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蘭
貴州省六盤水電視臺新聞中心,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胡錦濤同志2008年6月20日發表的主要講話中有這樣一段話:“堅持以人為本,是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段話反應了新時期新聞工作的重點,就是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真實的反應社會現狀和民生情況,真正起到新聞宣傳的作用其一,正面引導,宣傳正面的、感人的、鼓舞人的事實,建立正面的向上的輿論環境;其二,監督和反應社會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幫助百姓提高聲音,傳遞基層民意,保證人民的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人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和財富,目前我國的施政根本就是要建立服務型政府,以此來發揚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思想??梢妼θ嗣窭玫木S護始終要放在我國各個行業的建設中。新聞宣傳也要按照這樣的目標,進行正面的、服務性的報道和政策宣傳。按照這樣的要求,新聞宣傳應當把人民群眾作為宣傳的主體,在這里人民群眾既是受眾也是主角。也就是新聞宣傳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媒體素材融入人民群眾當中,宣傳的主題應當是:群眾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眾在災難面前所體現的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人民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困難和呼聲。這樣才能在充分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的同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需求和呼聲,雙方面把黨的政策與群眾的愿望同意起來,使新聞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三貼近的思想實質就是新聞宣傳的平民化,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將新聞宣傳與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結合起來,用百姓的視角看待問題,只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才能真正的貼近百姓。所以提高新聞宣傳的親和力是目前新聞宣傳首先要樹立的思想。
提高親和力能夠更好的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聞宣傳是黨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黨的主張在新聞人眼中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但是要讓廣大群眾能理解才是新聞宣傳的責任。如何讓人民群眾更好的了解黨的政策和主張,就要建立具備親和力的新聞宣傳媒體,試問如果新聞媒體對于百姓來說是“不愛看”的又怎么能宣傳政策和主張呢。所以要做到三貼近首先就要建立和提高親和力,讓新聞宣傳成為百姓的朋友,讓百姓愿意通過新聞宣傳來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張。這就要求新聞宣傳一定要在形式上狠下功夫,把黨的政策和主張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讓百姓愿意接受媒體的宣傳。同時,也要注意對群眾民生狀態的反應,讓人民群眾信任新聞媒體,愿意與之“貼近”。
人性化的報道是新聞宣傳的改革方向,也是貼近性的體現。三貼近的主要動作就是“貼近”,所以貼近性是新聞宣傳不可或缺的內涵。
1)新聞作為一種事件的報道形式實際上對人民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新聞宣傳的形式和內容不可以遠離生活而高高在上,這樣對于人民的影響是毫無意義的。三貼近的思想根本就是要將新聞宣傳身邊化、真實化、實效化,只有貼近生活才是實現這些目標。真正對人民思想起引導作用的不是距離遙遠的他國事件,而是身邊的感人的事和人。所以要發揮引導作用就要堅持新聞的貼近性。
2)作為新聞宣傳的另一項作用就是對人民的教育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對于正面典型人物的宣傳時也應體現貼近性。以為對于先進人物的報道大多是無休止的審美化,突出夸大其事跡,使之脫離了人的本質。這樣的宣傳顯然已經不能夠打動人。相反的真實情景和人物卻能打動大多數的人。此次礦難、玉樹地震的報道的真實化、生活化恰恰體現了新聞宣傳的貼近性,在就在現場的所有人都是普通的勞動者和百姓,而對他們的真實貼近的報道直接引發了所有群眾的共鳴。這是新聞宣傳貼近生活報道并起到教育作用的真實實例。所有在強調宣傳的教化作用是更要堅持貼近性。
第一,貼近實際。媒體報道和宣傳的多樣性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道聽途說的因素導致了對人民試聽的干擾。網絡的普及更是為一些虛假新聞提供了生長的溫床。所以此時的新聞宣傳的內容一定要更加真實可信,因為只有真實可信的報道才能讓群眾增加對正面媒體的正面報道,屏蔽虛假信息對公共輿論和思想導向的影響。
貼近實際,也是新聞人的責任,是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真實的記錄和宣傳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新聞人對公眾的責任。我黨一貫堅持的原則之一就是事實求是,只有真實的實際的報道對黨和人民才是有幫助的,因為只有真實報道才能讓人民了解真相,讓黨和政府聽到真實的人民的聲音。
第二,貼近生活。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和發展的核心就是讓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逐步明確了建立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提高民生是今天也是將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所以,新聞宣傳一定要堅持以百姓生活為根本出發點。貼近生活就是要真實的反應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基本意愿,讓新聞宣傳真正的能為百姓說話。貼近生活,還有注意新聞宣傳的報道要真實來源于生活,這就要記者必須要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其一,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知,摸清楚受眾的接受水平和傾聽方向,這樣才能使宣傳更加的貼近生活;其二,將百姓的想法真實的記錄下來,通過新聞宣傳反饋給政府和相關部門,有此實現新聞宣傳的監督作用,并使監督實現了監督的實效性。
第三,貼近群眾。新聞宣傳的受眾是人,群眾的能夠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宣傳形式。在新聞宣傳的工作中,應加強與受眾互動,增進與受眾的緊密度。然而要看到的是,受眾永遠都不會是一味接受的被動主體,他們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有參與媒體的需求。事實上,大多數媒體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已進行了嘗試,試圖和群眾進行直接的互動,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些嘗試中新聞宣傳可以借鑒電視媒體的做法,先從通過對群眾的訪談開始,總結大多數群眾的意見和看法,然后經過一些專家的側面評判來實現對某些問題的報道,這樣的做法在電視中已經取得了成功,這樣做是貼近群眾的開始,也是一種可操作的方法??傊?,貼近群眾不是和群眾去聊天或者直接將群眾的說法原原本本的報道,而是要將群眾的意愿總結出來,匯集起來,這樣才能然群眾感受的參與的意義,也可以體現新聞宣傳的真正作用。
“三貼近”是所以媒體都需要做到的發展方針,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了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目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宣傳需求。新聞宣傳是黨和人民的媒體橋梁,就更應給做到雙向溝通、雙向暢通。對人民宣傳黨的政策和方針,對黨要肩負起反映民意的作用。所以堅持“三貼近”是這一工作思想的有力保障。
[1]童兵,林涵.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關于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的意見.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人民出版社,2005.
[3]十六大報告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專題讀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4]李長春.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宣傳思想工作[J].求是,2003(9).
[5]李長春.從“三貼近”入手改進和加強宣傳思想工作[J].求是,2003(10).
[6]吳廷俊.新聞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J].新聞概念,2008(8).
[7]李榮.新聞事業應與人民貼近[J].新媒體,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