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昌
藥房管理是醫院對外服務的一個窗口,藥房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醫院的形象和經濟效益,因此,藥房管理在醫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須加強藥房和藥品的管理,以適應我國轉型期醫療衛生改革的需求。
藥房管理是一項與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息息相關的工作,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規定了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確定了醫療保險用藥目錄。醫療保險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該項協議規范了醫院的醫療行為和用藥規范,參保者可自己決定在定點醫療機構或持處方到定點零售藥店購藥。醫療保險制定了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范圍標準及醫療保險結算辦法等配套文件,規范了醫療保險的范圍,使醫療保險有序進行。實施了醫療保險后,門診管個人賬戶,住院管統籌賬戶。上述政策環境必然對醫院藥房管理產生巨大的影響,既要保證醫療保險者的用藥安全、有效,又要遏制醫藥壟斷性經營者帶來的醫藥費用增長過快,切實減輕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承受的經濟負擔,從根本上切斷醫院因補償不足而過分依賴以藥養醫的道路;醫療保險政策及管理規范對醫、保、患三者的利益調整產生了深刻的變化,變化的市場也必須改變醫院藥房經營管理體制。同時,新的制藥企業不斷涌現,“藥倒”的大量出現,并且滲透到醫療的的各個環節,擾亂了藥房的管理。
我國醫院藥房在為患者調劑藥品時多采用窗口式的封閉型服務方式,這種方式已不能滿足患者對醫藥消費的新的需求,存在大量的弊端:普遍反映醫院藥價高,透明度低,尤其是一些大型醫院藥品種類繁多,更加難以全部標價公布;服務方式落后,服務時間過長,患者往往需要在經歷處方、劃價、交錢等眾多環節外,還要在取藥處排隊等候。這些工作程序不能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造成拿藥手續復雜、繁瑣、中間環節多,時間過長,服務態度差等。藥房常是產生醫療糾紛的是非之地,這就對藥房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專業技術知識,也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要與患者多交流、溝通。
總之,我國目前醫院藥房的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管理體制問題;營業場所問題;審方問題;藥價問題;計算機軟件問題等。應當正視問題的存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本文擬對此進行歸納總結,從而理清思路。
2.1 把人作為藥房管理的核心,作者認為應當將醫藥分開核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對醫療費用進行監控,調整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強藥品監督管理力度。
提出藥師參與臨床用藥,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臨床藥療新課題的不斷出現和人們對藥品使用安全性的需要,為醫院藥師的職能轉化提供了新的機遇[1]。作為醫院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藥學的核心就是研究和指導合理用藥,藥師的工作不應局限于藥房本身,而要深入臨床,讓藥師走出藥房開展藥療監護工作。通過這種做法,改變以往醫師憑經驗選藥、用藥的不良習慣,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發生,提高了醫師的合理用藥意識和素質。
2.2 認為應當對醫院藥學重新定位,改革門診藥房的工作模式,設立分類藥房,如OTC藥房和病區藥房,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培養人才,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加快藥學發展。
2.3 學習美國經驗,美國醫院藥房藥品調配自動化、強調臨床藥學工作以及靜脈輸液配制室的建設等。當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快與國際先進醫療管理模式接軌。
2.4 鑒于目前國家對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到位,各種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健全,完全剝離門診藥房的條件尚未具備,對門診藥房實行托管經營作為實現藥房與醫院完全分離過程中的過渡形式,是一種可以借鑒和探索的經營方式[2]。
2.5 醫療改革的全面推行、藥學監護工作的開展,對醫院藥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應開展以患者為中心,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使患者獲得最有效的藥療。并主張醫院藥房向現代化服務模式轉變,變封閉式服務為開放式服務,以減少錯藥事故的發生,提高配方質量和綜合服務水平,促進合理用藥[3]。
2.6 通過回顧近年來中國實行的直接和間接藥品價格改革的政策,總結藥品招標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分析了藥品降價和藥品資源配置上政府和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找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我國國情的藥品價格改革政策。
綜合上述,目前我國醫院藥房管理改革出現兩種趨勢:適應宏觀形勢的“托管制”和深化內部改革的藥學服務式,各有利弊。本文認為,從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角度上看應當普及“托管制”;從保障醫療服務質量的角度應該提倡“藥學服務”模式。
[1] 王海華.醫院藥房管理及發展的初步探討.基層醫學論壇,2009(14).
[2] 李淑玲,閆勃.醫院藥房管理要素構建的思考.當代醫學,2009(31).
[3] 朱民田,胡穎.淺析新醫改下加強醫院藥房管理的必要性.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