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娜
護理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已廣泛的應用于臨床醫學實踐中。心理護理學作為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步的應用到臨床護理學中。對手術患者來講,在手術室停留的時間或許很短,但卻是一生中特殊的難忘的一次經歷。所以在這個特殊的經歷中,手術室護士要在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來減輕患者對手術緊張的情緒,使患者在手術期間有安全感、信任感,平穩的渡過手術期。
大多數患者在術前有緊張、焦慮、恐懼心理,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的機能亢進,患者表現為煩躁不安、失眠、心悸、氣促、血壓增高、寒顫等,這些和心理因素有關,源于患者對手術各方面的不了解,導致患者在術前產生緊張和恐懼感,這對手術有一定的影響[1]。手術患者術前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希望盡早為其手術治療,以便早日康復出院,一旦決定為其進行手術時,又往往會恐懼不安、猜想手術一定會很疼痛,自己的身體難以承受,擔心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害怕手術會給他們帶來新的痛苦及留下后遺癥,他們對手術的目的,方式,安全度以及術后效果特別關心,渴望能有水平高的醫生為他們主刀和麻醉,希望了解術前的準備工作,所有這些將導致患者情緒上的不安,由此產生一些相關癥狀,對手術的順利進行產生負作用。
術前1 d,巡回護士應避開治療時間,在用餐時前往病區護士站查看病歷,了解患者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診斷、手術名稱、麻醉方式、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藥物過敏史、以及術前相關檢查是否齊全,然后到病房確認并與患者交談,包括測量生命體征、詳細向患者介紹手術有關事項,介紹主刀醫師、助手、麻醉醫師、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告知患者整個手術過程中有麻醉師和巡回護士在其旁邊看守,負責其生命安全,從而使患者獲得安全感,介紹手術室的設備、環境、使患者對手術室的環境有所了解,避免患者術日進入手術室因對環境設備的陌生和恐懼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增加,向患者說明術中某些設備及手術器械碰撞操作時會產生一些正常聲響,不會對患者造成影響、不必緊張,介紹麻醉體位、手術體位,需要患者配合事項,向患者講解時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介紹硬膜外麻醉時,患者體位為側臥位,頭向胸部靠攏,頭下墊一軟枕,雙臂抱膝,使腰部盡量彎曲弓狀。這樣的講解患者易于接受,能夠加深印象,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向患者介紹進入手術室后輸球的一些操作,如靜脈穿刺等,使患者作好思想準備,介紹手術前皮膚的準備,導尿、灌腸,告知患者術日不可化妝,以免影響醫護人員對其病情的觀察,身邊的貴重物品不可帶入手術室,導電的金屬物品不可帶入手術室,向患者說明術前6~8 h禁食水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呼吸道不受呼吸機窒息威脅,向患者介紹一些術后止痛的方法,如止痛藥,止痛泵等,幫助患者順利度過手術疼痛期,同時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解釋和回答,態度和藹,也可耳邊細語,讓患者感覺猶如親人在身邊,不至于過分緊張,使患者感到安全[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不斷完善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不斷增加,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關注,對醫務人員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為了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作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要充分利用語言優勢,和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為患者提供手術信息,使手術患者焦慮心理得到緩解[3],使其對手術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消除患者術前緊張和恐懼,避免了由此導致的煩躁、失眠、心悸、氣促、血壓增高,寒戰,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讓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同時術前訪視患者包括生命體征的測量,可通過生命體征的測量,估測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通知醫生和麻醉醫師,來配合完成手術治療,保證手術順利的進。總之,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術中護理配合固然重要,但術前訪視患者也決不可少,對手術有很大的作用,患者術前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接受及配合手術,術前訪視患者是提高手術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更充分的體現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劉軍,譚仁瓊,江蘭.對術前訪視現狀的探討.中國護理管理,2006:11.
[2]胡光曦,孔德明,王進華.術前訪視的實施體會.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14.
[3]錢麗,王守娥,王敏.術前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焦慮心理的影響.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