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麗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463000)
不寐在《內經》中稱為“目不暝”、“不得臥”、“不得眠”,西醫學稱失眠。我院基于中醫傳統理論,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辨證施護的方法觀察護理本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選自我科2009年1月~2009年12月間收治的不寐患者38例,均為住院患者,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難,睡后易醒,時醒時睡,醒后難以入睡,甚至整夜不寐等不同表現。本組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29例;年齡18~68歲,平均42歲;病程1周~8個月。
一般護理:①生活起居:病室要安靜,空氣新鮮,注意保暖,光線宜稍暗,并避免噪音的干擾。床鋪最好要柔軟、平整和舒適。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過于緊張,做到有勞有逸,動員組織患者積極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醫療保健操等,以調節陰陽使之平衡,達到促進康復的目的。②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常為七情所傷,心理狀態復雜,驚懼、憂慮、急躁甚至失望等影響病情好轉。護理人員應關心、體貼、熱情地對待患者,以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促使患者信任醫護人員,再通過交談,讓患者了解疾病特點,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加快恢復進程。③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膩等,晚餐不宜過饑、過飽,睡前不飲濃茶、咖啡等,以免因胃中不和或提神興奮而不能入睡。氣血不足者適當進補,常食紅棗蓮子粥、山藥蓮子粥、黃芪粥均可;陰虛者宜進滋陰食品,如百合、蓮子、海參、銀耳、酸棗仁等。亦可食用百合蓮子粥、銀耳羹、酸棗仁膏等。
辨證施護:①肝火擾心:癥狀:不寐多夢,甚者徹夜不寐,心煩,急躁易怒,伴頭暈、頭脹痛,面紅目赤,耳鳴耳聾,脅肋脹痛,口干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方用龍膽瀉肝湯加茯神、酸棗仁、龍骨、牡蠣等。湯藥煎后溫服。護理:橘葉泡水代茶飲,可解郁而火自降;目赤者可用菊花、黃芩泡水飲,以清肝退赤;便秘時用決明子泡水飲以通便瀉火;氣極易怒心煩者,做好精神護理,減少外來精神刺激。②痰熱內擾:癥狀:心煩不寐,胸悶脘痞,惡食噯氣,吞酸惡心,心煩口苦,頭重目眩,苔膩而黃,脈滑數。方藥以溫膽湯加酸棗仁、珍珠母、龍齒等。護理:可服用竹瀝水或常吃柑橘、海帶、鮮竹筍等以清化痰火,飲食宜清淡,忌肥甘、醇酒等以防止助濕生痰。③陰虛火旺:癥狀:失眠,多夢,健忘,心悸,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頭暈目眩,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以黃連阿膠湯或朱砂安神湯加減治療,湯藥煎后待稍涼服用。護理:飲食以清淡為佳,忌辛辣、煎炸等助火之品。以阿膠烊化加生雞蛋后沖服,有條件者清燉甲魚,有滋陰潛陽安神之功效。腳心用肉桂粉貼敷,有引火歸原之效。④心脾兩虛:癥狀: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睡,健忘,頭暈目眩,心悸,飲食無味,食少,腹脹,便溏,肢倦神疲,面色少華,舌淡,脈細無力。方用歸脾湯加減,如嚴重失眠可用五味子、夜交藤、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護理:飲食宜清淡,忌食黏膩、醇酒等助濕困脾之品,可多食補益心脾的飲食,如蓮子粥、黃芪紅棗粥、秫米粥、龍眼粥或動物心臟等。⑤心膽氣虛:癥狀:虛煩不眠,膽怯易驚,惕惕然不可終日,心悸善太息,伴面色無華,氣短乏力,舌淡,脈弦細或脈虛。方藥以安神定志丸加減。護理:居室宜安靜,減少噪音及其他突發性聲響或異物刺激。飲食要富于營養,可多食些動物心臟、蓮子粥、黃芪粥等,紅棗或酸棗泡水也有裨益。
不寐亦稱失眠,是以癥狀命名的疾病,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多由飲食不節、勞逸失調、情志所傷或多病體虛等原因,造成臟腑陰陽氣血功能失常而發病。本病病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病機主要是陽盛陰衰,陰陽失交。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在治療護理中,應補虛瀉實,養心安神,調整人體臟腑功能,調節陰陽平衡狀態,以改善睡眠狀況為原則。虛者補之,如調補氣血陰陽,健脾補肝益腎;實者瀉之,如疏肝瀉火,清熱化痰,消食和中等。注重情志護理,積極幫助患者尋找失眠的相關因素,消除患者顧慮和緊張情緒,勸其解除煩惱,以豁達、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使其樹立信心配合治療。注重飲食護理和生活起居護理,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我們遵照以上護理原則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強調中醫辨證施護,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