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伊順
(延吉市園林局,吉林 延吉 133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加快,我國城市現代化的目標是建設環境優雅的園林化城市。為保證城市綠化率,大樹越來越多的被運用于城市園林化的過程中。樹木的生長周期較長,為了在短期內實現城市綠化度,需要采取大樹移植的手段。大樹移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移植成活率不高。因此必須做好移植前的準備工作,小心謹慎搬運,并對移植后的大樹進行科學地養護和管理。
在大樹移植前,應選擇符合要求的移植對象。落葉樹種比常綠樹種容易移植,喬木樹種比灌木樹種容易移植,樹齡小的比樹齡大的容易移植。應測量適宜樹木的胸徑(大樹的胸徑通常大于15cm)、樹齡、冠高、冠徑等,還需要實地測查大樹所在位置的挖掘和裝運難易程度。
移植最適宜的季節是春季,最適宜的時間是降雨前后。春季是樹木最具有生機活力的季節,樹木發芽、生長,樹的根系也向外擴展,挖掘和運載過程中受損的樹根和樹枝容易恢復。降雨前后,土質松軟,空氣濕度大,大樹樹枝和根系的水分蒸發量少,保證大樹的成活率。
大樹起挖前,要對樹干樹枝進行人工修剪,提高大樹的美觀度,降低運輸難度,減少水分蒸發。大樹的修剪過程常采用削枝保干的方法,在主要枝條的飽滿芽處截取,對于樹冠的截口要采取涂抹或者包扎工作,并需要修剪以降低側枝的密度。
大樹起挖過程中的重點是保護根系。對于普通的樹木,根系的直徑約為其胸徑的10倍。在起挖過程中,應以“土球”的形式保留包圍樹根的土層,土球的直徑應為大樹胸徑的6~8倍,并且用草繩結扎土球,定時灑水,防止土球開裂和樹根缺水。大樹的樹干或者主要枝條要用濕潤的苔蘚或蒲包包裹,避免陽光直射,減少溫度和濕度對枝干的影響,減少運輸過程中枝干的磨損。應盡量縮短運輸周期,做到起運后及時栽種。
樹坑需要在大樹運輸到達前挖好,并在樹坑內施有機基肥,保持種植深度與原深度一致。在大樹栽植前,可以用生根粉溶液噴灑在一些難以生根的名貴樹種的根系上,促進其根系生長。將大樹移植到土坑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土球不分散,土球與填土之間夯實。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枝杈出現劈裂、折傷等情況,樹木養護員要對損傷的枝條進行修整,剪切面要整齊,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在剪切面噴灑稀釋的消毒液。
移植的大樹根系扎土不牢固,需要養護員對樹體采取人為的保護措施,其中常見方法是用圓木、竹子等硬木對樹干支撐保護。選取4~5根長度接近的木條,插入地面約30cm,另一端固定在樹高約2/3處,固定成正三角樁樣式,并且在支撐點加墊層保護樹干,以防劃傷樹皮。
大樹栽植后,由于枝干和根系損傷,大樹對水的敏感度提高,需要及時對大樹澆水。移植后第一次澆水的適應時間是上午9點和下午4點,水份需要滲透土層。大樹樹干還需定時噴灑水霧,約1~2h噴灑一次,以保持樹干和周圍空氣的濕潤,減少樹體內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對于夏季移栽的大樹,可以采用在樹冠上方架設遮陽網的方法,防止大樹暴曬過度,減少水分蒸發。選擇遮陽網時,應注意其透光度要在30%~50%,根據南北方陽光強度不同自行決定,以便讓樹體接受陽光的散射,保證其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如果大樹移植時間是多降水季節,還要加強根系的排水管理,防止土壤積水。新移栽的樹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對土壤水分的要求較低。因此只需保持土壤水分在30%即可。土壤長期水飽和,會造成根系缺氧,影響大樹的生命力。對于降水充足的季節,應適當培土,使樹盤土面高于周圍土面,以防積水。
土壤板結是最常見的土質問題,人工澆水或者自然降雨等原因都會引起土壤板結。新移栽的樹木根系呼吸能力較差,這就需要人工的定期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氣性。但是在移植初期,松土不宜過深,以免損傷新生根系。大樹周圍生長的雜草和藤蔓會吸收養分,并影響大樹根系生長,需要人工及時清除。大樹移植初期根系脆弱,因此施肥不宜過勤,根據樹種不同選擇不同施肥方式和時間,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常常施加3%的尿素,薄肥勤施,防止根系燒傷。
春秋是樹木的生長季節,管理難度較低,但是春秋多發干旱、水澇等自然災害,樹木管理員需及時澆灌或者排水。夏季高溫、炎熱,新移栽的樹木需要及時噴灑水降溫,并搭建遮陽網。夏季樹木容易出現一種只消耗自身養分而發芽的“假活”現象,應及時判斷移栽樹木是否為假成活。新移栽的大樹在冬天要做好防凍措施,包括覆蓋地膜,用草繩捆綁樹干,防凍保暖。在樹頸部培起土堆,保護樹頸,并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大樹移植后樹體的抵抗力較差,多發病蟲害。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檢查大樹損傷處,采取必要消毒、包扎措施,在病蟲害多發期要注意噴灑除蟲劑,防微杜漸。發生病情時,要分析樹種特征,對癥下藥,徹底治理。
[1]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陳飛平,孫科輝,郭起榮.城鎮綠化大樹移植常見問題及定植保育技[J].安徽農業科學,2005(12):17~18.
[3]劉躍畢,張文健.城市綠化中大樹的移植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9(9):91~93.
[4]郭 勇.昆明地區大樹移植技術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06(17):127~129.
[5]唐 菲.合肥地區太樹移植和養護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9(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