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艷
淺談術中患者體溫的觀察與護理
張慧艷
在手術期間,患者可因不同手術類型,麻醉方法,手術室環境的溫度,濕度,患者本身病理生理狀況,輸血輸液多少等而對體溫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體溫的升高或降低可加重病情,增加術后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為此本文分別討論機體體溫的維持,術中影響體溫的因素,體溫改變對機體的危害以及所采取的措施。
機體通過化學反應,將攝入體內食物中的化學能量轉化為生命活動的必須能量,其中所參與的酶類在各自適宜溫度下才具有活性.因此,體溫穩定于一個適宜狹小范圍內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乃至機體機能穩定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人體之所以能夠保持一定的體溫而不受環境的影響,是由于體內存在著嚴密的調節機構。下丘腦前部為體溫調節衡溫器,對來自體內各處溫度信息進行綜合,對比,然后對發汗,皮膚血管的舒縮,寒戰等體溫調節效應進行逐級調控,改變產熱,散熱器官的活動,從而使體熱產生與消散達到平衡,保持體溫恒定。
手術期間熱量丟失除因環境溫度,濕度較低以外,麻醉藥物的影響,輸血輸液沒有加溫,吸入氣體未加暖及濕潤,肢體暴露,年齡等也有很大關系。
手術房間的溫度和濕度如果達不到標準就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體溫。皮膚散熱方式與周圍環境溫度有很大關系,術中患者可通過暴露的肢體,體腔進行對流,傳導,輻射散熱。空氣的濕度還影響到熱的散發。因為水的比熱較大,術中單子潮濕也會增加傳導散熱。體熱丟失過多,體溫必然降低。尤其易于發生在寒冷的冬春季節。手術時間越長影響越大。手術室的溫度往往決定于身穿手術衣的醫務人員的舒適,而忽視了患者的處境,尤其在外科鋪單之前,患者往往暴露肢體,等待麻醉,消毒,特別是處于寒冷時期,可致體溫明顯降低。目前消毒劑均為揮發性,消毒時也會帶走體熱。開胸開腹手術,暴露溫暖潮濕的內臟,散熱將大大加快。
手術期間麻醉藥物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前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體內正常恒溫機制受到干擾,溫度調節反射減弱,引起變溫,體溫下降居多。在麻醉期間,當體溫下降后,機體不能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增加代謝,產生冷反射,引起寒戰,加強橫紋肌的運動來增加產熱,同時也不能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引起皮膚血管的收縮來減少散熱。麻醉藥引起中樞鎮靜催眠,使肌張力降低,加之應用肌松劑,肌張力更降低,產熱減少。麻醉藥阻斷交感神經使外周血管擴張,增加皮膚血流,散熱增加,尤其處于室溫較低的手術房間。此外,麻醉期間患者細胞氧化代謝降低,產熱也減少。
吸入麻醉藥也抑制交感神經影響外周血管舒縮活動而影響散熱。另外揮發性吸入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時,需消耗部分體熱,而從呼吸道排出體外時也要帶走熱量,呼吸道散熱主要靠呼吸道水份蒸發,呼出氣含飽和水蒸氣。此外,很多靜脈麻醉藥均擴張皮膚血管,增加散熱。冬眠合劑的應用可使體溫隨環境溫度而改變。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也擴張外周血管,阻斷運動神經,引起肌松也使散熱增多產熱減少。
手術期間,老年人更易于體溫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下丘腦對于溫度變化敏感性下降,加之呼吸循環功能減退,代謝率降低,產熱隨之減少。體熱消散主要靠皮膚進行,皮膚散熱速率與體表面積成正比。小兒體表面積相對比成人大,皮下組織隔熱性能差,因此容易喪失體熱。小兒體溫不穩定,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手術期間維持體溫比較困難。當小兒暴露于寒冷條件下,皮膚和中心溫度將迅速下降,增加新生兒術后并發癥。
手術期間熱量丟失還與冷液體輸入有關。特別是大多數輸血輸液未經適當加溫即可引起體溫降低。
手術期間有時也可引起患者體溫增高,炎熱的夏季,氣溫較高,防暑降溫措施欠佳,加之術中覆蓋過多,也可影響皮膚散熱,常常體溫可增高。麻醉中,尤其中藥麻醉,東莨菪堿抑制汗腺分泌,影響蒸發散熱。中藥麻醉患者肌張力較高,產熱增多也引起體溫增高。此外,長時間手術燈光照射,手術者以及參觀人員的體熱還會影響術中患者的散熱,胸腹腔手術如用鹽水紗布熱敷,也易使體溫增高。對于感染患者,中毒情況較重,術前就有發熱者體溫更易增高,體溫增高又加重脫水,可造成惡性循環。小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全,對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易引起高熱驚厥。
術中患者體溫增高也可引起不良后果。體溫增高,新陳代謝增高,體熱產生也增多,致使體溫更高,二者互為惡性循環。嚴重體溫增高所致的病理生理改變包括酸中毒,脫水,低血壓,缺氧。
全麻患者蘇醒后以及椎管麻醉期間,體溫降低可引起冷反射。此反射系皮膚冷感受器和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之間的溫差所形成的一種反射。臨床表現為寒戰,肌肉緊張,皮膚血管強烈收縮,以至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代謝率增高,身體氧耗量急劇上升。這種情況與低溫麻醉有本質區別。低溫麻醉是在麻醉達到適當的深度,意識全部消失下進行,沒有冷反射,脊髓反射不致亢進,皮膚血管是擴張的,骨胳肌處于松弛狀態,不會有肌顫及肌肉僵直,基礎代謝率低下,全身氧耗量是減少的。
術中體溫降低可引起并發癥和心律不齊,心肌缺血等。低溫時竇房結功能受到抑制,傳導減慢,心排血量降低。術中患者體溫增高也可引起不良后果。體溫增高,新陳代謝增高,體熱產生也增多,致使體溫更高,二者互為惡性循環。嚴重體溫增高所致的病理生理改變包括中毒,脫水,低血壓,缺氧。
首先加強體溫監測并有記錄。一般在夏季要預防體溫增高,在冬季要預防體溫降低。在炎熱季節,注意手術室降溫措施,避免手術單覆蓋過多,對體溫增高者注意降溫,尤其嚴重高熱者采用體表降溫或體內降溫。
手術期間體溫降低者占多數,尤其寒冷季節,應特別注意加強保暖措施。在進手術室到麻醉開始這段時間,患者注意保暖;輸血輸液適當加溫;手術單子避免潮濕;吸入麻醉氣體加熱濕化;特別保暖方法:電熱毯法,熱水袋法,提高室溫法,循環水墊法,新生兒可用紅外線燈光照射。
131300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