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山東省警官培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有關調查表明:2007年,我國4歲以上電視觀眾總數為12.05億人,相對2002年的11.15億人增加了9000萬人,比2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99.89%的中國家庭擁有電視機,電視機在中國居民家庭基本普及;有線網絡和衛星天線接收進入更多家庭,觀眾戶均收看的頻道數量為32.4個,比5年前增加一倍;93.72%的觀眾閑暇選擇看電視,比5年前增加2.64%。從閱讀習慣來看中國每日看報的人不足5千萬,而每日看電視的人卻超過10個億。平均每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這足以證明電視媒體的重要性。
即便是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電視傳媒在中國媒體中龍頭老大的地位仍未改變,發展趨勢依然良好。電視劇比文學作品更具形象化,收看時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即使理解能力不強,也能夠看懂,這是老百姓普遍喜歡看影視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物質生活已經基本充實的和平時期里,受眾對于精神的需求顯得更為強烈。此時,電視劇就毋庸置疑地成為填補人們精神空白的必需品。電視傳媒大力開發影視文化既具有可觀的經濟收益更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電視劇拍攝地、宣傳地,都在電視劇播出之后給觀眾極大的吸引力。借影視而興的旅游業、服務業往往成為該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電視劇《闖關東》就為牡丹江引來10萬游客,拉動牡丹江的旅游業新增上億元的經濟效益。其主要拍攝地之一、有“江北第一古村”之稱的章丘市朱家峪,也整合資源,協調力量,拉長《闖關東》的文化產業鏈。現在,“到東北走親戚,回山東看老家”,已成為山東與東北三省旅游部門的營銷新舉措,山東與東北的互動旅游熱急劇升溫。影視作品的傳播性和娛樂性完全可以讓影視產業向其他產業延伸,借助電視劇資源及信息技術,在旅游業和娛樂業中形成新的產業支點。
2.2.1 電視劇提升社會道德、凝集民族凝聚力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央視抗震救災節目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句話。三天全國哀悼日后,各電視臺節目逐步恢復正常播出,以“不拋棄,不放棄”為主題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成為各大電視臺的首選。其深刻的勵志主題廣受電視觀眾好評。電視劇傳遞著抗震救災的信念,傳遞著普通百姓身上那份淳樸、美好的人間親情。電視劇在提升社會道德水平上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多年前《渴望》曾一度感動萬人、轟動全國,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性轉折的里程碑,它創下的巔峰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不僅具有萬人空巷之勢而且那段時間社會犯罪率明顯下降,在社會上普遍形成了一種友善奉獻的風氣。
2.2.2 主旋律電視劇引發新的價值審視
《中國青年報》2007年10月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年來主旋律影視劇越來越好看,劇中的人物、故事、主題成為觀眾思考討論的熱點,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等嚴肅的話題又一次激蕩起人們的熱情與信念,理想與責任,并取得一系列良好社會效益,可謂優勢獨特。
電視傳媒通過對暴力和犯罪細節的詳盡描述,加之渲染、夸張和虛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內心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和建構。當有暴力傾向的電視劇出現的時候,觀眾很難在虛構和真實之間分辨真假。若長期觀看會使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暴力麻木,逐漸造成同情心的喪失;電視暴力也常給人一種幻覺,認為無論什么問題都可以借助暴力來解決,因而產生暴力崇拜,最終導致社會道德意識淡漠、極端個人中心主義盛行。電視暴力在價值觀方面對人們產生強烈的沖擊,如果任由發展則對社會安定產生不良影響。
現如今,越來越類型化的都市劇、偶像劇成為暢行于影視屏幕的流行元素,尤其成為收視重點。劇中虛擬的城市環境、完美的情節設置、理想化的男女形象和生活場景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美好精神世界。雖然大量作品脫離真實社會生活,并和國情相差甚遠,但仍不斷地被制作和播放。這些帶有明顯的理想化色彩的作品,在客觀上誘導并開發人們對于物質享受的欲望。觀眾對電視劇充滿幻想時也常常對人生價值觀的認識產生偏差,形成玩世不恭,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泯滅了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是觀眾了解歷史的很好途徑。通過再現歷史場景和人物引發對歷史的尊重,看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得出啟示。然而,今天的歷史劇創作已近乎泛濫,在戲說觀念指導下,大量的歷史劇、古裝劇失去了正確的歷史觀指引,顛覆了觀眾的歷史價值觀。戲說歷史劇娛樂化傾向,消解了歷史的崇高感、深邃感、厚重感和悲壯感,導致部分觀眾民族意識和歷史使命感的淡漠。
電視劇不僅讓人們娛樂,更重要的是給予人們知識,給人以正確的價值觀。隨著我國電視網的飛速發展,可以收看的電視頻道越來越多,播出時間越來越長,節目內容豐富多樣,但其中魚龍混雜。電視傳媒擔當社會責任,因而必須實現多方監管,用一種積極的姿態引導文化發展,消除負面影響。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其他的電視作品對受眾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由于電視的“親和性”,它被人們稱為“侵入性”的媒體,人們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和自我克制才會“選擇”不去看電視。作為媒體的管理主體,政府更加有義務加強對媒體的管理和監督,進一步嚴格對電視作品的審查、引進等程序,凈化電視文化市場,使其健康發展。
針對觀眾受到的電視傳播的消極影響,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相應的制度對電視制作和傳播進行規范。很多國家和地區己經開始實施電視分級制。電視分級可以使電視創作者把創作空間發揮到最佳,觀眾對電視的選擇更清晰更自主,最大效益的發揮電視作品的優勢,將負面效果降到最低。目前,電視節目分級在我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相信不久的將來,電視劇將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伴隨著受眾品牌消費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市場逐步成熟。目前,幾乎各電視臺的每個頻道都設有多檔影視劇場,均試圖在影視劇方面拉動頻道收視率。電視傳媒更應該建立一個體系,傳播一種文化,形成電視頻道貫穿始終的影視風格,讓無形的理念變成有形的文本長久扎根于受眾的精神世界中,除了在購銷渠道上下功夫外,電視傳媒還應積極尋找支撐本頻道發展的,能讓自己有別于競爭對手的核心力量,只有這樣電視劇才能更好的依托電視傳媒發揮其文化功能。
文化對于一個民族是有著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對于一個電視媒體的長遠發展來看,更是如此。影視文化直接影響并改變著現代人的審美觀、愛情觀、生命觀、價值觀。相信伴隨中國影視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影視文化將以發展中的中國傳媒為基礎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