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早啟
隨著海軍建設的整體轉型,海軍兵力構成、專業結構更趨復雜,編制調整、干部更替更趨頻繁,干部隊伍既超又缺、結構失調等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并日益凸顯。這些都對干部管理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應針對新的形勢任務,圍繞干部管理目標計劃,對加強干部管理工作精細化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用精確合理的目標引領精細化管理。管理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實施方向、檢驗標準,目標是否精確直接影響計劃管理的成效。海軍干部隊伍專業組成復雜、人員調整頻繁,現有管理目標指標不夠完善細致,不能準確涵蓋、全面體現海軍干部隊伍實際和發展需求,計劃管理落實難。因此,加強精細化管理,首先是精確管理目標。
(一)干部進出計劃要細。對超編崗位干部進行科學歸類,對實超崗位按轉業、改訓、納編等消化渠道來區分。與此對應,超編控制目標細化為超編總數、儲備數、實超數,其中實超數按轉業消化數、調整納編數、改訓數進行細化,調整納編還應明確時限目標。對儲備干部的具體崗位和條件應進行詳細明確,加強對編制調整的預先測算,充分發揮儲備干部對新組建和擴建部隊的人才準備功能。對補充目標,要在區分缺編類別的基礎上,重點定準需要補充的缺編崗位,明確補充時限和補充來源,按照軍校生、國防生、接收地方大學生等補充渠道分類下達。對轉業目標,應統籌測算超編和結構優化需求,細化轉業對象的職級、學歷等條件,按照轉業總數、不同職級數、學歷控制數分類下達。
(二)干部培養目標要細。適應海軍“三級七階”逐級培訓體系要求,科學測算干部隊伍的職級結構、進出流量和流動趨勢,對培訓層次進行細化,有針對性地分類下達。適應人才素質提升的新要求,拓寬培養目標涵蓋范圍,增加實踐性培養管理目標。如,明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素質標準,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增加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數量目標;對換崗鍛煉、交叉代職、交流任職、參加重大任務經歷等人才實踐性培養方式提出數量指標,從目標上牽引軍官崗位任職培訓的落實。
(三)流動管理措施要實。對基層干部的晉升、調動和交流管理目標,應在嚴格落實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對流動管理進行量化并力求分類具體。基層干部晉升比例應按照部隊類別加以明確,不同部隊應充分考慮結構優化需要,對晉升數量進行量化;干部調動應按照部隊類別明確上限數量,對一線作戰、駐地艱苦部隊明確“出”的數量,對軍以上機關和駐城市部隊明確“進”的數量。干部交流目標應充分考慮海軍部隊兵種多、專業多、地域分布廣的實際,在對適合交流的崗位和條件進行明確后,再下達具體交流數量。
二、通過重點環節的機制優化實現精細化管理。管理過程是計劃管理的中心環節,過程是否完備、細致直接決定著管理成效。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要瞄準管理目標,抓住干部補充、退役、培養等中心環節,精密組織、科學籌劃,把總體目標的導向性、原則性和具體實施的針對性、操作性結合起來,在微觀的精細化實施中實現宏觀目標;要強化目標的中期檢查,增大檢查督促密度,通過不斷反饋信息促使目標落實;目標驗收階段要強化責任制,建立責任明確、獎懲具體的責任體系,優化管理環境,加大目標落實力度。
(一)盡早實現干部補充供需的無縫銜接。補充工作應提前籌劃,在年底轉業復員工作后,就著手測算補充需求,按照補充目標,對擬補充的崗位進行分析,細化補充數量、專業、駐地等條件,準確掌握需求情況。科學統籌補充資源,預先進行模擬分配,對軍校資源的富余專業及時改訓分流,對緊缺專業精確擬制接收地方大學生計劃,切實提高補充納編率。加強前瞻性的超前預測,準確測算專項工程人才需求,提前籌劃招生、培訓工作,分批次先期補充到相關部隊儲備鍛煉,確保部隊組建時,干部補充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秀,職級形成梯次配備。加強補充干部納編的檢查,及時核對缺編崗位補充情況,努力實現干部補充與需求的無縫銜接。
(二)全方位規范干部入校培訓工作。對入院校培訓,要進一步規范程序、明確職責,抓住確定對象、落實訓用一致等環節,發揮有限培訓成本的最大效益。送學單位要按照選拔條件,統籌推薦培訓對象與干部調整使用,把好推薦關;機關業務部門要嚴格執行審批程序和訓用一致要求,按照任免權限審定報批參訓對象,強力落實先訓后提制度,把好審批關;承訓院校要強化跟蹤培養考核,及時反饋提升意見,把好淘汰關。對實踐性培養目標,要圍繞人才素質標準,抓住指揮軍官培養重點,分層次組織實施多崗交流培養。軍師級指揮軍官重點在部隊、院校、機關之間交流任職,團級指揮軍官重點在兵種之間交叉代職,營以下指揮軍官和參謀人員重點進行崗位輪換。
(三)進一步疏通干部轉業出口。嚴格落實超編消化數量目標,對無法補缺、難以調整的超編崗位干部明確轉業比例;對按照不同職級確定的安排數量,強化干部的測評考核,在定準對象上下功夫。要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樹立人力資本理念,在保留人才上下功夫。對按照職級比例確定的轉業對象,要細致審核,著眼未來部隊需要,擴大調整使用范圍,合理儲備人才。對院校、科研機構等高學歷人才密集單位,任職不滿最低年限要求轉業的,先交流到部隊代職滿最低年限后再作安排;對作戰部隊年輕高學歷干部一律不作安排,屬于結構優化、專業無法調整納編的,加大專業改訓,盡力保留人才資源。
三、用科學高效的手段保障和評估精細化管理。
(一)研發精細化管理決策支持系統。遵循海軍干部隊伍建設的客觀規律,用數學建模、最優化理論和計算機仿真等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開發一套適合海軍特色的精細化管理的決策支持系統,對干部隊伍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定量分析、仿真模擬和預測評價。要注重兼顧海軍各級機關和部隊的需求和協調,實現一體化精確調控和管理;注重統籌管理各項目標的對應關系,實現集成式的最佳目標管理效益;注重適應海軍體制編制和干部隊伍動態發展變化,實現實時化的預測分析和決策。
(二)建立各級干部信息服務保障中心。適應干部信息化建設和計劃管理精細化新要求,應盡快建立專門的信息服務保障中心,強化對信息的統計、分析和預測,發揮信息集成優勢,為實施宏觀調控和精細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信息中心建設中應加強整體籌劃,區分任務急重、功能先后,做到分步建設、逐步完善;要明確職責任務,細化各級的職責分工,做到體系順暢、上下銜接;要注重專業人才配備,加強人員的選調、管理和使用,做到人員穩定、組成精干。
(三)實施網絡在線式實時監督和糾察。通過決策支持系統和信息中心作業平臺,在進一步完善安全保密措施的前提下,應利用軍事綜合網和干部信息系統,進行全員額、在線式的干部精細化管理監督和糾察。如,實時檢查畢業學員分配補充情況,提高專業對口和定位納編率;通過定點單位、跟蹤檢查的方法,在線式檢查基層干部晉升和流動等。通過有力的檢查和監督,切實防止和克服以往計劃管理有布置、檢查少,缺乏過程監督的現象。要通過信息中心上下互聯的優勢,縮短干部信息維護更新的時間間隔,解決目前信息匯總周期長、信息陳舊、滯后工作的問題,為制定靈敏高效的調控政策提供實時準確的信息,用實時準確的監控檢查,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的實效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