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萬新,王 雄
中國聯通甘肅分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3G的到來,移動支付業務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通道。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98億元,比2009年增長308%。由于3G網絡發展及支付環境的改善,移動支付在未來兩年將爆發式增長,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將超1000億元[1]。在此背景下,如何明確目標,占據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則是電信運營商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全球的移動支付產業來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主要由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設備提供商、支付平臺服務商、產品提供商、用戶等構成[2],其中,電信運營商負責搭建移動支付平臺,為移動支付提供通信渠道。金融機構作為與用戶手機號碼關聯的銀行賬戶管理者,為移動支付平臺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體系,保證用戶支付過程安全通暢。設備制造商則為電信運營商提供通信系統,為用戶提供支持移動支付的終端,同時提供移動支付業務的技術方案。產品提供商是銀行和運營商之間溝通的橋梁,它提供相同于傳統支付的產品。用戶是移動支付業務的使用者。
通過對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分析可以發現支付平臺在移動支付業務中占據核心地位,因此,根據平臺運營者的不同,移動支付運營模式可分為電信運營商主導、金融機構主導和第三方移動支付主導三種模式[3]。
運營商主導的移動支付模式要求運營商調動和協調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從運營商擁有的無線通信網絡資源和手機客戶資源來看,運營商具有產業鏈主導者的天然優勢。在電信運營商主導的移動支付模式中,電信運營商不僅是信息通道,還是移動平臺運營商,也可能是代理結算單位;金融機構則是最終結算單位,并且承擔一部分平臺維護工作。
在金融機構主導的移動支付模式中,金融機構購買或自己開發移動支付平臺,獨立運營該平臺。所有交易以及信息的控制都在金融機構,它為用戶提供交易平臺和付款途徑,電信運營商只是充當此業務系統的信息通道,不參與支付過程。當前我國大部分提供手機銀行業務的銀行都由自己運營移動支付平臺。
在第三方移動支付主導的模式中,移動支付平臺由第三方支付渠道運營,電信運營商僅作為信息通道或代理結算單位。金融機構則作為賬戶管理者,是最終結算單位。當第三方渠道與銀聯合作時,用戶就不用考慮銀行彼此間互不相連的因素,在任何一家接受移動支付的銀行POS機上都可支付。金融機構和商家通過接入移動商務平臺,也可以共享不同運營商的用戶[4]。
在我國,對于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各方來說,單靠一個環節不可能成就支付手段的革命。首先,壟斷金融資源的銀行業不會同意電信運營商作為主體經營移動支付業務。其次,我國的信用體制還不健全,電信運營商在經營類似支付金融業務時為用戶提供的信用度明顯不如銀行。再次,移動支付最大的特點是小額支付,目前我國移動用戶中使用移動支付業務的人數較少,在未能看到明顯利潤回報前,銀行獨立運營方式不可取[5]。我國的移動支付運營模式還在探索中發展,但應看到,作為擁有通信資源和巨大用戶資源的電信運營商,需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才能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占據有利形勢。
從國外運營情況來看,移動支付業務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導來開展,電信運營商并不從移動支付業務中獲益,只是通過業務來發展更多用戶。韓國SKT的Moneta移動支付服務的業務定位為通過業務粘性,節省補貼、防止用戶流失等間接獲利,并通過手續費和代理費等獲益[6]。國內各家運營商都希望憑借在移動支付業務中的強勢地位獲利,這不利于業務的發展。正如淘寶網將支付寶作為促進用戶交易的支付手段,聚集大量的用戶和商家,電信運營商做移動支付也應如此,不只提供一個支付的功能,關鍵在于基于移動支付提供一個聚攏用戶和商家的平臺,增加用戶粘性。更關鍵的是不靠移動支付業務盈利,而是通過提高用戶忠誠度來賺錢。
移動支付業務在日韓等國家發展較好,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用戶移動支付消費習慣已被培養起來。在韓國,移動購物等日益成為流行的消費購物方式,傳統銀行業務不足以滿足用戶對消費自由、便利的要求,因而移動支付業務得以迅速發展。在我國,用戶雖然認為移動支付很便捷,但普遍對其安全性心存疑慮。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顯得異常重要。
封閉環境的企業、校園和公眾服務的公交、銀行等領域,應是電信運營商重點挖掘的市場。企業和校園等場所一般都部署了近場通信POS支付終端,在這些環境中發展企業一卡通、校園一卡通等服務不僅可培養大批用戶的消費習慣,還可以起到規模效應。在公交、銀行類公眾領域重點拓展刷卡乘公交、超市購物等服務。同時不斷發掘電子票務、積分卡、會員卡、身份識別等服務,進一步豐富服務種類,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增強用戶黏性。
移動支付產業鏈環節眾多,如果產業鏈的各方在移動支付中能夠充分合作,就都能獲得切實的利益。作為占有優勢的電信運營商,在自有支付渠道和自有賬號還不完善的時候,更應積極拓展與第三方支付渠道的合作。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渠道已然發展的非常成熟,不僅聚攏了大量的用戶和商家,也成功培養了用戶消費習慣。因此,這樣的合作是雙贏的。用戶也非常樂意能簡單、方便、安全地支付商品。
隨著移動支付產業鏈各方的不斷努力與合作,移動支付業務逐漸走向成熟。在未來,移動支付將更加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在這關鍵時刻,電信運營商只有目標明確、定位準確,通力合作,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不斷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帶來更多收益。
[1]王寧寧.聯通3G難局.財經[J],2010,271(18):126.
[2]周慧峰.3G時代的移動支付產業鏈模式探討[J].信息通信,2010,1:70-71.
[3]張權.基于產業價值鏈的移動支付商業模式[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15(2):9-11.
[4]許猛.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綜述.信息通信技術[J],2009,2:24.
[5]袁琦.移動支付業務的應用與發展分析.電信網技術[J],2010,2:48.
[6]劉楠.我國移動支付仍需克服三大瓶頸.通信世界[J],2009,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