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全訪
瑞安市城市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浙江 瑞安 325200
對于建設工程而言,招投標的公平與否,影響著我國建筑市場行情,左右著建筑市場發展趨勢。當前形勢下,我國建筑市場招投標整體公正性有所改善,資格前審以及資格后審對招投標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建筑工程招投標仍存在少許腐敗現象,對建筑工程招投標關鍵環境的管理進行相關研究,勢在必行。
在工程建設中,作為其中重要的環節——招投標,是比較復雜的過程,就其內容上來看,一般分為:工程報建、投標報名、資質審查、審核招標文件、抽取評標專家以及開標評標定標等。首先,建設單位必須進行項目工程的報建,然后通過政府相關網站和媒體,發布招標信息,吸引相關建筑企業進行報名投標, 對于報名的單位,進行詳細的資格審查,并發放相關邀請函。針對各家符合邀請的投標單位,必須聘請相關專家,進行審核招標文件,并對招標單位的相關資質、信譽、商務等進行詳細評審,最后確定中標單位。然而當前形勢下,上述幾個環節管理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
資格前審是招投標前期關鍵環節中最為主要的內容,主要是對投標人審核其有無能力勝任相關項目,審查其單位相關信譽是否良好,人工機械是否到位。作為招投標資格前審,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單位相關信息,剔除不合適的單位。但在眾多的報名企業中產生4家以上的投標企業,很容易造成領導插手工程招標,產生腐敗行為;“挈藍”、拉關系、到處打招呼,搞得建筑市場一片混亂,烏煙瘴氣。
在招投標過程中,常常出現“圍標”與“陪標”等現象。就圍標來說,它是建筑市場中制度不健全的表現形式,違反了三公原則,對于建筑市場的秩序造成一定的影響,更主要的是,業主也會面臨相關損失,使得損失的相關資金流向圍標的個人手中。在招投標過程中,部分缺少相關資質的個人,或者對于中標機會很小的單位,其為了獲取相關中標利益,掛靠多家相關資質比較高的施工企業,制作不同或雷同的投標書進行投標,并以各個施工企業的名義進行投標承攬工程任務。另外,若采用資格前審的,篩選后一般不超過7家投標企業,這就給入圍企業有了串標、圍標、抬標機會。最后的7家往往采取各種手段,或者不正當的做法。有的施工企業實力雄厚,惡意臺標來擊退其他入圍者,有的采取合謀的方式,來攻擊敵對企業。
招投標文件中商務標評標辦法基本采用綜合評標法,在給定下浮率區間值中由投標單位報價,隨機搖號成為確定入圍評審和確定中標單位主要辦法,雖然保證了“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但沒有真正體現擇優選擇原則。表面上來看 ,隨機搖號是公平的保證,實際上而言,采用綜合評標法,很多投標企業惡意壓低標價或上抬標價,這給真正有實力的投標企業帶來不小的影響。
合理確定招標范圍和劃分標段是保證招投標有效競爭的主要前提。當前形勢下,我國部分業主為圖小利,私自將建設工程的某些工序,如樁基、門窗、外墻涂料等,因為這些工序利潤相對比較高,所以將此工序肢解,并沒納入招標的范圍,這樣使得招標管理不合理,對于在招投標來說,影響整個建筑市場的合理秩序。在招投標前期管理中,必須合理對標段進行劃分,控制招標工程內容,杜絕人為肢解工程,杜絕轉包等不利于招投標管理的現象發生。在招投標程序管理中,必須進行招標公告,即采用公開公正的方式,對所有投標人發出招標通告,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突出招標的公正性。在招標公告中,必須嚴格遵守《招標公告發布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對于排斥潛在投標人的相關條件不能出現在招標公告中,通過資格預審選擇投標入圍單位的,其資格預審必須在招投標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及擇優的原則去進行。逐步推行資格前審改為資格后審,增加潛在投標人,減小人為干擾。招投標資料(招標文件和工程量清單等)都在招標網上下載,到開標時才知道投標單位定數,所以這樣才正在體現 “三公”原則,避免暗箱操作和串標等行為的發生。
1)加強開標、評標過程的紀律管理
開標的主持方應該是招標代理單位,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進行公正開標。在開標過程中,必須先開技術標,按照相關評標的方法,對技術標進行相關評估,確定技術標分值,即軟分。在確定軟分之后,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啟封商務投標書、唱標、公布標底。如果商務標中報價在業主標底價的允許幅度之內,則該標是有效標,反之,是無效標。在招投標管理過程中,評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評標是充分研究技術標以及商務標中的工程量清單以及各種施工技術管理和企業施工資質和信譽等方面,對每個分項進行合理的打分。在打分過程中,加強紀律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范,不得違反相關紀律,從而給相關投標人以方便。
2)建立科學評標體系
建立和健全相關評標體系,有利于規范建筑招投標市場,有利于充分體現三公原則。對技術標投標文件應實行雙向評審,不僅要對標書的縱向符合性評審,還應加強橫向符合性評審。改進評標標底價的確定方法,評標標底采用復合標底的方式,弱化標底的權數。為此,建議評標標底按下式確定。復合評標標底=(A+B1+B2+…+Bi)/(i+1),式中,A為審定的標底價,Bi為在審定標底(下浮區間值)范圍以內的投標單位的報價,i為不確定數。標底A所占的權重與各有效投標報價的權重一樣。應大力推行無標底評標辦法,標底僅是業主控制造價依據,作為各投標單位的報價的參考值,評標基準價根據各投標單位的報價由綜合權數和下浮率確定,只有誰接近評標基準價的低價才能得高分,為合理低價中標創造了條件。
[1]褚先欣.關于目前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低溫 建筑技術,2005(3):107—108.
[2]李秋珍.淺談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廣東建材.2008(2):136—138.
[3]賈璐.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決策與對策分析.南昌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