,中間精彩紛呈,結尾是意猶未盡。
在上課伊始,導入設計就要力求新穎有趣,使每一位學生為要學習的內容所吸引,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
例如,在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職高《英語》BookⅠ Unit 12 Film的教學中,我將(Garfiled)這部影片片段用powerpoint作為導入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制造亮點,維續(x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進行這節(jié)教學內容時,為了達到語言知識目標,在組織教法上可以采取游戲導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練習語言點,實現語言知識目標;為了達到語言技能目標,在組織上可以布置課后小組游戲作業(yè)的形式或通過自制鐘表報時的形式進行抽查,實現語言技能目標;為了達到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組織教法上可以講有關“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告誡學生珍惜時間,一同與時間賽跑。
當然不是每堂課都有專門的情感教學,民主平等、興趣盎然的課堂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4)恰當進行教學評價工作
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注重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教學評價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
教師對學生落實三維目標的評價工作應當準確及時。評價的方法可以用提問、觀察、質疑、訓練等收集信息。評價包括當堂評價和課后作業(yè)的評價。
如果沒有實現其中某一個目標時,教師必須首先對自己進行自評,自己是否講解讓學生聽懂,在教學方法上是否得當,在教學組織上是否有問題等。要以學生在學習中呈現出的狀態(tài)為參照點來評價教師的教。也只有這樣評價才能真正實現英語課的教學目標。
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通過目標教學,學生有效地習得第二語言,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而有效地引導我們職業(yè)類學校的學生奔向這樣2個目標:學好英語和用好英語。
[1]宋桂月,等主編.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杜昌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4).
[3][美]小威廉姆.E.多爾,王紅宇譯.后現代課程觀.1版.教育科學出版社.第1版,2000,9.
[4]曹志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小學數學教育,2007:1-2.
[5]金建生,王嘉毅.“課堂教學:學有規(guī)律,教有優(yōu)法”.教育科學論壇,2006,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